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乳糖 ,PH值 ,粪乳糖≥ ++、PH <5 .5 ,为乳糖不耐受症、将其分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 ,粪乳糖阴性为对照组。结果 :2 0 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粪乳糖≥ ++,PH <5 .5 ,138例 ,其中年龄≤ 6月 32例 ,≤ 1岁 6 8例 ,≤ 2岁 36例 ,≤ 3岁 2例。治疗I组和治疗Ⅱ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重 ,差异明显 (P <0 .0 1) ,治疗Ⅰ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治疗Ⅱ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1)。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容易导致继发乳糖不耐受症 ,且年龄越小 ,越容易发生 ,去乳糖饮食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检测粪乳糖及PH ,及早发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短期无乳糖奶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思密达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9.56,P<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班氏试剂测定粪还原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测定小儿粪还原糖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含量 ,观察腹泻患儿 4 93例 ,不伴腹泻症状的肠道外感染患儿 130例 ,并以 5 0例健康婴儿粪便做对照。结果 小儿乳糖不耐受(lactoseintoleance ,LI)与年龄有关 ,年龄愈小 ,LI的发病率越高 ,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与感染有关 ,轮状病毒感染组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无腹泻症状肠道外感染患儿的粪便乳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安全、实用、廉价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出现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近3个月以乳糖乳制品为主食的住院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儿80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出现腹泻后,采用尿半乳糖测试盒进行测试,并记录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患儿进行便常规、便一般细菌培养、便轮状病毒检测,并记录其检测结果.结果 80例样本中便常规示:红细胞:无或0~1个/HP;白细胞:无或0~1个/HP;脂肪滴:(-).便一般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便轮状病毒检测阴性77例(96.25%),阳性3例(4.75%)(其中2例乳糖不耐受阳性,1例乳糖不耐受阴性).乳糖不耐受结果阳性44例(55.00%),阴性36例(45.00%).不同年龄组乳糖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P<0.001).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破坏肠道乳糖酶活性致腹泻,即药物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乳糖奶粉对药物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未用抗生素体格检查正常儿童151例.记录饮奶后消化道症状及尿半乳糖测定情况;住院应用抗生素患儿186例(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静脉滴注抗生素者,用药前无腹泻,用药后7天内出现腹泻的婴幼儿),记录住院患儿用抗生素后第1、2、3、4、5、6、7天消化道症状及尿半乳糖测定情况,并用无乳糖奶粉对其进行干预.结果 治疗组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天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物性腹泻可继发乳糖不耐受,无乳糖奶粉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患有腹泻的婴幼儿50例,采用大便还原糖试验进行病状分析。结果:3岁以下腹泻患者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为62.2%,轮状病毒肠炎组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1岁内的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各组间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的感染是引起乳糖不耐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朱生东  陈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60-161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短期无乳糖奶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思密达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56,P〈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婴儿腹泻粪还原糖与pH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班氏试剂法对120例水样腹泻婴儿的粪还原糖与pH进行检测,并与28例同期非胃肠疾病婴儿进行对照。结果生理性腹泻,秋季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其粪还原糖阳性率分别为42.5%,38.98%,28.57%,与对照组3.57%对比明显增高(P<0.05),粪pH值分别为5.98±1.78,6.25±0.38,6.32±1.14,比对照组6.35±1.24稍有下降,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20例生理性腹泻患儿改用去乳糖奶粉或断乳喂养,腹泻在2~3d内停止9例,另11例在改喂养后1~2周腹泻痊愈。说明婴儿腹泻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均存在乳糖不耐受症。因此对婴儿腹泻时应重视LI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儿童乳糖酶缺乏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乳糖吸收不良 (LM )和乳糖不耐受 (LI)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 ;研究感染性腹泻LM和LI的发生与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儿童 138名 ,男 72名 ,女 6 6名 ,年龄为 4个月至 12岁 ,和感染性腹泻患儿 95名 ,男 5 9名 ,女 36名 ,年龄为 2个月至 4岁。采用乙醇乳糖耐量试验 (LTTE)尿半乳糖 (U gal)测定法与症状反应评分 (SRS)进行判断。结果  138名儿童中LM和LI的发生率 :<4岁、4~ 5岁、6~ 7岁、8~ 9岁、10~ 12岁分别为 10 %、5 0 %、6 9.6 %、87%和 91.7%。 <4岁组LM和LI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P <0 .0 1)。 95名感染性腹泻患儿LM和LI的发生率和恢复率与腹泻病原有关。轮状病毒肠炎 ,大约 4周可痊愈。结论 健康儿童LM和LI发生率 4岁后明显增加 ;感染性腹泻儿童LM和LI的发生率与感染原有关 ,腹泻期免乳糖食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ILSA)半定量法检测80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的水平。结果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为88.75%,9例无食物不耐受的病例均为1岁以下的母乳喂养儿;1岁以下患儿以牛奶不耐受最高,1岁以上患儿以蛋清/蛋黄不耐受最高80%。结论食物不耐受是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院 198 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收治原发性和继发性营养不良患儿 2 5 5 8例 ,本文对该病的病因、病原体随年代不同而改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研究方法1.1 实验组 选自本院营养不良 2 5 5 8例住院患儿 ,男 15 2 6例、女 10 32例 ,婴儿 1837例、幼儿 6 14例、学龄前儿童 78例、学龄儿童 2 9例。随机抽样调查 2 71例腹泻患儿 (其中 42例营养不良者 )的新鲜粪便查找隐孢子虫卵囊 (CSO)。