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6例。结果 26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唯一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35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术前超声检查征象,并对幽门管各径直进行测量.结果 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确诊,诊断率为99.8%.超声显示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幽门管长径、前后径及肌层厚度径线均达到幽门肥厚的诊断标准.结论 超声检查作为诊断CHPS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92例临床分析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外科林进汉,李仲荣,陈肖鸣[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B超,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国内外文献对B超诊断本病以及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本病已有报道,但临床上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对年龄在3个月以内反复呕吐的婴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超声诊断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国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37-113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表现。方法对2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X线平片及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经钡餐造影提示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手术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钡餐造影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种常用的、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怀民 《当代医学》2009,15(3):110-1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疑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均经X线胃肠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及早正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通过高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31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幽门的形态、结构,分别测量幽门管长度、肌层厚度及幽门管腔内径.结果:31例患儿超声检查测量各径线均达到诊断标准,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高频超声以其无创、实时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患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1 MHz,对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9例的幽门壁的厚度、幽门管的直径及长度进行仔细观察以及测量,并动态观察幽门至少5 min看形态是否变化。结果: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9例均与手术结果相符合,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诊断患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方法简单、安全、诊断准确率高,应当作为诊断患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在婴儿疾病中,并非罕见,本症应争取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否则可因恶性呕吐而死亡。茲将浙江医学院附属医院1952年至1957年14例,及儿童医院1954年至1955年2例的病案分析介绍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操作要点及经验。方法:对53例术前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经腹腔镜治疗。于脐环下缘置5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于左右侧上腹部切开皮肤0.5 cm,分别置入trocar及操作钳,放入微型电钩及弯钳进行操作。结果:53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1~75 min,平均32.5 min,术后4~7d出院,无并发症。52例随访2~7个月,平均3.2月,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总结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及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 .[病例报告 ]回顾 1990~ 1999年收治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 0例 ,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 .2 0例中手术治疗 18例 ,其中 3例幽门十二指肠交界处粘膜在术中破裂 ,修补后覆盖大网膜 ,术后无 1例消化道瘘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在生后 3~ 4周出现呕吐症状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透视可确定诊断 ,及时发现并修补破裂的粘膜可防止消化道瘘 .术后少量多次输血对患儿早日康复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本溪铁路医院(117000)赵长海本溪市中心医院曲文秀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早手术,其预后良好,我院自1988年5月~1991年6月共收治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的临床意义。方法:时40例患儿通过X线钡餐造影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价值度。结果:40例患儿中X线钡餐造影诊断结果:3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胃食管返流,1例胃扭转,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符合率100%。1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2例幽门前瓣膜误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出门狭窄(2/40),误诊率5.0%,手术后得到证实。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IHPS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慕秋霞 《吉林医学》2011,(29):6181-618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儿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拟诊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局部进行全面的横断及纵断扫描,详细记录幽门管长度、厚度、幽门肌层厚度等,并对超声诊断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8例临床拟诊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超声诊断17例,诊断符合率94%。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强的特异性,安全、简单易行,可作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与先天性巨结肠。方法应用二维常规超声检查结合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技术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结果超声检查可作为可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者首选检查方法;并可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先天性巨结肠、幽门痉挛、幽门前瓣膜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简单、直观,诊断结果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联合应用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行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波对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进行测量,X线钡餐检查观察对比剂透过食道和胃部情况,适时摄取X线检查片,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73例患儿均经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诊断均与术后诊断相符合,未见假阳性.结论 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2种检查结合具有互补性,明显提高准确性,为外科手术提供了精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饶海冰  翟玉霞  郭岳霖 《河北医学》2010,16(9):1029-1032
目的:系统研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技术,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组前瞻性研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5例,术前超声检查过程严格执行拟定检查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的体位及检查手法),其中诊断正确24例,漏诊1例;对照组搜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8例,术前超声检查方法未作严格规定,其中诊断正确21例,漏诊7例。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图像质量更好,病变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应用超声技术能准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检查前的充分准备、检查过程的合理的体位及检查手法的综合运用均是提高病变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彦  何秀军  敖颖  唐琼 《吉林医学》2011,(24):5084-508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对38例临床呕吐查因的婴儿,经腹部进行B超检查胃及幽门,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以空腹后胃腔扩张,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长度>16 mm,短轴断面直径>15 mm,作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并与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诊断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年龄分别为56 d、46 d,均为足月儿,男性,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4~7 d呕吐症状消失。术后幽门环形肌逐渐缩小,至6周后恢复正常,病情痊愈。结论:超声检查安全、简便、可靠,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新生儿、婴儿呕吐查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可作为新生儿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有望取代传统X线钡餐检查。在儿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4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均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结果:42例患儿经幽门环状肌切开术后,均痊愈。结论:CHPS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X线和B超检查在确诊CHPS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进行互补,术中精细和熟练的操作可避免损伤十二指肠粘膜,术前纠正和术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和常规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共61例,从手术原则、手术切口、损伤程度、瘢痕大小、术后并发症等各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为作幽门环肌切开术,符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原则。但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打击少,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结论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是小儿腹部外科的一种先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