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作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MI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I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MIF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后分析的潜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IC-1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MI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MIC-1可作为评价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为寻找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医学综述》2017,(21)
目的通过与糖类抗原19-9(CA19-9)比较,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再生基因4(REG-4)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疑似胰腺癌患者7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标本中的CA19-9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MIC-1和REG-4含量,比较三者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以病理检测为金标准,实际胰腺癌患者35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35例,CA19-9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54.3%、准确度为61.4%,阳性预测值为60.0%,阴性预测值为78.9%,MIC-1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77.1%、准确度为77.3%,阳性预测值为79.5%,阴性预测值为87.1%,REG-4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75.0%、准确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8.0%,阴性预测值为90.0%。MIC-1、REG-4准确度均大于CA19-9。结论 MIC-1及REG-4胰腺癌患者诊断效力高于CA19-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IC-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以术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MIC-1、CA19-9分别及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9-9、MIC-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MIC-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MIC-1、CA19-9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84.21%)均低于三者分别诊断(92.11%、90.79%、90.79%),特异度(91.67%)均高于三者分别诊断(79.17%、83.33%、75.00%)。三者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96.97%,阴性预测值为64.71%。结论 在对胰腺肿瘤进...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因子,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中均有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肿瘤和抗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4)
目的:探讨血清CYFRA21-1检测对临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4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另选同时期47例胃炎患者作为胃炎组及28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将胃癌组患者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以及男性组和女性组,对比分析各组血清CYFRA21-1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CYFRA21-1的检测阳性率和水平明显高于胃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胃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癌组中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组间的血清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CYFRA21-1可作为临床胃癌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也可作为胃癌与胃炎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病理科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存档的113例石蜡包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分类,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进行LIF和MIF蛋白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MIF表达呈上升趋势,增生性内膜及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1),增生性内膜与内膜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LIF表达呈上升趋势,增生性内膜及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增生性内膜与内膜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中,MIF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上升。结论推测MI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尚不能推测LI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胃癌、胃溃疡患者及健康者各50例,采用放免法检测其空腹血清M-CSF、CEA并加以比较,胃癌者于术后30d再次检测M—CSF、CE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清M—CSF、CEA水平均高于胃溃疡组及对照组(P均〈0.01);胃癌组术后和术前相比,M-CSF、CEA含量明显下降(P〈0.01)。胃癌组血清M—CSF阳性率40.O%,血清CEA阳性率22.0%,M—CSF+CEA阳性率76.9%。M—CSF、CE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率和准确率均高于M—CSF或CEA单项指标的检测(P均〈0.05)。结论M-CSF和CEA与肿瘤生长有关,对于监测病情、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血清M—CSF、CEA水平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罗德生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1989,3(4):9-9
a1蛋白酶抑制因子(PI)是嗜中自细胞弹性蛋白酶的主要抑制因子。该酶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许多化台物。所以a1P1的表达和调节影响弹性蛋白酶和抗弹性蛋白酶的精细平衡。这种平衡临界于结缔组织在稳衡,组织损伤及修复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 alpha,TNF-α)浓度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正常尿蛋白组及糖尿病合并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T2DM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正常尿蛋白组(A组,31例)、微量尿蛋白组(B组,35例)、大量尿蛋白组(C组,31例),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ELL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MIF、TNF-α浓度,同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Cr)。