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式。方法: 对34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针对其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 27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时间20~56个月,平均38个月。4例因不同原因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3例因病情较重死亡。结论: 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观察透析过程、结束时以正确按压血管及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752例,其中鼻烟窝处动静脉内瘘术378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353例,上臂动静脉内瘘术18例,下肢动静脉内瘘术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98.4%,使用时间3个月至10年,绝大部分患者透析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是长期血液透析的最佳方法,鼻烟窝处动静脉内瘘术是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瘘使用寿命最长达76个月,平均38±14.2个月,穿刺血流量为200~250mL/min。结论老年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合理使用、积极保护是保证内瘘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臂动静脉内瘘与上臂动静脉内瘘两种不同手术术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行动静脉内瘘术并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排除原有重大心肺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常规分为腕部动静脉内瘘组(W组)与肘部动静脉内瘘组(Z组),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术式对左心功能及瘤样扩张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腕部动静脉内瘘与肘部动静脉内瘘两种不同手术术式对左心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肘部动静脉内瘘组瘤样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腕部动静脉内瘘组。结论在部分腕部动静脉内瘘闭塞或者难以建立腕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建立肘部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应在术中严格控制开口大小,术后加强内瘘的护理和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痿的护理干预。方法:对73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64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使用时间19—71个月,平均58个月。结论:正确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动静脉内瘘早日成熟,把握好动静脉内瘘的启用时机,消除引起血栓形成等一切不利因素,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国际上推荐的最好的血管通路,但多种原因使一些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应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同分为三组,即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 ml/min为L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400~600 ml/min为M组(23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600 ml/min为H组(24例)。于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对每组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以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分析不同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 H组患者的高危事件发生率最高,且其分别与L组、M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与M组和H组比较,内瘘失功能数最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L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显著下降,H组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值较前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与L组比较,H组观察后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心功能关系密切,适当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于减小动脉内瘘对心功能的影响、提高动静脉内瘘长期通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鼻咽窝区动静脉内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窝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鼻咽窝部动静脉内瘘手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治疗3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病人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两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手术均能达到血透要求的血流量。有2例患者在5个月及12个月后出现内瘘堵塞,均在原肢体行经典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咽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远期并发症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可及时改为前臂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9.
热敷加喜疗妥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喜疗妥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疗效.方法 将4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应用喜疗妥加热敷,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热敷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内瘘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喜疗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防止血栓形成,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处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作为其血管通路.结果:透析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最终成功率为100%.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通畅率均达100%.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次建立动静脉内应尽量选择鼻烟窝动静脉内瘘,而端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也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1.
何英  丁晓仙 《吉林医学》2012,(31):6899-6900
目的:探讨喜辽妥联合湿热敷对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喜辽妥加热敷,对照组单纯用热敷预防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发生内瘘狭窄、栓塞、血管硬化、肿胀等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管弹性、血流量、血管杂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与长期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招募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据维持性血液透析采用的血管通路,将患者分为动静脉内瘘组76例和长期导管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满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导致的病死率。结果血管通路建立满12个月,长期导管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较动静脉内瘘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动静脉内瘘组因心血管事件死亡3例,病死率3.95%(3/76);长期导管组因心血管事件死亡4例,病死率7.55%(4/53),差异不显著(χ^2=1.196,P>0.05)。结论长期深静脉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影响较小,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在进一步降低栓塞发生率后,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效果。方法 48例患者根据血栓形成时间分为A组28例(6 h),B组20例(6~24 h),采用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手法按摩对4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进行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经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后,A组28例患者急性闭塞动静脉内瘘立刻通畅28例,其中5例复发,有效率82.14%;B组2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立刻通畅15例,其中3例患者3个月内重新栓塞,有效率63.16%。结论采用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可再通闭塞内瘘血管,延长其寿命,早期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胖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对4例急性白体动静脉内瘘血栓进行取栓术。结果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4例,1例患者重新栓塞,3例仍在使用,最长22个月。结论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有利于保存患者的原瘘管血管,延长瘘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显微镜下动静脉内瘘手术效果的观察分析,探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下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65例,均采用单人操作显微镜下3定点缝合法行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结果:术后1期吻合通畅率达100%,瘘口均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形成,2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出现切口感染皮缘坏死,2期处理后均恢复通畅。术后4~6周穿刺使用血流量均200 ml/min。结论:单人操作(3定点缝合法)显微镜下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可取得较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内瘘不能成熟评分系统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风险,并与穿刺后内瘘成熟实际情况比较。方法根据内瘘不能成熟评分系统计算患者预测指数,评估内瘘不能成熟风险,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4~6周穿刺判断内瘘成熟情况。结果预测指数≤3患者内瘘不能成熟率6.2%,预测指数3~8患者内瘘不能成熟率16.7%,预测指数≥8.0患者内瘘不能成熟率68.4%。不同预测指数患者内瘘不能成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内瘘不能成熟评分系统可以较好的预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的1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6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均获成功,透析效果满意,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结论 重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延长维持性血透治疗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稳定、可靠、安全的长期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尤为重要,最佳的血管通路是自体动静脉内瘘[1],然而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日益增加,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等自身血管条件有限、动静脉内瘘闭塞外周血管耗竭、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也随之增多,对于这些患者行半永久静脉导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2009年起随着Tal Palindrome新型导管的应用,使得自身血管条件有限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败的常见原因。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尿激酶溶解血栓。我们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经长期随访,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9±12.0)岁。瘘管血栓形成时透析时间2~112(31.1±32.6)个月。内瘘吻合方式为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患者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证实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共有33例次血栓形成,其原因为透析低血压23例次,血栓性静脉炎5例次,动静脉内瘘受压1例次,原因不明4例。血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对20例患者分别选择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端端术(14例)和端侧术(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使用仍良好.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的术式保持了桡动脉的连续性,避免了因缺乏桡动脉血供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