检测腹泻病婴幼儿 10 99例 (其中营养不良 192例 )轮状病毒(HRV)抗原。检测 190例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其中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尿半乳糖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乳糖不耐症阳性率情况.结果:140例中,尿半乳糖测定阳性110例,继发乳糖不耐受发生率78.57%,不同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个月患儿的阳性率高于12~24个月组(P<0.05),其余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易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早期行尿半乳糖测定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腹泻患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腹泻病是发展国家儿童多发病 ,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以病毒引起的肠道内感染在秋冬季发病率极高 ,其中轮状病毒 ( Rotavirus)是主要病原。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 [1 ]。我院于 1996年9月至 1999年 12月期间采用潘生丁口服治疗病毒性肠炎 5 5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对 象 所选 10 5例患者 ,其中男 5 0例 ,女 5 5例 ,年龄 6月至 2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 5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30例 ;对照组 5 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 5例。两组患儿入院时症状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具有可比性。2 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乳糖不耐受早产儿应用乳糖酶添加剂辅助喂养对其粪便pH值及还原糖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共1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无乳糖配方奶、安慰剂等治疗;观察组则改用含有乳糖酶添加剂联合早产儿奶粉。比较治疗3 d时、治疗3周时两组患儿乳糖耐受状况(pH值<5.5率、还原糖阳性率),记录两组患儿3周内胃肠道状况(全肠道喂养耗时、胃潴留发生率、终止喂养发生率、腹泻发生率)、血清营养因子[血清中钙含量(Ca)、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患儿发育状况(体重、身高)。结果治疗3 d后时,观察组乳糖耐受状况(pH值<5.5率、还原糖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时,两组患儿pH值<5.5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还原糖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内,两组患儿部分胃肠道状况(腹泻发生率、终止喂养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全肠道喂养耗时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后较治疗前,两组患儿部分血清营养因子(Ca、Alb、PAB)水平、患儿发育状况(身高、体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血清AKP水平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糖不耐受早产儿应用乳糖酶添加剂辅助喂养能改善乳糖耐受情况、加速营养物质吸收、促进早产儿发育,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无乳糖奶在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病的应用及营养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无乳糖奶在小儿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病治疗中的应用及营养价值。方法 :将 88例小儿秋冬季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 ,两组患儿均在脱水基本纠正后及出院前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无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无乳糖奶用于小儿秋冬季腹泻病的辅助治疗 ,可以避免因停用乳制品导致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 ,营养缺乏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不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陈巍 《中外健康文摘》2012,(35):413-414
目的观察无乳糖奶粉治疗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大便中RV抗原检测均阳性,均采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便中乳糖、PH值.粪便中乳糖大于或等于++,PH值小于5.5为乳糖不耐受.对照组予补液及口服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在腹泻持续时间、大便次数及粪乳糖转阴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吴忠市人民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豆浆或米汤混合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2).结论 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林莉 《包头医学》2018,42(1):26-28
目的:对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证与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本院选取了时间段从2015年7月~2016年9月到消化科就诊的婴儿120例.将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婴儿诊断为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对照组婴儿诊断为无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使用不合乳糖成分的奶粉喂养,牛奶过敏的婴儿使用混合的氨基酸类的奶粉进行喂养.观察两组婴儿的临床症状,调查婴儿的家族过敏史以及母亲的饮食状况,比较两组婴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2,喘息史、尿半糖试验阳性发生率与对照组、实验组1差异均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1、实验组2疗总有效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的迁延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但多与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相关,对于饮食的合理调控能有效地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新 《华夏医学》2000,13(4):478
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而其中因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和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者占相当比例。我院自1999年2~12月应用丽珠肠乐联合无乳糖奶粉AL110治疗迁延性腹泻患儿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迁延性腹泻患儿36例,均为乳类喂养儿,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4例,~1岁22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之间。排便次数4~5次/d7例,6~10次/d20例,>10次/d9例。长期运用抗生素如复方新诺明、阿莫仙等32例。大便镜检发现红细胞者2例,发现霉菌生长者3例。醋酸铅法[1]测乳…  相似文献   

20.
<正> 乳糖不耐症是儿科常见的腹泻病,随着国内“简易粪乳糖检测方法”的建立,其诊断率不断提高。因常规治疗腹泻的方法对此病通常无效,所以我们采用口服思密达治疗乳糖不耐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用简易粪乳糖检测法对腹泻婴儿进行筛查共筛查出粪乳糖阳性病人60例,随机分成思密达治疗组和复合维生素B液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