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弓上吻合途径对食管胸中段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46例食管胸中段术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中段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5月18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与同期20例跨弓行弓上吻合患者,于术后行动态监测血气分析,于术前,术后第一周,二周,四周行肺功能检查。结果:3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无术后并发症,经食管床组术后对PO2的影响小于同期跨弓行弓上吻合的患者(P<0.05),术后2周对VC%,FEV1.0%,术后4周对MBC%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食管床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小,且更利于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纽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音乐干预对心脏介入术中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耳挂式耳机连接MP3音乐干预对心脏介入术中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音乐干预。监测两组患者术前3d(To)、进入导管室至麻醉效果确定未播放音乐(T1)、手术开始11min内(T2)、手术开始第11分钟至结束(T3)MAP、HR、RR、SpO2的平均值和呼吸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R比较,对照组患者MAP在T1、T2、T3各时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7±10.8),(123.5±17.8),(125.1±18.5),(110.9±10.5)mmHg,F=5.11,P〈0.05];HR、RR在T1、T2、T3各时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AP、HR在T1、T2时段同样升高,但T2升高的幅度低于T1,也低于对照组对应时段,且至T3时段已基本恢复到T0水平。两组MAP比较在T2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1±18.5)mmHg比(114.1±15.6)mmHg,t=2.55,P〈0.05],在T3时段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R、RR两组比较在T2、T3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在各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时段,对照组有3例因紧张憋气而致瞬间SpO2下降至80%左右,实验组患者均呼吸较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术中应用耳挂式耳机连接MP3音乐干预可降低术中医源性噪音的不良刺激,有效维持患者MAP、HR、RR、SpO2的稳室,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对全麻开胸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蕊  郭爱敏 《护理学报》2007,14(2):48-49
目的 探讨适用于全麻开胸术后患者理想的雾化吸入方法。方法 将4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分为氧气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及肺部湿啰音发生率。结果 雾化吸入后氧气雾化组患者PaO2、SpO2升高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1);PaCO2降低较超声雾化组患者明显(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变化及肺部湿啰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提高全麻开胸术后患者PaO2、SpO2和降低PaCO2的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提示其为开胸术后患者较理想的雾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前后动脉血气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9月行食管癌手术的11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动脉血气监测,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本组行食管癌弓上吻合的患者PaO2、SpO2水平均低于弓下吻合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弓下吻合患者(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应密切观察动脉血气变化,合理氧疗,同时加强肺部护理,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操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吸操锻炼。观察2组患者术后4 h,第1、2天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 h和第1、2天R减慢(P〈0.05),SpO2、PaO2均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呼吸操锻炼可增强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促进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在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予常规护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实验组术前、术后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最大深吸气量(IC)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2天、第7天PaO2、FVC、FEV1、IC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能改善肺功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增加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胸中段食管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8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I临床资料,其中行Ivor—Lewis术(A术)患者131例,行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B术,弓上食管胃吻合术)患者51例。对2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观察2组患者5年生存率、5年肿瘤复发率,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A术发生吻合口或胃瘘、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肺部感染、胃扩张、幽门或胃梗阻的概率与B术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手术方式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也无显著差异(χ2=1.927,P=0.165);A术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36.64%,而B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35.29%,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A术术后5年肿瘤复发率为71%,而B术术后5年肿瘤复发率为7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52);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肿瘤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05和P=0.027),而与年龄、性别、病变长度、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vor—Lewis术与经左胸食管大部切除、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两种手术方式并不是中段食管癌的预后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95例中上段食管癌手术经验,探讨中上段食管癌合理手术方式。方法195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左颈部吻合组:左胸径路、胃由食管床提至左颈部与近端食管行手工单层、宽边吻合;胸内器械吻合组:左胸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行左胸膜顶胃食管吻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端食管癌组织残留的阳性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胸内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较颈部吻合组缩短(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左颈部吻合组低(0%vs7.5%,0%vs5.8%,2.7%vs16.7%,P〈0.05,0.05,0.01),但其近端食管癌组织残留阳性率明显高于颈部吻合组(0%vs6.7%,P〈0.01);两组患者乳糜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左胸顶部器械吻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易发生癌组织残留,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用于妇科短小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治疗手术患者(手术时间≤60min,ASAⅠ~Ⅱ级)分成两组:Ⅰ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为气管插管一静脉复合麻醉组,每组各20例。患者人室后每隔5min分别记录SBP、HR、SpO2、RR及潮气量,并于麻醉前、放气腹时、术后30min分别测定患者挠动脉血糖、血气分析,并观察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aO2、PaCO2放气腹时、术后30min较术前升高;Ⅰ组术后30min PaO2高于放气腹时(P〈0.05),Ⅱ组降低(P〉0.05)。