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锋  刘璐  饶志勇 《西部医学》2018,30(4):613-616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并坚持随访的92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得分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SGRQ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得分及总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VC、FEV1、FEV1/FVC、PEF等指标与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EV1%pred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38例COPD患者分为呼吸康复治疗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给予12周的家庭氧疗,同时配合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12周的家庭氧疗,评价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6MWT试验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和13常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6MWT试验评分的提高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呼吸康复治疗配合长期氧疗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益肺活血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128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肺活血颗粒.分别于治疗前1d、第12周末,行肺功能检查,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下降(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MWT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6MW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益肺活血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表明该药对COPD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翠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51-51,53
目的:观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期家庭氧疗。观察1年。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EV1%、FVC%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COPD组65例COPD患者与对照组70例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和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变化.结果:对照组肺功能各项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分别为(3.49±0.75)L、(101.5±11.8)%、(96.79±7.3)%;COPD组分别为(1.27±0.71)L、(43.9±12.4)%、(62.8±1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振动曲线评分、动态图像评分、最大振动值、左肺QLD值、有无干湿啰音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OPD患者与正常受试者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在诊断COPD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85例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SGRQ)、肺功能的检测和6min步行距离(6MWT)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SGRQ积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而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肺功能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吸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指标治疗后两组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6MWT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的增加,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的更加明显(P〈0.05)。结论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不仅能够改善肺功能,而且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1目的探讨呼吸训练治疗不同病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COPD确诊时间,分为病程〈10年和病程≥10年两组。评估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变化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1、呼吸困难分级(MRC)和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6MWD)1。结果病程≥10年组治疗前FEV1、FEV1%、FEV1/FVC和6MWD显著低于病程〈10年组,MRC评分显著高于病程〈10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FEV!、FEV1%、FEV1/FVC和6MWD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R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呼吸训练可以改善病程〈10年患者的上述指标,但对于病程≥10年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六字诀”呼吸法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统“六字诀”呼吸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肺康复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法训练3个月。训练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的评价比较。结果肺康复组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f)、1秒钟用力呼气量百分比预计值(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百分比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困难症状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法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重度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OPD中重度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运动耐力(6MW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可提高COPD中重度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其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阻塞性肺功能障碍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责任护士给予的环境、营养、氧疗、呼吸道、用药和心理护理,实验组研究对象除接受上述护理外,还接受呼吸功能锻炼,将锻炼前、锻炼6周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为呼吸功能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研究对象锻炼6周后FEV1、FEV1/FVC、MVV三项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可必特(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茶碱、抗炎、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2.5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治疗5 d后两组之间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 d后,(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可必特雾化吸入对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吸入福莫特罗,布地奈德(信必可都保)联合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病历235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刀8例、信必可都保治疗组(B组)79例和信必可都保联合呼吸训练治疗组(c组)78例。评估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变化、呼吸困难分级(MRC)、体质量指数(BMI)和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治疗后6个月,c组肺功能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6个月的MRC、6MWD评分和BMI较A组、B组和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探讨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稳定期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轻中度COPD患者稳定期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收集来自郧阳医学院太和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COPD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B、C、D 4组,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中医气功训练,C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现代呼吸康复训练,D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训练。主要结局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和1年后行慢性呼吸疾病生活质量问卷(chronic respiratoryquestionnaire,CRQ)调查及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并行运动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结果:A组治疗前后CRQ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以及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B、C、D组训练1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训练3个月后则明显改善(P〈0.05),CRQ评分训练3个月后仍无明显改善(P〉0.05);B、C、D组训练6个月后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D组训练6个月和1年后各指标明显优于A、B、C组(P〈0.05)。结论:现代及传统呼吸康复技术及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均能很好地改善轻中度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但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优于单纯现代及传统呼吸康复技术。呼吸康复训练具有时间依赖性及累积效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采用吸人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祛痰剂(如氨溴索胶囊)、茶碱缓释片进行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人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好转,且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即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数据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吸人舒利迭治疗效果明显,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COPD综合评估方法分组,探讨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作用,寻找最佳肺康复策略。方法将10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据2011年GOLD指南中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为B组(n=37)、C组(n=36)和D组(n=33),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肺康复策略1组(呼吸训练);肺康复策略2组(呼吸训练+运动训练)。随访24周,比较肺康复前后及各组间肺功能指标FEV1%pred、慢阻肺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BODE指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肺康复干预,在B组和C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2组的疗效最好,CAT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6MWD在肺康复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1组和肺康复策略2组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对照组好。相关分析显示CAT评分与FEV1%pred、mMRC评分、BODE指数、6MWD显著相关。结论基于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组选择不同的肺康复策略可以取得最佳的肺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旭  杨晓芸  刘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240-3245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2015年就诊的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9个月时,评估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生活质量、肺功能。结果 干预后6、9个月时,试验组肺康复锻炼频率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康复锻炼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9个月时,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18μg,1次/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8 wk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wk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显著提高,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较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中重度COPD病人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有更加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雾化吸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HR、RR、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第1S用力呼吸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FEV。%)、FEV。与用力肺活量(FVCC)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实验组治疗后PaO2、SaO2、FEV,%、FEV。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治疗期间,实验组排痰困难发生率为3.33%,口感咽痛发生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并发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AE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氨溴索雾化组;实验组:氨溴索(30 mg,3/d)雾化治疗联合机械振动排痰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均排痰量、动脉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y,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oxide in artey,PaCO2)]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简称一秒率FEV1/FVC%)和FEV1],比较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及住院总天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前3天日均排痰量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第4~7天日均排痰量则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第3天血气指标PaO2和PaCO2、1周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及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住院总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AECOPD患者促排痰效果更显著,能改善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存质量和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300 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慢阻肺组( n =120) 、重度慢阻肺组( n=100) 和极重度慢阻肺组( n = 80) , 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 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肺功能、6 分钟步行距离( 6MWD) 、呼吸困难程度评分( mMRC) 、生存质量及COPD 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 经过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后, 训练组中度、重度、极重度COPD 患者干预前后生命存量评分、6MW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COPD 组康复训练后6MWD 的增加值明显大于中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 P 〈0. 05) 。极重度患者康复训练后mMRC 改善效果最好( P 〈0. 0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慢阻肺患者在肺康复训练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 P 〈0. 05) , 其他严重度训练组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肺康复训练能提高不同严重度慢阻肺患者活动耐量和生存质量, 减少重度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减轻极重度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稳定期慢阻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