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8例;病原学上感染率最高是肺炎支原体68例(64.2%),其次分别为:肺炎链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液链球菌、粪肠球菌、嗜血流感杆菌。X线全部可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06例治疗2~4周达到临床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7~14d。结论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明显增多。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及痰培养。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小儿大叶性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实验室检查多为混合感染,主要致病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影像学检查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病变累及部位以右下肺为主,左肺受累较少。经过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临床治愈27例,显效8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120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特点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阵发性连续性咳嗽;肺部体征出现较晚,X线表现为单侧病变多于双侧,不完全节段性或大叶实变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特点。方法对小儿大叶性肺炎13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转归。结果大叶性肺炎以支原体多见,多有高热、咳嗽,早期肺部体征少,易合并胸腔积液。小婴儿以支原体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结论及时行体液培养及药敏鉴定,可将MP-IgM检测作为儿科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的常规检查,及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原,针对性用药,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中医中药及时跟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92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多数有发热,部分伴有头痛、胸痛或肌肉酸痛。胸片以单侧病变为主,有9例病变累及双肺。肺炎支原体阳性64例。对支原体感染的予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效果不佳的改用红霉素,非支原体感染的予?-内酰胺类抗生素或给予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60例,好转28例,转院3例,死亡1例。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年长儿以支原体感染较多,婴幼儿以病毒感染多见。支原体感染肺炎部分对阿奇霉素耐药,而红霉素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55例经尿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技术)诊断为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CMV肺炎以婴幼儿多见,临床以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多有干湿罗音,X线改变为肺纹理增多、斑点或斑片状影。予更昔洛韦治疗,痊愈43例、好转12例。结论:小儿CMV肺炎临床症状、体征、X线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和肺外脏器受损,尿荧光定量PCR法是目前常用的快速、准确诊断CMV肺炎的实验室依据,更昔洛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9例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中学龄期以上发病223例(54.5%),婴幼儿期发病95例(23.2%)。病程长,以发热(88.3%)为主要表现, 胸片检查中359例(87.8%)单侧病变,225例(55.1%)合并肺外并发症,325例(79.4%)的患儿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 > 0.80 259例(63.3%),单核细胞比例 > 0.08 317例(77.5%),324例(83.7%)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CRP)高于正常;体液培养共培养出阳性菌株162例,最常见的合并细菌感染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合并细菌感染者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联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见效明显。 结论 临床需注意MPP胸片改变的多样性, 对于胸片呈大叶性改变、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MPP患儿,应高度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及时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简称MPP)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及诊疗措施,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总结132例MPP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X线检查、血清学检测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小儿MPP冬春季发病率最高(占60%)且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外并发症较多。结论:考虑为MPP的患儿,MP-IgM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PP有特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大叶性肺炎期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肺炎患儿中,大叶性肺炎61例,非大叶性肺炎59例。测定患儿血清中的TNF-α、IL-10及IL-6含量。结果大叶性肺炎组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症状的人数明显多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的TNF-α、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大叶性肺炎组,IL-6水平低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患大叶性肺炎期间,TNF-α及IL-10过度分泌,IL-6分泌不足。TNF-α、IL-10及IL-6均可作为大叶性肺炎病况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甲强龙的疗效。方法分析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8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均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根据是否早期应用甲强龙(每次1~2mg/kg,每日2次,疗程3~7d)分为激素组和非激素组,对比两组的退热时间、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激素组退热时间(4.3±1.9)d、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11.2±2.6)d和住院时间(12.2±2.8)d均明显短于非激素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使用小剂量甲强龙可以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大叶性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帮助排痰等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发热、憋喘、咳嗽、湿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啰音、憋喘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大叶性肺炎,有效的物理疗法对于辅助治疗该病、促进好转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度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婴幼儿伴发喘息的较多;影像学检查以肺内单侧斑片状阴影为多见;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较重,体征较轻,胸部X线阴影明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安全、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度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婴幼儿伴发喘息的较多;影像学检查以肺内单侧斑片状阴影为多见;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较重,体征较轻,胸部X线阴影明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安全、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为了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包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辅助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绝大部分有发热,本组69例(占89.4%)。②仍以年长儿发病最多本组7~14岁44例(57.89%)。③咳嗽有特征性,早期干咳,部分较剧烈。本组咳嗽76例(100%)其中刺激性干咳48例(63.15),有咳痰9例(11.84%),剧烈咳嗽19例(25%)。④肺部阳性体征多不明显,本组肺部呼吸音粗55例(72,36%)。⑤胸片显示肺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密度增高影或肺实变浸润性病变增多,本组46例(60.52%),其次为肺门阴影增浓的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支气管肺炎改变。⑥血常规白细胞大多为正常,本组白细胞4—10×10~9/L 55例(72.36%),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高于相应年龄范围值,本组64例(84.21%)。结论:对于①起病急、高热不退、肺大叶实变,已应用非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要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要在寻找MP感染的证据的同时,果断加用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②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例细胞比例增高要考虑支原体肺炎,③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者病要考虑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时给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其他病原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9年1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2例小儿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的误诊病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行心脏CT检查,14例行心导管检查及造影,2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 ≤ 1岁患儿10例中,6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 1岁患儿12例中,4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1例误诊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误诊为川崎病,1例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 结论 小儿ALCAPA所致心脏增大病例容易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二尖瓣脱垂等疾病,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后方偏右的病例更易误诊。提高对ALCAPA的认识、超声或CT检查中仔细探查冠状动脉及其起源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新生儿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2010-12 58例NICU住院新生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特点,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结果。结果新生儿大叶性肺炎以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有发生。58例患儿其中52例完全治愈,病程为10~25 d。6例效果不佳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针对新生儿大叶性肺炎,应及时行痰培养及药敏鉴定,及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原,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5例患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均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年长儿童诉头痛,可伴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肺内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末梢凉,嗜睡或烦躁不安等。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其中以肺脏受累最为突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降低或升高,多伴有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指标异常。X线胸片提示双肺多肺叶受累,大片透过度降低影。 结论 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病情凶险,进展迅猛,死亡风险极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病原学及X线表现,以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方法对126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年龄越小症状体征越不明显;(2)由于受年龄小等因素的限制,新生儿肺炎病原学诊断困难,且有假阳性,容易导致过度治疗或漏诊;(3)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不可少的手段。结论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肺部体征不典型,需结合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微生物学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及早诊断并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科住院的年龄1个月至1岁肺炎患儿60例,以血清CMV IgM抗体(CMV-IgM)阳性及尿CMV-DNA定量阳性的40例肺炎患儿为观察组;以CMV-IgM及尿CMV-DNA定量均阴性的20例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肺部的喘鸣音和水泡音等体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肺CT,其敏感度为100%,而肺计算机X线摄影(CR)仅为29.4%。观察组中30例患儿予以更昔洛韦治疗,10例未用;更昔洛韦治疗组22例治愈,治愈率73.3%;未应用更昔洛韦组治愈率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体征不典型,普通胸片不易发现炎症,容易误诊。对疑诊患儿需及时检测血清CMV-IgM及尿CMV-DNA,及时做肺CT检查;确诊后首选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抗体检测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病以冬、春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3岁49例(29.00%),4~7岁70例(42.00%),8~14岁49例(29.00%)。98%患儿有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咳嗽。胸片X线及胸部CT检查以斑片状病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大片状肺实质性病变及肺叶实质性病变占72.00%(121例)。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静脉缓慢输注2~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或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4周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随访3个月160例(95.00%)患儿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病灶以大片状病灶及肺实质性病变居多。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效果佳,但疗程较长,远期随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