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趾腓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2例22指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其中采用趾-指动脉和趾-指静脉吻合18例,跖背动脉-桡动脉深支和跖背静脉-手背静脉吻合4例,神经修复均为指-趾神经吻合,供区皮肤缺损采用同侧腹股沟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结果:术后22例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均获成功,伤口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逼真,罗纹清晰,出汗、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3.0~6.0 mm,平均4.2 mm。供区植皮完全成活,足部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趾腓侧皮瓣是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首选皮瓣,再造拇指指腹外形及功能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拇趾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皮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2例拇指指腹皮缺损进行Ⅰ期手术治疗。结果22例趾腹皮瓣修复术后功能和外观良好。结论拇趾趾腹皮瓣Ⅰ期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皮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陈拓  王荣春 《中外医疗》2008,27(20):50-51
目的 探讨拇指游离趾腹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可靠性及可行性.方法 自2003年1月起,我院手外科对25例指腹缺损伤或坏死患者进行拇趾趾腹游离修复术.结果 23例成活,2例边缘部分坏死,感觉恢复好,色泽、弹性、耐磨性、外型外观均比其他皮辩恢复好且不用断蒂. 结论 拇指游离指腹修复指腹缺损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有效,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种足趾皮瓣游离移植修饰性修复拇、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8年6月,采用6种足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缺损82例.其中,吻合血管的趾腓侧趾腹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22例;吻合血管的第二趾胫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5例;吻合血管的趾甲瓣移植修复指甲缺损6例; 拇甲瓣或第二趾趾甲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37例;拇趾近节腓侧半月形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近节与(或)中节皮肤环形缺损7例;拇趾末节腓侧半复合组织瓣或第二趾胫侧半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末节半侧缺损5例.结果 成功81例,成功率为98.8%.术后经0.5~5.0年(平均1.5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及拇、手指外形良好,修复的指腹二点辨别觉为5~8 mm,6例移植指甲外观、生长良好.结论 针对性采用6种类型的足趾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拇、手指特定部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伤情对120例拇指指腹缺损分别采用带蒂皮瓣、掌侧推进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及趾腹皮瓣游离移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120例皮瓣中,119例成活,1例失败.术后随访0.5~2 年,平均10个月.所有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带蒂皮瓣平均为15.1±3.6 mm,掌侧推进皮瓣平均为5.3±2.0 mm,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平均为8.3±3.2 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2±2.6 mm,拇指桡侧大鱼际穿支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0±2.1 mm,拇指尺背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平均为8.1±3.3 mm,趾腹皮瓣平均为5.6±2.0 mm.结论 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首选趾腹皮瓣,其次为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满意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5月~2009年5月,采用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伤21例。结果:21例中19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供区创面愈合欠佳,其中21例获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7m、患指捏持正常、供足行走自如。结论: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解剖恒定、位置表浅隐蔽、供区损伤小,疗效肯定,可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较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以来应用游离移植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12例,皮瓣大小:长6~8?cm,宽1.5~3?cm。跖底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趾腹供区创面应用足底内侧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月~2年,修复的指腹外形饱满美观,皮瓣与正常指腹皮肤质地颜色相同,皮瓣皮纹清晰,两点辨别觉为5~7?mm,供区瘢痕轻,无功能障碍。结论: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切取面积较大,质地优良,是修复较大面积指掌侧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足母)趾腓侧皮瓣并联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笔者对10例10指指腹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双侧游离(足母)指腓侧皮瓣并联修复创面。皮瓣以腓侧趾底动脉为供血动脉,切取面积为0.5 cm×1.5 cm~1.3 cm×2.8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0例10指并联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伤指外形恢复良好,无臃肿,质地佳,两点辨别觉为6~10 mm。供区瘢痕增生不明显,隐蔽性强,行走无影响。结论游离双侧(足母)趾腓侧皮瓣并联修复指腹创面,术后外形、感觉恢复满意,供区瘢痕隐蔽性强,无须取皮植皮增加瘢痕,功能美容双兼顾。  相似文献   

