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待产过程中丈夫陪产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病例600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病例丈夫和助产人员在分娩过程中陪伴产妇完成分娩至产后2 h.对照组病例只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陪伴,指导产妇的丈夫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为产妇按摩,协助产妇饮食、排泄,完成分娩至产后2 h.结果剖宫产率的观察组为39.7%,显著低于对照组(56.0%,P<0.01).第一,第二,第三,和总阶段劳动观察组均显著地缩短比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的数量的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抑郁症的速度的观察组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4%,P<0.05).结论在产程中开展丈夫陪产,可减少难产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期参加拉玛泽体操训练对降低产时宫缩痛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依据孕期是否接受拉玛泽体操训练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对宫缩痛耐受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与医护配合程度。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子宫复旧体形恢复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对宫缩痛耐受程度高,产程中与医护配合良好,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窒息发生明显减少,产后子宫复旧及形体恢复加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至7月706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入产房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即卧、走、立、坐、跪、趴、蹲,任孕妇自由选择)分娩。601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程中用药、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伤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由体位分娩组较常规体位分娩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产程中干预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产伤、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由体位阴道分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不增高对胎儿及产妇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600例在我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注射卡贝缩宫素100 μg.对照组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舌下含服前列甲酯栓(卡孕栓)1.0 mg,对比分析两组产程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程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150.1± 42.3) ml,(118.6±36.2 )ml,(46.0±14.2)ml;对照组产程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 166.3 ±40.5) ml,(135.1±37.7)ml,(108.5±21.2)ml.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产程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起效快、效果持久,无不良反应,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助产士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经阴道试产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以助产士为主导的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比较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新生儿娩出1min、5min时,观察组的Apgar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8%(观察组)、84%(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助产士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改善母婴结局,还可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使其在产后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2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行常规围产期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产妇增加导乐分娩项目.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各产程生理应激水平和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短于对照组,各产程生理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分娩可以在缩短产程和提高妊娠结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缓解产妇高应激水平、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产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巨大胎儿发生的有关因素,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巨大胎儿的20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205例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体重、并发症、分娩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讨论巨大胎儿发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超体重孕妇明显多于对照组.从并发症和出血情况来看,观察组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出血(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上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以剖宫产为主(90.73%),对照组以顺产为主(63.42%).结论:超体重孕妇更容易分娩巨大胎儿.对于巨大胎儿而言,剖宫产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分娩的11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头位分娩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后位组产钳助产、剖宫产、会阴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均显著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延缓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骨盆临界狭窄、潜伏期及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方法:选择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272例(A组),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300例(B组),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的孕妇350例(c组)。对三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均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比较三组妊娠孕妇不同分娩方式近、远期并发症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1)二次妊娠剖宫产孕妇中有70例(25.7%)发生术后并发症,二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有9例(3.0%)发生术后并发症,初次妊娠剖宫产分娩孕妇有42例(12.0%)发生术后并发症,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A、c两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的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产后发热)及远期并发症(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妊娠剖宫产可显著增加产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尽量避免无指征剖宫产,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预测对分娩方式和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巨大胎儿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等母儿并发症.结果预测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未预测组(P<0.05),预测组顺产率明显低于未预测组(P<0.05),预测组胎儿窘迫率显著低于未预测组(P<0.01),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未预测组(P<0.05).结论重视巨大胎儿产前预测,对巨大胎儿的孕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提高预测准确性,对巨大胎儿的孕妇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决定分娩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妊娠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7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产组和剖宫产组,其中阴道产组53名孕妇,生产54名新生儿;剖宫产组34名孕妇,生产34名新生儿,对比分析两组HIV感染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及分娩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HIV感染孕产妇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组在产程时间、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感染率方面均优于阴道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孕妇产后并发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不及阴道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不同,剖宫产可大大降低新生儿感染HIV病毒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母草联合卡孕栓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术者在胎儿娩出后将卡孕栓1粒(1mg)置入直肠内(深度4cm~ 5cm)保留30s,待其溶解后取出手指;对照组单用卡孕栓.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联合卡孕栓能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且方法简易,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定配伍654-2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宫内孕14~24周自愿药物终止妊娠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待其出现有效宫缩后,用药组静推安定及654-2,对照组不用。统计两组总产程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结果:显示用药组产程缩短,宫缩痛减轻,出血量不增加。结论:应用安定及654-2,缩短引产时间的同时,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应用与单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诊治的1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给予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缩宫素引产方式,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引产方式,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宫颈成熟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颈成熟度优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与单用缩宫素分别应用于产妇中,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妇宫颈成熟度,并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具明显引产指征的148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3例引产采用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对照组65例引产采用小剂量缩宫素,对比分析两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成熟率、引产到临产时间、自然分娩率、分娩产程、母婴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成熟率、顺产率显著升高,引产到临产时间、分娩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后出血量、尿潴留、宫颈裂伤、产褥感染、Apgar评分、转NICU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宫颈球囊扩张器能促进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皮晓玲 《中国性科学》2013,(9):88-89,9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对来本院生产的分娩期孕妇75例(心理组)进行心理干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孕妇73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纽产妇的分娩方式、平均产程及分娩疼痛程度。结果-心理组平均产程(7.39±1.21)h,对照组为(10.19±1.5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顺产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剖宫产率为12.00%,对照组为2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干预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顺产、会阴侧切与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3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95例)、顺产组(109例)、剖宫产组(108例),分别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对产妇进行性功能状况问卷调查,选用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考察性功能水平,分别对三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性功能评分、性生活恢复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6个月、9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组、剖宫产组分别与会阴侧切组比较,顺产组、剖宫产组性功能状况评分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功能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61.05%、66.67%、72.48%;产后6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85.26%、89.81%、90.83%;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95.79%、96.29%、98.17%。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和6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分娩方式可使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较快,性生活恢复比例较高,其次为剖宫产产妇,而会阴侧切产妇产后对性生活影响程度较大,恢复较慢,因此建议产妇选择顺产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