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肿块VEGF-C表达水平与淋巴道转移MRI影像的关系。方法:搜集各50例病理活检证实的鼻咽癌标本(NPC组)和慢性鼻咽炎症的组织标本(对照组),标本行VEGF-C、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分析VEGF-C表达与VEGFR-3阳性淋巴管计数(LVC)及早期淋巴道转移MRI影像的关系。结果:NPC组VEGF-C阳性率、LVC(VEGFR-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道转移MRI影像表现为淋巴管引流区T2WI高信号和颈部淋巴结肿大。NPC组MRI显示淋巴结转移32例,无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96.9%vs.33.3%,P0.01)。结论:鼻咽癌组织存在VEGFC、VEGFR-3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道转移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与慢性高原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能诱导血管形成,增强血管通透性,在慢性高原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受体主要有VEGFR-1(flt-1),VEGFR-2(flk-1/Kdr),VEG-FR-3(flt-4)等,它们能选择性地增强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生成。慢性高原病是一种低氧性疾病,机体长期受低氧和低气压的影响,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与重塑,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继发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同时,低氧能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增加,毛细血管形成,缓解低氧对人体的不利影…  相似文献   

3.
VEGFR-3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VEGFR-3)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是一种典型的跨膜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及胞内区三部分组成。VEGFR-3与其配体VEGF-C及VEGF-D特异性地结合,可诱导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调控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新生,对胚胎发育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VEGFR-3  相似文献   

4.
杨淑改  王福安  李惠翔  臧卫东 《河北医药》2010,32(19):2673-267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TP、VEGF-D、VEGFR-3的表达及与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P、VEGF-D、VEGFR-3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结果乳腺癌中TP、VEGF-D、VEGFR-3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病例TP、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成组织学分级Ⅰ级病例TP、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及淋巴管计数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绂Ⅱ级或Ⅲ级病例(P〈0.05);TP、VEGF-D、VEGFR-3阳性表达组淋巴管计数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TP、VEGF-D、VEGFR-3和淋巴管计数均为反映乳腺痢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乳腺癌组织中TP、VEGF-D、VEGFR-3表达升高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淋巴管瘤形成,分离并培养小鼠LEC。采用MTT法检测DHA对LEC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EC的凋亡率,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DHA对LEC迁移的影响;基质胶实验检测DHA对LEC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DHA处理后LEC表达VEGFR-3 mRNA和蛋白的情况。结果 5~40 μg•mL-1DHA能显著抑制LEC增殖,并诱导不同程度的凋亡,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基质胶实验分别显示DHA能抑制LEC迁移和体外自发性管样结构形成。DHA处理之后,LEC表达VEGFR-3 mRNA和蛋白均下调。结论 DHA能抑制L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诱导LEC凋亡和下调VEGFR-3表达,有望成为拮抗淋巴管生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临床和病理研究已经证实淋巴道转移是大多数实体瘤播散的早期事件[1,2]。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认识,因而无法对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具体过程及其转移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特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是其主要的致死病因。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是其播散的早期事件,但在判定其是通过肿瘤内部或瘤周新生的淋巴管播散的,还是通过侵袭肿瘤周围原有的淋巴管转移的还是比较困难的,随着各种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的相继被发现,检测乳腺癌中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管浸润,探讨乳腺癌肿瘤中是否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成为新的焦点。现就乳腺癌淋巴转移与微淋巴管的成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包裹淋巴管内皮祖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L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基因siRNA,体外沉默VEGFR-3基因表达,研究抑制LEPCs分化抗肿瘤淋巴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Ficoll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分选并鉴定LEPCs。PEI包裹VEGFR-3siRNA并转染入L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质水平VEGFR-3基因沉默效果。结果 VEGFR-3siRNA成功转入LEPCs,转染效率30%。VEGFR-3siRNA转染组LEPCs VEGFR-3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体外经由PEI介导的siRNA能有效的抑制LEPCs VEGFR-3的表达,为以LEPCs为靶点抑制肿瘤淋巴管新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探讨这3种因子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TMA),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胃癌组织标本、96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胃良性病变中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并对Podoplanin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C、VEGFR-3和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56.0%和58.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0.4%、12.5%和9.4%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20.0%、30.0%和25.0%;胃癌组织中LVD在癌内和癌周的水平分别为2.98±0.81、4.22±1.0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82±0.63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0.89±0.45(均P<0.05),且癌周LVD高于癌内LVD(P<0.01);VEGF-C、VEGFR-3和LYVE-1表达与LVD均呈正相关(均P<0.01);也是胃癌远处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VEGF-C、VEGFR-3和LYVE-1的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这3个指标可预测胃癌淋巴管生成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盐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巨噬细胞表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分选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VEGFR-3+亚群分选出来,分为Control组、低盐组(LS组,20mmol/L NaCl)和高盐组(HS组,40 mmol/L NaCl)。利用CCK-8法观察不同组VEGFR-3+细胞活性;Real-time PCR检测NaCl干预后VEGFR-3+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高盐干预可以使VEGFR-3+巨噬细 胞的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C类趋化因子配体(C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张力应答性增强子结合蛋白(TonEBP)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HS组在高盐干预24、48 h后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LS组(P<0.05);同时,HS组细胞迁移能力及细胞的吞噬能力与Control组相比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盐可使VEGFR-3+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偏移并表现出促淋巴管生成的特性,其迁移及吞噬能力显著增强,为进一步研究该亚群与淋巴管生成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VEGF-C VEGF-D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有研究表明,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与肿瘤的促血管形成能力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是近年来发现的VEGF家族的新成员,特异地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并与肿瘤细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对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表达的检测,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淋巴道转移是大多数实体瘤播散的早期事件,而肿瘤转移是目前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肿瘤转移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LEC)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以及LEC体外培养平台的建立,淋巴管系统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行为越来越明确,本文就LEC的相对特异性的标志物以及它的体外培养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人脐带中的脐静脉和脐动脉,冰冻切片后以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3的表达。结果VEGFR-3荧光信号表达于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脐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外周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VEGFR-3。  相似文献   