9.
魏刚 《四川医学》2001,22(2):187-187
笔者 1997~ 1999年采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同侧拇指腹侧软组织缺损 5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均系我科 1997~ 1999年收治患者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1例。年龄 2 0~ 50岁。软组织缺损 1.5cm× 1cm~ 2 cm× 1.5cm。其中 3例为拇指近节腹侧软组织缺损 ,拇长屈肌腱外露 ,2例为拇指远节指腹缺损 ,末节指骨外露。1.2 手术方式 :臂丛麻醉后 ,采用同侧食指背侧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以第 2掌骨背面的掌背静脉为标志的“S”形切口 ,长约 3~ 4 cm,在第 1背侧骨间肌浅面解剖 ,游离第 1掌背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游离趾腓侧瓣移植修复拇、手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7例拇、手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瓣修复,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27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术后随访2~24个月,拇、手指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趾腓侧瓣是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踇趾腓侧皮瓣临床应用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踇趾腓侧皮瓣在手指指腹缺损及手指再造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及手指再造15例。结果术后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逼真,有罗纹,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例,良6例,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应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及拇指再造,可最大限度恢复伤指的外形与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示指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拇指指腹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由于拇指指腹感觉和长度在手功能中特别重要 ,为此 ,我院于 1996— 1999年采用示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15例 15指 ,拇指外形功能恢复理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皮瓣临床应用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5例 15指 ,其中男10例 ,女 5例 ,年龄 18~ 45岁 ,创面均为一期修复 ,皮瓣最大面积 4cm× 3cm ,最小面积 2cm× 1cm ,全部成活 ,皮瓣修复后感觉功能恢复满意 ,皮肤耐磨耐寒 ,夹捏功能恢复良好。2 手术方法2 .1 皮瓣的设计 点 :第一、二掌骨夹角处。线 :沿第二掌骨桡侧。面 :深筋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最大程度恢复拇指功能的治疗拇指末节缺损的方法。方法:2007年1月1日~2008年2月1日,本院用吻合趾-指动静脉、神经的拇甲瓣移植治疗拇指末节缺损5例。Ⅰ度缺损4例,Ⅱ度缺损1例;指骨保留的套脱伤2例,完全缺损3例(需取髂骨植骨)。取同侧拇甲瓣,带趾甲、甲床、趾背静脉、趾底腓侧神经、动脉,游离移植于拇指末节,显微镜下吻合趾-指动静脉、神经。足趾供区Ⅰ期植皮2例,Ⅱ期植皮3例。术后按照再植术后常规护理,“三抗”治疗后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全部拇甲瓣成活。术后随访,拇指感觉部分或全部恢复,其中3指两点分辨率达6~8mm。患者对再造指外形和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吻合趾-指动静脉、神经的拇甲瓣移植治疗拇指末节缺损,带趾甲、甲床、指纹、可出汗、有感觉,可以最大程度恢复拇指的功能,且供区牺牲少,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最大程度恢复拇指功能的治疗拇指末节缺损的方法。方法:2007年1月1日~2008年2月1日,本院用吻合趾-指动静脉、神经的拇甲瓣移植治疗拇指末节缺损5例。Ⅰ度缺损4例,Ⅱ度缺损1例;指骨保留的套脱伤2例,完全缺损3例(需取髂骨植骨)。取同侧拇甲瓣,带趾甲、甲床、趾背静脉、趾底腓侧神经、动脉,游离移植于拇指末节,显微镜下吻合趾-指动静脉、神经。足趾供区Ⅰ期植皮2例,Ⅱ期植皮3例。术后按照再植术后常规护理,“三抗”治疗后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全部拇甲瓣成活。术后随访,拇指感觉部分或全部恢复,其中3指两点分辨率达6~8mm。患者对再造指外形和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吻合趾-指动静脉、神经的拇甲瓣移植治疗拇指末节缺损,带趾甲、甲床、指纹、可出汗、有感觉,可以最大程度恢复拇指的功能,且供区牺牲少,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2例手指皮肤"C"型缺损患者采用拇趾"C"型游离皮瓣修复,进行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皮下静脉-指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趾底神经-指固有神经重建感觉.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平均(10±6)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4~6 mm.结论 拇趾"C"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指尺侧皮瓣治疗拇指指腹缺损的体会聂志奎1靳留忠1李宝山2(1济宁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2山东省药材技工学校)临床资料:我们收治拇指外伤指腹缺损病人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37岁。机械挤伤13例,锐器伤2例。指骨、肌腱裸露,缺损最大3cm×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5cm× 3.0cm ,最大为 3.0cm× 3.5cm。结果 所以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到 1年 ,指腹外观 ,皮肤弹性、色泽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为 8~ 10mm。结论 拇指桡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 ,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关德宏 …  相似文献   

18.
张雪 《黑龙江医学》2002,26(7):551-551
手是人体重要的器官 ,手的损伤常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 ,尤其是拇指及虎口部皮肤缺损处理是否正确 ,对手的功能恢复有很大影响。从 1993~ 2 0 0 1年 ,我们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及虎口部皮肤缺损 12例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其中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8~ 6 0岁。病因 :切割伤 7例 ,电锯伤 4例 ,冲压伤 1例。拇指指背皮肤缺损 7例 ,肌腱外露面积约 3 0cm× 4 0cm ,拇指掌侧皮肤缺损 5例 ,缺损面积约为 2 5cm× 4 5cm。本组 12例伤口均Ⅰ期愈合 ,皮瓣及游离皮片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 2个月~ 1年 ,皮瓣具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5种不同的术式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腹部任意皮瓣、邻指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瓣及趾腹皮瓣等5种不同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27例皮瓣,26例成活,1例拇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瓣失败,改邻指皮瓣后成活.术后随访2个月~3年,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各不相同,带感觉神经皮瓣明显优于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结论 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要根据情况而定:年轻患者或有高要求者,首选趾腹皮瓣,其次为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或拇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等相对精致皮瓣修复;老年人及体弱不耐受长期卧床者,选择邻指皮瓣、腹部任意皮瓣等简单皮瓣.  相似文献   

20.
拇指指腹为手部重要的功能区域[1] ,特别是其远端部指腹是参与手对指动作的主要部位 ,亦为指腹损伤的常见部位。 2 0 0 0年以来 ,针对 8例拇指部分指腹缺损采用示指桡侧指固有血管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进行修复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6例、女 2例 ,年龄 8~ 39岁。拇指指腹缺损均由外伤所致 :爆炸伤 1例 ,切割伤 5例 ,挤压伤 2例。指腹缺损位于远 1/ 2部 ,对应于指背相当于甲根以远 ,面积 2 3cm× 2 0cm~ 1 0cm× 1 0cm。1 2 手术方法清创拇指创面后 ,首先于示指近节基底部桡侧指固有血管神经走行方向取折形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