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护理及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结核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的426例SLE住院患者。结果426SLE患者中18例伴有结核,患病率为4.2%;死亡7例,病死率为38.9%。其中肺结核12例(66.7%),结核性脑膜炎3例,淋巴结核3例,18例做结核菌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强阳性2例(11.1%),阴性16例(88.9%),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5例(83.3%)患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6个月~3年内患结核。其次患者疾病,饮食,口腔卫生知识差异均与感染有关。结论SLE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易发生结核菌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加强SLE患者感染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其感染的发生。改变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提高肺功能,增加疾病健康知识,是预防和减少SLE患者并发感染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董敏  周厚清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469-1470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和SLE非活动合并全身性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入选32例SLE活动和25例SLE非活动伴全身性感染患者,入选第1d体温均超过38℃。入选第1d测定各项炎症指标。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ESR)、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PCT。记录患者入选第1d最高体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记录患者转归、SLEDAI评分。结果SLE非活动伴全身性感染者PCT(2.61±2.36ng/ml)和CRP(T8.8±25.6mg/L)明显高于SLE活动者(0.51±0.32ng/ml,50.5±27.8mg/L),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26)。SLE疾病活动者SLEDAI评分显著高于SLE不活动伴全身感染者(P=-0.001)。结论(1)降钙素原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全身感染的准确性较传统炎症指标高。(2)SLEDAI评分可有效判断SLE疾病活动。(3)降钙素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全身性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传统炎症指标高,诊断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3.
蒋媛  赵岳  魏蔚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2):295-297,30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随访156例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按有无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结果:156例SLE患者,55例患者(35.26%)发生76次感染(48.72%),其中18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白细胞、24h尿蛋白水平、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抗双链DNA定量(anti—dsDNA)、SLE合并多系统损害、2周前应用广谱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2种、环磷酰胺(CTX)累计量和激素(PDN)日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3、24h尿蛋白定量、2周前应用抗生素、CTX累计量和激素日剂量是SLE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LE并发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C3、24h尿蛋白定量、2周前应用抗生素、CTX累计量和平均激素日剂量是引起SLE患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的阳性率,分析SLE患者超声心动图下心瓣膜损害与aCL的关系。方法:90例SLE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43例行ELISA法aCL的检测。根据有无心脏瓣膜损害将此43例患者分为有瓣膜损害组和无瓣膜损害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血清aCL差异。结果:90例SLE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者占53.33%,其中瓣膜病变和心包积液者最常见,分别占总数的38.89%和34.44%。43例SLE患者aCL的阳性率为32.56%,有瓣膜损害组的aCL阳性率52.94%明显高于无瓣膜损害组(19.23%,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有较高的发生率,以瓣膜损害和心包积液为主;aCL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瓣膜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胡春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44-1244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儿童SLE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病程短于1年25例(78.13%),均有3个以上系统同时受累。肾脏损害27例(84.38%).病初最易误诊为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结论:儿童SLE具有起病急、肾脏最易受累、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抗60000SSA(Sjogren syndrome TypeA,SSA)抗体和抗52000 SS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SS)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59例抗SS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其中SLE44例,原发性SS15例。结果 抗60000SSA抗体阳性率在SLE及原发性S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独携带抗60000SSA抗体在SLE及原发性S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单独抗60000SSA抗体阳性率为39.47%(15/38),原发性SS患者6.67%(1/15);抗52000SSA抗体阳性率在SLE及原发性S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SS患者抗52000SSA抗体阳性率为93.33%(14/15),SLE患者为60.53%(23/38)。抗60000和抗52000SSA抗体阳性率在继发性SS及原发性SS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SS患者以抗52000SSA抗体为主,单独出现抗60000SSA抗体的几率极小。单独抗52000SSA抗体阳性可能与原发性SS有关,而不利于继发性SS的诊断。单独携带抗60000SSA抗体则以SLE为主。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EB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0名SLE患者和40名正常人EBV—DNA的表达。结果40名SLE患者中11例阳性;40名正常人对照组3例阳性,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SLE患者EB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EBV感染可能是SLE发生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及其对SLE患者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92例SLE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检测HCV及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anti nuclear antibody,ANA)等。根据结果将SLE患者分为HC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将HCV感染情况与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92例SLE患者中,13例(14.1%)存在HCV感染,58例正常人中有2例(3.4%)存在HCV感染。感染组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病、神经精神症状、发热阳性率和实验室检查中ANA,Anti-Ro/SSA,Anti-La/SSB,抗Smith抗体(Anti.Sm),IgG和IgM阳性率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组蝶形红斑阳性率、抗dsDNA阳性率低于非感染组(P〈0.05);皮肤血管炎、肝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低C3及低C4阳性率则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SLE患者感染HCV比例明显升高,HCV感染可以影响SLE患者的某些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嗜人T细胞病毒I型(HTLV-I)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59例SLE、49例RA患和334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HTLV-I抗体。结果: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4.1%和0.6%。部分阳性经Western blot、PCR法证实。结论:HTLV-I感染可能与SLE、R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SLE‐LN)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离情况,为感染患者提供诊治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该院诊断为SLE与SLE‐LN的住院患者380例,其中SLE‐LN患者96例。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接种、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19.0和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药敏分析。结果SLE和SLE‐LN患者尿路感染者分别占25.0%和27.1%,血流感染者分别占8.1%和10.4%,皮肤组织感染者分别占12.0%和8.3%。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25.53%,SLE‐LN患者中占30.21%,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3.42%和14.54%。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11.58%,SLE‐LN患者中占11.46%。69.79%的SLE患者、66.67%的SLE‐LN患者尿液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高于常规尿培养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66%,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9.6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3.09%)。SLE‐LN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SLE患者。结论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临床可选用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治疗SLE患者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1.