结果正常尿蛋白组(A组,31例)及糖尿病肾病(B、C)组血清MIF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正常尿蛋白组(A组)与微量尿蛋白组(B组)、大量尿蛋白组(C组)血清MI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B、C)组血清TNF-α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B、C)组血清TNF-α高于糖尿病正常尿蛋白组(A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MIF与DM病程(r=0.435,P<0.01)、HbA1c(r=0.459,P<0.01)、FBG(r=0.520,P<0.01)、TG(r=0.256,P<0.05)呈正相关,与HDL-C(r=-0.244,P<0.05)浓度呈负相关;血清TNF-α与尿A/C(r=0.254,P<0.01)、DM病程(r=0.182,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BMI、HbA1c、HDL、Cr等因素后,血清TNF-α与蛋白尿的OR=1.069(95%CI:1.005~1.137,P=0.035),血清MIF浓度与蛋白尿无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病程中更敏感,临床上可参考血清TNF-α浓度或同时检测血清MIF与TNF-α浓度,来判断糖尿病肾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规律并确定适合我区胃癌筛查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351例患者血清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含量测定,并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51例慢性胃疾病及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与浅表性胃炎相比萎缩性胃炎、胃癌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浅表性胃炎相比消化性溃疡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我区胃癌筛查的最佳临界值为PGⅠ≤43.37μg.L-1或PGⅠ/PGⅡ≤2.47,并且灵敏度是94.0%,特异度是55.3%。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从灵敏度、特异度分析PGⅠ≤43.37μg.L-1、PGⅠ/PGⅡ≤2.47,是我区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较为合适的异常界定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胃镜下活检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CT清楚地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显示腹部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CT可显示胃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判定有无周围浸润及其他脏器转移,如结合胃肠钡餐造影、纤维胃镜,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病理确证的49例胃癌病人进行了手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检测。其中包括8例早期及41例晚期胃癌。49例胃癌CEA阳性率为44.9%(22/49),晚期胃癌阳性率为46.3%;早期胃癌为37.5%,阳性病例中77.3%患者的CEA水平在15~20μg/L,平均为17.1μg/L(正常值<15μg/L);仅4例CEA明显升高,平均为95.25μg/L结果提示只有CEA明显升高才对胃癌具有诊断价值。实验还提示血清CEA水平与肿瘤部位以及浸润深度关系不大,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是否累及血管、淋巴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血清SOD与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将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制成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灌胃后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四君子汤3个治疗组血清SOD含量明显升高,血清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四君子汤可能通过显著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升高血清SOD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来实现对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毒化浊和胃方阻断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解毒化浊和胃方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PLGC)的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解毒化浊和胃方阻断大鼠CAG PLGC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前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以甲基亚硝基胍造模,造模后模型组给予双蒸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解毒化浊和胃方灌胃,西药组给予叶酸灌胃。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分子杂交标记的方法测定EGFR蛋白翻译和mRNA转录水平以及病变粘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H-ras基因蛋白。结果:对照组PLGC组织EGFR蛋白翻译和mRNA转录水平均有过表达,表达随病变的进展而递增;解毒化浊和胃组EGFR蛋白及mRNA的表达下调,PCNA指数、p21H-ras基因蛋白阳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浊和胃方对大鼠CAG胃癌前病变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下调PLGC组织EGFR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66例接受胃镜检查者的胃窦部粘膜的生长抑素(SS)含量,比较几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差异,并探讨胃窦粘膜SS含量与胃窦部病理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胃窦部粘膜S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胃窦部粘膜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改变者SS含量明显低于不伴这些改变者;SS含量与HP感染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美国Jarrell-Ash 750等离子体多通道光谱仪,对健康人(7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胃溃疡(9例)、萎缩性胃炎(32例)及胃癌患者(15例)血清中9种元素(硒、铝、锌、铜、铁、钙、镁、磷和砷)进行了同步分析,其中硒、铝、锌、铜、铁呈现出有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复习110例胃镜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和56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0例胃镜诊断的CAG中仅有31例有病理萎缩,有39例肠化。在46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中7例胃粘膜有萎缩改变,有12例肠化,胃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41.3%。结论:胃镜诊断CAG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前状态,肠化较腺体萎缩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美国Jarrell-Ash 750等离子体多通道光谱仪,对健康人(7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胃溃疡(9例)、萎缩性胃炎(32例)及胃癌患者(15例)血清中9种元素(硒、铝、锌、铜、铁、钙、镁、磷和砷)进行了同步分析,其中硒、铝、锌、铜、铁呈现出有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靶向治疗疗效预测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收治的Ⅲ b 期、Ⅳ期NSCLC 患者94 例、肺部良性疾
病78 例及体检健康者70 例分别作为NSCLC 组、良性组及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MIC-1 水平。NSCLC 组均接受靶向治疗,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NSCLC 组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 NSCLC 组血清MIC-1 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良性组高于对照组(P <0.05);NSCLC 组不同
TNM 分期的MIC-1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靶向治疗方案及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CLC 组均接受靶向治疗,治疗3 和5
个月MIC-1 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降低(P <0.05);治疗前,治疗1、3 及5 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治疗5 个月时,治疗有效率32.98% ;Kaplan-Meier 法估计生存率,NSCLC 组中位生存
时间(MST)为17.9 个月。以1 390 pg/ml 为临界值,将其分为MIC-1 ≤ 1 390 pg/ml 组(59 例)和MIC-
1>1 390 pg/ml 组(35 例),两组3 年生存率分别为33.90% 和14.29%(P <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TNM 分期、
EGFR 基因突变及MIC-1 水平是影响NSCLC 组MST 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C-1 水平与Ⅲ b 期、Ⅳ期
NSCLC 组TNM 分期和靶向治疗效果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