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治疗急诊高热患儿的疗效,探索临床治疗急诊高热患儿有效的降温方式。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发热患儿1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与对照组92例。观察组在针对病因治疗基础上接受物理降温治疗,对照组在针对病因治疗基础上接受药物降温治疗。观察治疗后第2、4、6小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2小时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6小时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高热患儿应用物理降温具有疗效确切、降温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长期发热儿童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长期发热儿童的病因构成及诊断方法。 方法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于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将以长期发热收入院的126例患儿按年龄分为<3岁(43例)、3~6岁(33例)、>6岁(50例)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6例有113例最终确立诊断,确诊率为897%。<3岁组43例中,感染性疾病28例(651%,28/43),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679%,19/28);风湿性疾病6例(140%,6/43),肿瘤性疾病3例(70%,3/43)。3~6岁组33例中,感染性疾病15例(455%,15/33),其中呼吸道感染6例(400%,6/15);风湿性疾病9例(273%,9/33),肿瘤性疾病5例(152%,5/33)。>6岁组50例中,感染性疾病24例(480%,24/50),其中呼吸道感染18例(750%,18/24);风湿性疾病11例(220%,11/50),肿瘤性疾病4例(80%,4/50)。在确诊的113例中,依据临床经过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77例(681%),依据骨髓检查确诊16例(142%),依据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确诊15例(133%),依据组织活检确诊5例(44%)。 结论长期发热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其中感染性疾病最常见,且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依靠临床经过和必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多数长期发热患儿的病因,其中血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要时做骨髓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等检查,对一些长期发热的疑难病例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家庭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症24例。结果 24例患儿治愈14例,显效4例,好转4例,2例因其他原因未能坚持治疗而中途退出,总有效率91.67%。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可消除患儿不良影响的心理反应,减轻精神压力,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长期发热的病因构成和诊断方法。方法对64例符合长期发热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长期发热的首位病因为感染性疾病(80.3%),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6.7%),非感染性疾病以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疾病为主。结论仔细准确收集病史、反复的体格检查、针对性选择实验室检查、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及侵入性检查为诊断长期发热的主要手段,部分可根据临床过程和治疗反应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柴芩足浴方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喘嗽发热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当患儿腋温高于37.4℃时观察组给予大柴芩足浴方泡脚足浴30min,对照组给予退热贴贴敷于患儿前额,若患儿体温反复升高,可分别再予应用。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0.5h,1h,2h,4h,6h,8h和48h的体温变化,治疗48h后对患儿整体疗效予以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0.5h,1h,2h,4h,6h,8h,48h后观察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芩足浴方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给予抗炎、抗病毒、平喘及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甘草、川贝母、黄芩、山羊角)加减运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48/49),高于对照组77.6%(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积清热和胃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疗效。方法将4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0例采用化积清热和胃汤治疗,对照组180例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3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积清热和胃汤治疗小儿食积具有消积清热,表里双解之功,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疗程7d。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30/38);观察组临床痊愈时间(6.5±2.9)d,对照组(8.9±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及对小儿胃肠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外感发热小儿随机分为山蜡梅叶颗粒100例,银黄颗粒50例,使用72小时后进行统计。结果:山蜡梅叶颗粒有效率92%,银黄颗粒有效率90%,P>0.05;山蜡梅叶颗粒较少引起腹泻,对于外感发热伴随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的改善均优于银黄颗粒,P﹤0.05。结论: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且对于外感发热兼夹的胃肠道症状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儿童伤寒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伤寒临床特点,以利于其临床早期诊治。方法 对1993—2008年重庆地区125例儿童伤寒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每年均有散发病例,77例(61.6%)发生于夏秋季,110例(88.0%)为5~14岁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124例(99.2%)、肝肿大91例(72.8%)、脾肿大65例(52.0%)、消化道症状103例(82.4%)和呼吸道症状71例(56.8%)。外周血白细胞97例(77.6%)正常、16例(12.8%)减少,28例(84.8%)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培养、骨髓培养、粪培养和肥达反应阳性率分别为68.2%、55.0%、7.4%和42.7%,临床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26/26)、100%(33/33)、93.3%(14/15)、96.9%(62/64)、66.7%(10/15)、100%(49/49)和100%(6/6)。27例细菌培养阴性者肥达反应阳性。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123例治愈,2例小婴儿误诊死亡。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伤寒散发,5~14岁儿童好发,夏秋季稍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肝脾大、消化道和呼吸道表现为主。肥达反应阳性率较低,但对细菌培养阴性者仍有重要意义。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仍是该地区儿童伤寒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元化康复治疗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一对一、小组及集体形式的训练,对照组只接受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均每日训练3h。两组治疗满3个月后进行儿童适应行为能力(ADQ)评定,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Q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康复治疗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提高显著好于一对一形式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宁颗粒治疗儿童梦游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口服静宁颗粒,5~10岁每次15 g,~15岁每次20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每次50μg/kg,每日1次,睡前服。两组均为4周1个疗程,并于1个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53/60),对照组为48.33%(2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个别患儿治疗前期出现大便稀软现象;对照组部分患儿出现嗜睡、乏力现象。结论静宁颗粒治疗儿童梦游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治疗16例儿童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局限性硬皮病患儿应用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熏蒸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患儿治疗的愈显率和复发率。结果患儿的愈显率为68.75%(11/16)。随访阶段的复发率为6.25%(1/16)。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儿童局限性硬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特点。方法对小儿大叶性肺炎13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转归。结果大叶性肺炎以支原体多见,多有高热、咳嗽,早期肺部体征少,易合并胸腔积液。小婴儿以支原体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结论及时行体液培养及药敏鉴定,可将MP-IgM检测作为儿科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的常规检查,及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原,针对性用药,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中医中药及时跟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发热的概念是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正常的小儿体温一殷为36.5-37.5℃。特点喂奶、运动、哭闹、衣被过厚、气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发热也是医生判断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的重要指症,是机体对入侵病毒和细菌的反应和病理生理反应,机体适应性反应和也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研究表明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以及与某些发热因素能增加感染宿主的抵抗力,并可直接影响病原菌的生物代谢,有利于抗炎反应。它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根据发热病症分析,可分为低热、中度热和高热。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积聚,吞噬和清理菌体蛋白。减少血桨渗出细胞漫润,消除炎症部位的热和疼,达到抗炎作用。故婴幼发热期,地塞米松入壶治疗是我院常规诊治方案,但使用地塞米松副作用很大,过大剂量容易出现头晕、腹痛,抽搐,为防止用药后的并发症,以人文关怀为工作理念,研讨由于高热儿童使用地塞米松药物治疗观察要点,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1.1 资料:选择输卵管性不孕症(salpingosteritity)患者50例,年龄28—40岁,婚后3年—8年未孕,均经输卵管通液试验(tubal liquid suffused test)、输卵管造影术(salpingography)证实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同时排除男方不孕因素(male sterile factors),以及女方生殖系统生理缺陷及先天畸形。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11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3~5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2%(107/120),高于对照组80.9%(8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流涕、咳嗽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热毒宁注射液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发热、咳嗽、流涕症状消失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8/41),高于对照组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平均热程、热峰消退时间、体温反复次数、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药浴散联合穴位按压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明显缩短发热、咳嗽、咽部红肿症状的持续时间,其应用值得儿科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儿童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干眼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人工泪液及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丸治疗,10 d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优于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干眼症疗效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88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退热治疗。观察组单纯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5d后观察疗效及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为(1.4±0.7)d,低于对照组(2.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