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雷学茹 《中外医疗》2012,31(34):82-82,84
目的观察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为51.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卵巢癌优于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杉醇周疗联合卡铂分次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Ⅲ~Ⅳ期卵巢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紫杉醇周疗与卡铂分次腹腔灌注化疗,继而分次用药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6~8个疗程;对照组:32例,采用紫杉醇、卡铂单次用药静脉化疗6~8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为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用药,两组临床指标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周疗联合卡铂分次腹腔灌注化疗,继而分次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好,不良反应低,明显优于紫杉醇、卡铂单次静脉用药化疗。  相似文献   

3.
郑晓君  谭玲  韩恒利 《河北医学》2013,19(5):742-744
目的:研究紫杉醇腹腔热灌注联合氟尿嘧啶铂类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肿瘤恶性腹腔积液瘤患者94例。对其进行随树分组,治疗组48例采用紫杉醇腹腔热灌注联合氟尿嘧啶铂类静脉化疗,对照组46例单纯采用氟尿嘧啶铂类静脉化疗,对两组疗效和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以及客观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紫杉醇腹腔热灌注联合氟尿嘧啶铂类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确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腹腔内灌注顺铂40mg-m12+地塞米松10mg,30min后行全身热疗。对照组只给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4周后g-4定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比价,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6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腹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31例仅行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免疫功能等。结果两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和CD4+/CD8+各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行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静脉患者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12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以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腹腔热灌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期、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1.7%(43/60),对照组有效率为46.7%(2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三年生存率为83.3%,平均生存时间为(32.98±1.83)个月,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28.65±1.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明显增加,CD8叩细胞水平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术能有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高、预后患者生存率高、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Ⅲ~Ⅳ期卵巢癌合并腹腔积液的患者用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观察其肿瘤控制疗效、腹水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完全缓解(CR)患者40例,部分缓解(PR)患者20例,稳定患者(NC)5例,进展患者(PD)5例,总有效率85.7%。结论:化疗联合铂类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腹腔积液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在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毒副作用。方法 25例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IP组)和单纯全身静脉化疗(IV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恶心、呕吐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毒性、腹痛、心脏毒性和发热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作为Ⅱ期以上的老年上皮性卵巢癌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未增加毒副作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与全身静脉化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36例,随机分为全身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组(A组)和全身静脉化疗组(B组),治疗4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近期疗效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A组63.2%、B组17.6%,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毒副反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症状两组分别为:A组15.8%、B组64.7%,A组低于B组(P〈0.05);腹痛腹胀症状,A组36.8%、B组5.9%,A组多于B组(P〈0.05)。结论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采用全身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胃癌伴恶性腹水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50例,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均行2个周期以上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0—01~2013—12以来手术切除的50例DukesB—C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温热灌注化疗组及常温灌注化疗组。温热灌注化疗组在手术结束后用含氟尿嘧啶(5-FU)0.5g/L、丝裂霉素(MMC)8mg/L、奥沙利铂25mg/L温热蒸馏水4000ml,温度控制在43~45℃,在腹腔灌洗1h。常温灌注化疗组在手术结束后用含5-FU0.5g/L、丝裂霉素(IMC)8mg/L、奥沙利铂25mg/L常温蒸馏水4000ml,温度控制在25~30℃,在腹腔灌洗1h。然后两组分别于术后1月、术后2月再次腹腔灌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术中、术后1月、术后2月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水平。结果与常温灌注化疗组相比,温热灌注化疗组的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可促进Thl型免疫漂移,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对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腹腔内复发与肝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术中腹腔冲洗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均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2例,行静脉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73例,术中行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2组静脉化疗均采用FOLFOX4方案,并均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结果治疗前后平均Karnofsky评分对照组分别为(67.8±6.8)分、(73.9±9.3)分,治疗组分别为(67.9±7.8)分、(78.1±11.0)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5年总复发和转移率分别为63.9%、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4%、25.0%和8.3%,治疗组分别为71.2%、47.9%和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6.0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个月(P<0.05)。结论对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有效,可降低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消瘤汤组30例,采用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组32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3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变化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者生存期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中VEGF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孟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707-1710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的XELOX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改善及安全性。方法:142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DXT)+顺铂(DDP)+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CAP)+奥沙利铂(L-OHP)+贝伐单抗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中位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和癌胚抗原(CEA)变化,生活质量Spitzer指数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观察组CA199、CA242和CEA浓度显著低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6.1±2.9)和(11.3±3.7)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4.2±1.8)个月和(8.0±2.0)个月](P〈0.05);观察组Spitzer总评分为(39.8±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1.3±1.6)分](P〈0.05);观察组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P与L-OHP联合贝伐单抗方案能显著降低老年晚期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综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预防进展期大肠癌术后的作用。方法 104例进展期大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口服消瘤汤;对照组50例,单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生存质量、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EA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提高至(27.8±9.27)%,对照组降为(18.4±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CD4+/CD8+提高至(1.58±0.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有效减轻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改善NK细胞活性,提高CD4+/CD8+比值,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患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分期Ⅰ、Ⅱ期的绝经前宫颈癌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2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放疗,另2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术后未行放疗。另选同期绝经前宫颈癌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22例宫颈癌单纯放疗,另2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原位保留卵巢,术后未行放疗,观察两组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92.8%(39/42)患者保留了卵巢功能,对照组47.6%(20/42)患者保留了卵巢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2例行卵巢移位+放疗的患者中,2例于放疗后6个月内出现阴道灼热感、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测定2例均异常;而对照组22例单纯放疗的患者放疗后3个月后即出现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测定异常,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未行辅助放疗的20例患者中,1例术后1年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表现(47岁),与对照组20例原位保留卵巢而未放疗的患者比较,其卵巢功能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根治术中行腹腔内卵巢移位术,有效的保留了卵巢功能,使年轻患者放疗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在胃癌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化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静脉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5年内的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年内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5年治疗组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的总复发率及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用于胃癌术后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角度分析胸腔镜下胸膜肿瘤切除并胸膜热灌注术对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肺癌伴随恶性胸水患者41例为研究组,进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及肿瘤切除并热灌注;将同期进行单独胸腔化疗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胸水肺癌标记物含量变化,并比较患者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胸水 CEA、Cyfra21-1、CA -125及血 Cyfra21-1、CA -125明显下降( 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胸水及血液CA-125、Cyfra21-1、CEA降低( P <0.05);研究组患者1年生存率75.6%,2年生存率43.9%,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角度提示胸腔镜下胸膜肿瘤切除并热灌注术对于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李泽锋 《当代医学》2010,16(20):86-87
目的观察腹腔温热灌注(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IPHP)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62例手术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IPHP联合全身化疗76例(联合组)和全身化疗86例(单纯化疗组),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联合组27例Ⅳ期患者中CR6例,PR9例,有效率为55.56%;单纯化疗组34例Ⅳ期患者中CR3例,PR6例,有效率为26.47%(P〈0.05)。远期疗效:3年生存率联合组为77.63%,单纯化疗组为63.95%(P〉0.05);5年生存率联合组为68.42%,单纯化疗组为37.21%(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温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不良反应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visceral cavity hyperthermic perfusion machine,VCHPM)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对确诊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VCHPM)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VCHPM)胸膜腔非循环的热灌注化疗治疗。随访地观察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结果全组病人均完成治疗方案,治疗好转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性死亡。治疗组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腔热灌注治疗机(VCHPM)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