但放气腹时Ⅰ组低于Ⅱ组(P〈0.05);HCO3-、血糖、呼吸及血流动力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Ⅰ组术后镇痛明显优于Ⅱ组。结论:椎管内麻醉可以满足妇科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及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患者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Ⅱ组为观察组,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Ⅰ组HR、SB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而Ⅱ组则较稳定;Ⅰ组术后应激激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Ⅱ组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术后RR浅快,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提供完善的止痛效果,能更有效地控制术后应激反应,并有改善呼吸和稳定循环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术中器械吻合(MA)与手工分层吻合(LAH)的安全性及治疗成本。方法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EC患者,术中分别接受LAH和MA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治疗费用及手术时间。结果LAH组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发生率均低于MA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接近(P〉0.05);MA组患者病死率高于LAH组(P〈0.05);LAH组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均低于MA组(P〈0.01),而两组术后住院费相接近(P〉0.05);LAH组手术时间长于MA组(P〈0.05)。结论EC术中采用LAH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但其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较MA降低,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也低于MA,因此,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辅用氯胺酮与芬太尼对高原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84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K组(氯胺酮组)、F组(Y/太尼组)两组,各42例。K组,氯胺酮0.5mg/kg;F组,芬太尼1μg/kg。两组丙泊酚用量为2mg/kg。观察指标BP、HR、SpO2、ECG/ReSP变化,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结果:两组BP、HR、SpO2、ECG/ReSP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异丙酚辅用小剂量氯胺酮芬用于高原无痛人流术,具有对循环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在本院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经常规治疗后持续血SaO2≤90%低氧血症患者38例,应用BiPAP呼吸机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和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38例患者经治疗后6h呼吸频率(RR)、心率(HR)显著减慢(P〈0.05),呼吸困难缓解。血气分析PaO2、PaO2/FiO2和SatO2均显著提高(P〈0.05),PaCO2显著降低(P〈0.05)。除2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再次插管外。其余免除了再次插管。结论面罩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状态,用于心脏术后并低氧血症的呼吸支持,减少二次插管,促进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侧卧位肺功能在内科胸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开放性胸腔镜术。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呼吸、血压、心率、ECG、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PaCO2)皆无明显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侧卧位肺功能低于术前坐位、术前侧卧位肺功能,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相应指标均有高度相关性(校正R2〉0.90,P〈0.05);术前侧卧位肺活量(VC)与术中肺活量(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高度相关。10例患者术中发生一过性ECG变化(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mV和/或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与术中VC〈1.0L、FEV1〈0.5L高度相关(P〈0.05)。结论:开放式胸腔镜术是相对安全的,大多患者可以耐受。术前侧卧位肺功能指标与术中侧卧位肺功能高度相关,完全可以通过术前侧卧位肺功能检查来评估和预测患者术中的肺功能。术中VC〈1.0L、FEV1〈0.5L,心脏并发症可能性增加。内科胸腔镜术前应行侧卧位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术中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腹式呼吸训练对胸部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择期胸部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前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视觉疼痛测定卡,在围术期的不同阶段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胸部手术患者术前1d的状态性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初(P〈0.05);术前1d,实验组的状态性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第3、5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式呼吸训练能有效缓解胸部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行胸部手术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98例,训练组围手术期运用有针对性的呼吸功能训练,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训练和常规护理,观察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训练组术后高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除引流管后胸部X片比较.训练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咳痰效果及咳痰自信心比较,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行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围术期护理内容、要求制定出护理流程图。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按照流程图进行护理操作,对照组51例实施常规的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器械准备情况及医师对护士满意度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元显著性差异,术中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器械准备较对照组更为完备(P〈0.05),腹腔镜摄像系统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图的应用改进了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程序,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以判断其心肌损伤程度。方法 45例60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分成三组即对照组(A组)、高血压组(B组)、高血压性心脏病(C组)。围术期不同时段患者肘部采取静脉血,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TnI值;记录用术期不同时段SBP、DBP、HR和ECG中的ST-T等的变化。结果 A组cTnI围术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则于术30min后开始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与A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组围术期ECG动态变化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麻醉手术风险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及无高血压患者,围术期测定cTnI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机械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拟行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年龄8月~3岁,体重7~15kg,ASAI-Ⅱ级。随机分为2组:P组通过硬支气管镜侧孔行压力控制机械通气;H组高频喷射通气。对患儿术前、术后即刻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术前SpO2、术中缺氧情况、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P组和H组在术前即刻血气结果(PaO2,PaCO2,SaO2)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术后即刻H组PaO2高于P组(P〈0.05),且PaCO2较P组低(P〈0.05)。P组与H组术中缺氧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控制机械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异物取出术中的通气效果相当,压力控制机械通气在小儿异物取出术中可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