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对围生期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孕妇随机分为持续指导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由一位专职健康教育的护士任教盆底肌锻炼课程,课后对持续指导组采用电话随访,了解持续指导组妇女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情况,对照组未进行盆底肌锻炼的专人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持续指导组孕期、产后整体的盆底肌锻炼频率优于对照组(Z=7.554,P<0.001;Z=8.090,P<0.001)。持续指导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2.101,P=0.040),而第一、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P=0.081;t=1.142,P=0.26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446,P=0.076)。两组妇女的孕期母体增重、新生儿体重、会阴撕裂患病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指导使孕产妇拥有良好的盆底肌锻炼行为,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但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的患病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话随访与康复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话回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服务的延伸,回访工作中做好病人康复指导,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10556例出院产妇进行电话随访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兰芝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40-3141
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对出院产妇进行电话随访,指导产妇做好产后自身和新生儿的护理,提高和促进母婴健康,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妇科手术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对223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其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比较随访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223例出院患者中有127例有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经电话随访和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电话随访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解决出院后的多种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肺结核患者对疾病康复和日常保健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疾病的早期愈合。方法:将126例肺结核出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出院9个月后未完全治愈率为12.7%,对照组为28.3%,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延续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张旭光 《中原医刊》2003,30(21):58-59
整体护理开展以来 ,实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 ,且对出院的病人进行保健、康复、生活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 ,使健康教育走出医院 ,延伸到社会、家庭 ,使每一位出院病人得到延续性的护理。为了了解手术病人出院后的健康状况 ,我们对妇科 3 2 8例手术病人进行出院后健康状况的调查 ,根据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 ,取得了良好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在妇科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的病人 3 2 8例。其中年龄最大的 83岁 ,最小的 17岁 ,平均 43岁 ,其中子宫全切术 10 0例 ,附件切除术 80例 ,子宫肌瘤剜除术 80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粤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粤北地区已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性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每月进行电话随访1次,给予出院康复辅导,持续观察18个月,18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及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率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的疾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药物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粤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以来,我科对出院产妇试行了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以来,我科对出院产妇试行了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选择2005年3~4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20例,母子健康。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基本相同,并进行常规的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出院后产妇坚持纯母乳喂养.方法 通过2008年7月至9月用电话随访本科出院250例产妇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为观察组;与2008年4月至6月250例本科出院只作出院指导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作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产妇纯母乳喂养率94.8%,新生儿护理、产褥期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率达96.4 %,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讨论 电话随访对产妇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方式,能提高出院后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产科护理满意率.有利于产妇康复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人。观察组采用标准的盆底肌训练,每周进行2次,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完成相关健康教育和练习产后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以及评价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0%和89.4%,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FD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单纯训练组,各62例,联合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单纯训练组仅应用盆腔肌肉康复锻炼治疗,疗程为4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前2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的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较单纯训练组显著降低 (P<0.01).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PFD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及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66-6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与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产妇4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独盆底康复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20)、盆底康复治疗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盆底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肌电压、盆底肌张力、尿失禁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产妇的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产妇的盆底Ⅰ类、ⅡA类、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持续收缩时间均显著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产妇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肌电压、盆底肌张力评分升高幅度、尿失禁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较单独盆底康复治疗更能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门诊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妇女,其中盆底肌力测定<Ⅲ级者作为产后组(80例),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张力性尿失禁患者45例(其中5例为产后尿失禁)作为尿失禁组,子宫脱垂≤Ⅱ度患者23例(其中合并尿失禁6例)作为子宫脱垂组。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及子宫脱垂组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产后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及产后操锻炼。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力测定。结果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子宫脱垂组及产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5%、46.7%、21.7%和20.0%。产后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训练组治疗后盆底肌电活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产后42 d开始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阴道哑铃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异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阴道哑铃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213例盆底肌力异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Kegel组和阴道哑铃组,每组71例,治疗3个月后检查3组患者盆底肌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00,P=1.000)。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2.867,P=0.004;Kegel组:Z=-4.339,P=0.000;阴道哑铃组:Z=-6.959,P=0.000)。治疗3个月后,Kegel组与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196,P=0.074);阴道哑铃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显著优于Kegel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哑铃组与Kegel组比较:Z=7.648,P=0.006;阴道哑铃组与对照组比较:Z=21.179,P=0.000)。结论阴道哑铃训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9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盆底重建术)、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PDF-Q分度、PFDI-20评分、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F-Q分度情况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颖  赵纯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8-160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制订好的自编问卷应用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113例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根据产褥期妇女有无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分为A组(42例)和B组(71例),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占62.8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睡眠障碍(OR=3.540)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387)、孕次多(0尺=0.284)、孕妇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238)、孕妇家属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176)和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OR=0.187)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睡眠障碍(OR=3.891)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320)、孕妇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OR=0.124)和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OR=0.127)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结论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比例尚不高,其坚持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强化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减少产褥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丽  晋雅凌  樊晓君 《安徽医学》2016,37(2):140-144
目的 探讨妊娠和产后盆底肌锻炼对盆底肌活力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7例孕妇随机分成训练组58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采用阴道测压计测定盆底肌强度,通过测定尿流率和3 d的排尿日志判定排尿功能;通过UDI-6、ⅡQ-7和OAB-q问卷调查泌尿系统功能。结果 产后6~8周训练组的盆底肌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9,P=0.003);训练组在产后6~8周的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训练组在产后6~8周尿急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产后6~8周UDI-6和OAB-q评分明显恢复;孕期28周、孕期36~38周和产后6~8周训练组ⅡQ-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t=5.06,P=0.029;t=6.08,P=0009;t=16.88,P<0.001)。结论 妊娠和分娩影响盆底肌强度、泌尿系统症状、女性生活质量以及排尿功能。妊娠和产后期间的盆底肌锻炼可提高盆底肌强度、避免泌尿系统症状的进一步加重,进而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选择96例行盆底重建术患者,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术后予以阴道锥体训练干预,观察组术后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静息压、腹压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健康调查简表评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电位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可改善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力、肌电活动及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3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70)。对照组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和盆底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失禁改善率和子宫脱垂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提高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尿失禁改善率、子宫脱垂改善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以及降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的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