14.
江建军  裴永彬  刘云  张丽静  赵增仁 《天津医药》2012,40(10):990-994,109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CRC组织5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正常小肠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样本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特异标记淋巴管计数各样本的淋巴管密度(LVD).结果:VEGF-C、VEGFR-3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22/50)、36%(18/50),而在腺瘤组织及正常小肠黏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Duke分期、Broder分级、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EGF-C、VEGFR-3 表达阳性CRC组织的LVD高于阴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VEGF-C和VEGFR-3蛋白阳性表达是CR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组织中VEGF-C、VEGFR-3蛋白的高表达与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VEGFR-3可能作为CRC患者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是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难以根治.因此,阻断血道和淋巴道转移是控制肿瘤转移最为有效的策略.淋巴管和区域淋巴结中肿瘤细胞的检测对肿瘤的分期、手术和放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也称为淋巴管生长因子,可诱导多种恶性肿瘤的淋巴管生成或扩散,与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及其淋巴道转移的关系已成为继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之后的又一重点,本文就VEGF-C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进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黄巍 《江西医药》2010,45(7):720-722
从首个淋巴管内皮(lymphatic endothelium,LE)标记物VEGFR-3被发现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对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的寻找。近些年来,已经发现了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LE标记物为观测肿瘤淋巴管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对LE标记物的研究过程中,其对肿瘤淋巴管的变化是否能起到特异性的反应,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一种常见的转移方式。如果能早期发现并阻止这种转移,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发现新生淋巴管是影响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对淋巴管标记物和新生淋巴管生长因子研究深入,新生淋巴管与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早期舌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隐匿性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早期舌癌中VEGFR-3的表达及定位,并分析其与早期肿瘤大小、隐匿性淋巴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癌实质未见VEGFR-3表达,VEGFR-3阳性淋巴管主要表达在癌周,隐匿性淋巴转移组癌周VEGFR-3表达尤为丰富,管腔密集,管径扩张.病理分级Ⅱ~Ⅲ级患者VEGFR-3的表达显著高于Ⅰ级者(t=4.77,P<0.05),隐匿性淋巴转移患者VEGFR-3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t=6.33,P<0.05),不同年龄(≤65岁和>65岁)、性别(男/女)及肿瘤大小(≤2 cm和2~4 cm)患者的VEGFR-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R-3可作为早期舌癌术前衡量隐匿性淋巴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乳腺癌淋巴道转移,发生较早,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决定乳腺癌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案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对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人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血管生成的研究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找到特异性高的淋巴管标记物来识别淋巴管。直到近几年,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接收治疗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54例为研究对象,另取1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验查两组标本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增多,VEGF-C、VEGFR-3表达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