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儿童咳嗽病因诊断与治疗水平,促进儿科临床实践标准化,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中国中心联合发起,共同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指南制订委员会将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团队,采用GRADE方法,制订基于循证证据的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计划书主要报告制订该指南的意义、目的、指南制订委员会成员、临床问题收集与优选、证据获取、评价和综合以及推荐意见的产生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并发症的风险.该指南基于国内外相关证据,采用证据推荐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 (GRADE),制定新生儿PICC操作及管理指南,旨在帮助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规范PICC的操作及管理.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目前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常导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有重要意义。该指南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GRADE)进行证据分级制定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诊疗指南,旨在帮助新生儿科医生、护理人员、营养治疗师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早期识别与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目前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常导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有重要意义。该指南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GRADE)进行证据分级制定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诊疗指南,旨在帮助新生儿科医生、护理人员、营养治疗师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早期识别与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工作组正式成立于2000年,截至2017年初,包含循证医学专家、指南方法学家、系统评价制作人员、医务人员、期刊编辑、卫生决策和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多学科的成员已超过300多名[1]。GRADE将证据质量分为高(A)、中(B)、低(C)和极低(D)4级[2]。研究的偏倚风险、不一致性、不精确性、间接性和发表偏倚可能会降低证据的质量,大效应量、存在剂量-效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202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存活的患儿可能遗留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治NEC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该指南基于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GRADE),制定NEC临床诊疗循证指南,旨在为NEC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是儿童特发性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对该病的认识时间较短, 诊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GRADE中心组织制订"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实践指南(2023)", 推荐意见基于当前可得的证据, 采用循证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和证据评级, 针对6个重要问题形成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8.
2020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道内吸引是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时常用且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整个过程包括病人的准备、吸引及后续护理,可能伴随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方法(GRADE),制定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的操作指南,旨在促进这一操作规范化实施,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2014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新生儿专业组系列会议再次于12月6~7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此次会议主要是详细汇报及讨论前期选定的18个有针对性的临床问题,对前期应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和评估(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评价系统形成的工作表进行回顾及评审,为2015年10月将更新的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准备。2010年第6版新生儿复苏指南发表后,ILCOR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弱,极易受损而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增加死亡风险。保护新生儿皮肤完整性、预防皮肤损伤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指南基于国内外相关证据,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进行证据分级,制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管理指南,对皮肤常规管理、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给出推荐意见,旨在帮助医护人员为新生儿提供预防及处理皮肤损伤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