毛慧慧 《西部医学》2014,(2):252-25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肾损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73例SLE伴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系统护理,对照组35例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愈后.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病变,合并症多,易复发,中西医结合在预防、辨证论治、全面护理等方面优势明显,更有利于病情控制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及门诊健康体检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uA水平,其中94例SLE患者、50例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78.7%,疾病对照组为8.0%,正常对照组全部为阴性;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7%、97.4%,其敏感性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NA比较,特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A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88.1%、91.4%、81.8%。结论 AnuA在SLE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增高,AnuA测定在SLE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特别是对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抗体阴性的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外周血象部分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异常改变,以期减低将有血液学异常的SLE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误诊率。方法收集2007~2012年收治的30例有血液学异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以16例MDS病例为对照组。对患者血常规、骨髓象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中有15例呈全血细胞减少,9例贫血合并感染伴白细胞计数增高,6例贫血伴血小板减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6例都呈全血细胞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一系或二系不等的轻度病态造血,其中6例可见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二系或三系以上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易见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结论对全血细胞减少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的病例,应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除外SLE,避免将SLE患者误诊为原发性M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造血系统生长的影响。方法采集15例SLE患者及对照组的骨髓标本,测定其免疫表型(CD3-PC5、CD34-PE/CD38-FITC,CD69-PE/HLA-DR-FITC)及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结果SLE患者骨髓T细胞上CD69、HLA-DR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骨髓单个核培养结果无显著性差畀(P〉0.05)。结论SLE患者T细胞自身功能出现了异常活化,但对造血系统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外线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的影响。方法提取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PBMC,用不同剂量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以实时荧光相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照射前后PBMC IL-6、IL-10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SLE患者中狼疮肾炎(LN)患者PBMC高表达IL-6、IL-10mRNA,与非狼疮肾炎(非LN)患者及正常人差异很大,分别是正常人的(105.44±112.94)倍和(1.82±3.41)倍、(28.41±21.14)倍和(1.17±1.43)倍,其中狼疮肾炎(LN)患者PBMC高表达IL-6、IL-10 mRNA,且与临床中24h尿蛋白定量高度相关(r=0.82,0.87,P〈0.05),而非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0.87,P〉0.05);在紫外线照射后LN患者PBMC IL-6、IL-10mRNA的表达有升高也有降低,升高组SLE疾病活动指数、抗SSA抗体阳性率以及光敏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降低组。结论紫外线可改变SLE患者PBMC表达IL-6、IL-10mRNA,紫外线可能通过此途径影响SLE病情。  相似文献   

16.
宋星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39-40,42
目的探讨妊娠时机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31例妊娠合并SLE孕妇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妊娠初始时SLE活动与否分为SLE无活动组(A组,19例)和SLE活动组(B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孕期SLE的病情和妊娠结局的不同。结果①孕期最高SLEDAI评分A组患者为4.26+2.9,明显低于B组患者(11.5±3.0),P〈0.05;B组发生产妇死亡1例。②A组胎儿丢失率(0)较B组(27-3%)明显降低(P〈0.05);③A组新生儿出生时胎龄和体重分别是(37.8±3.5)周和(2710.0±810.0)g,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是(33.1±2.1)周和(2061.0±540.0)g)1(P〈0.05)。结论建议SLE患者选择病情持续稳定期计划妊娠,孕期严格监测、合理凋整用药、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SLE患者母婴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典型性皮疹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早期表现为非典型性皮疹的32例SLE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皮疹特点及其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脂溢性皮炎、荨麻疹各5例、湿疹3例。结论SLE早期皮疹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蛋白C(P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凝固法测定蛋白S(PS)活性、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采用金标法,狼疮抗凝物(LA)检测采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测定法。结果SLE患者蛋白S、蛋白C活性显著下降,狼疮抗凝物(LA)增加,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增加,表现为抗凝蛋白系统功能减弱;同时LA和ACA与PS、PC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LA和ACA可能是导致PS、PC活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PS、PC活性下降可能进一步诱发血栓。因此,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的联合检测对SLE并发血栓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例初发SLE患者(活动组11例,非活动组5例)及1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highTreg、Th17细胞占CD4+的比例,分析两种细胞的比率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初发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LEDAI无相关性(均P>0.05)。CD4+CD25highT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率在活动组患者下降尤为明显(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初发的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两群细胞的失衡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系统性狼疮性肾炎(L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2例,伴有LN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中骨桥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活动期和缓解期骨桥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清骨桥蛋白的水平与LN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LN疾病活动及SLE疾病严重程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