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变情况、疗效、心功能分级、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均显著增加(P<0.01),而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心功能分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入选共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CRT-D,术前予完善各项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密切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强化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CRT-D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朝鲜族,74岁.以间断性胸闷、气短50年,加重伴阵发性呼吸困难1d为主诉于2012年7月24日收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入院后(7月24日)行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简介患者黄某某,女,70岁。主因"反复胸闷、心悸10年,再发加重2h"于2010年12月6日凌晨2:15由急诊科收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有气短,活动后多发,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反复在我院住院治疗,于2006年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Ⅳ级",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ACEI类、强心药等治疗十年,疗效欠佳。于2010年12月6日凌晨00:10突发端坐呼吸,并咳粉红色泡沫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研究发现,1/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左心室扩大和心脏收缩力下降时伴有室内传导异常及心脏失同步收缩。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器械治疗尤其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以其卓越的疗效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除颤功能的起搏器(cardiac resynch ronizationtherapy-defibrillator,CRT-D),既能恢复双心室同步活动,又能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由于患者心脏基础疾病较差,术中操作复杂,时间长及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左室四极电极与左室双极电极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2例,均行CRT,其中对照组用左室双极电极,观察组用左室四极电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靶静脉选择情况,术后1个月内电极脱位、膈神经刺激和阈值升高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规范。方法对9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坚持进行规范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治疗的重要前提,详细的健康教育和细致的随访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安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采取ICD起搏器安置术的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许萍 《中外医疗》2011,30(21):145-145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便更好的接受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点观察起搏功能的监护及切口护理,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指导。本组11例患者心衰症状明显改善,活动度增加,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80例 DCM均行常规心电图、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诊断心律失常 ,行心脏超声及 X线胸片了解心脏结构。结果 :DCM的心室结构改变为左室扩张和室壁变薄趋势。DCM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5 0~ 5 9mm,6 0~ 6 9mm,≥ 70 mm组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L own's≥ 级 )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随左室内径增大 ,室壁变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左房内径 (L AD) <45 mm,≥ 45 mm组间房颤 (AF)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DCM左室及左房明显扩大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及 AF发生率增高 ,为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CHF)近些年来药物治疗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是当今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应用心脏起搏的方法来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种起搏方法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vnchronization therapy,CRT)。CRT是在传统的右心房、右心室双心腔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复房室、室间和室内运动的同步性。试验研究证明CRT可以改善心脏不协调运动,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室间隔矛盾运动,减少二尖瓣返流,可使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减少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开创了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的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多部位心脏起搏 ( Multisite Cardiac Pacing)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全新起搏技术 ,旨在通过起搏器调整心脏除极路径 ,恢复心房或心室的电机械同步 ,以获得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效果。可用于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 DCM)、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 HCM)、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难治心脏疾病[1 ] 。虽然到目前为止其临床实践不长 ,但有限的临床资料已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此项技术国内起步较晚 ,临床应用不到 3年 ,现将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5岁。因发作性心慌、胸闷 3年 ,加重2月入院。 ECG示心房纤颤 ,…  相似文献   

1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器械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CRT应答率主要受患者选择、起搏电极植入位置、合适的起搏间期及完善的术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心脏非同步收缩是CRT治疗的理论基础,体表心电图显示具有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已证实可明显获益。其他如机械非同步、心肌瘢痕、心力衰竭病因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RT获益。目前尚未发现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起搏位点,但最迟激动部位起搏的优越性已被充分证实,同时应避免心肌瘢痕起搏。优化起搏间期可提高急性期心脏泵功能,但CRT优化程序简便性及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心脏再同步化(CRT)已成为目前起搏器治疗研究的热点,心室的再同步化使心力衰竭病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心房的再同步化使房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成为可能,心房功能得到改善,心室和心房的再同步化均能使患者在长期的起搏器治疗中获益,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起搏位点优化促进心脏再同步化,改善心功能问题的研究近况、部分机制、方法及适应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病情缓解53例,占88.3%;死亡2例,占3.3%;自动出院5例,占8.3%。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只有通过严密的心电监测及科学的护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植入ICD术后可能出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出现并发症,病情得到控制,出院随访无异常不适。结论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心律失常并做好ICD健康教育是ICD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可以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8)。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CRT。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住院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再住院率分别为5.56%、0.00%以及5.5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72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种类、发生率、观察及护理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有64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8.9%.68例好转出院,4例猝死,4例死于严重心力衰竭.结论 准确的观察及护理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们近年来安置临时及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过程中发生的严重恶性心律失常1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基础病因、诱因、处理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