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抑制全身弥散成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0名及24位经临床确诊为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身弥散成像,结合病变部位常规MRI扫描。对所有WB-DWI影像与常规MRI扫描影像表现比较分析。结果 WB-DWI阳性病例为16例,共检出病灶数为81处;常规MRI扫描阳性病例为15例,共检出病灶数为80处。结论磁共振背景抑制全身弥散成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结合常规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例胆管癌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及肝局灶性占位病变者30例,均予以DWI并测量受检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肝胆管癌ADC值与肝转移瘤、肝细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囊肿、肝血管瘤及正常肝组织的ADC值显著高于胆管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患者ADC值显著低于肝良性病变患者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恶性病变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检查与ADC值分析对胆管癌与肝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腹部平扫补充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肺癌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癌患者采用DWI检查,比较不同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不同的T分期及N分期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差异;并对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并比较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3个月所有肺癌患者的ADC值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ADC值(1.338±0.246)×10-3 mm2· S-1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肺癌ADC值明显高于中分化、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不同T分期患者的ADC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仅T1分期ADC值明显高于其它分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癌不同N分期患者的ADC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仅N3分期ADC值明显低于于其他分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ADC值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DC值差异显著,有效组的ADC为(1.464±0.317)×10-3mm2· S-1明显高于无效组的(1.315±0.284)×10-3mm2· S-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在肺癌的诊断及病理类型、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治疗效果能够进行有效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WB-DWI )技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我院1á.5 T超导磁共振对2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同期行WB-DWI扫描及ECT检查,二者进行比对,以此来分析WB-DWI对病灶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结果2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经临床及综合影像确认骨转移灶180个;WB-DWI检出骨骼异常信号灶159个,其中假阳性6个,遗漏真阳性病灶27个,检出率85%,准确性96.23%;核素骨扫描检出骨骼系统异常放射性浓聚灶175个,其中假阳性15个,遗漏真阳性病灶20个,检出率88.89%,准确性91.14%。结论 WB-DWI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其检查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无辐射损伤,可作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0名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83例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并于同一时间对可疑部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必要时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临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别比较两者所显示的病例数。结果 83例患者中34例经临床综合评价为骨转移瘤。常规MRI共检出33例骨转移瘤患者,漏诊1例胸骨转移瘤患者;WB-DWI共检出38例骨转移瘤患者,漏诊1例前列腺癌骨盆成骨性移瘤患者,误诊5例。结论 WB-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结合常规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评价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非小细胞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给予唑来磷酸同步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磷酸。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79.2%、54.2%,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例老年晚期无手术及化疗指征的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天1次,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有效率为41.67%,临床受益率为58.33%;中位无疾进展时间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年生存率为63.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占66.67%;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疹及腹泻。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老年晚期不能手术和化疗的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疗效和毒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共40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62岁(45—74岁)。治疗方案:第1、8天吉西他滨1000mg/m^2,卡铂350mg/m^2第3天,3周重复。结果40例患者共完成化疗102个周期,获PR16例,SD15例,PD9例。疾病进展时问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5.2个月和37.5%。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和贫血。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该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方案在晚期NSCLC中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电子放射经中轴断层(PET)-CT显像中SUVmax在不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1例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结果肿瘤的大小与SUVmax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鳞癌和腺磷癌的SUVmax显著大于其他NSCLC(P<0.01),腺癌SUVmax大于肺泡细胞癌和黏液腺癌(P<0.01和P<0.05)。高分化腺癌组SUVmax小于中、低分化腺癌组(P<0.05),而高、中、低分化鳞癌组之间SUV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不同病理类型与SUVmax值之间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骨相关事件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骨相关事件(SRE)及其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2月-2006年1月间我院治疗的2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价其TNM分期、骨转移的诊断(放射性核素扫描、X线片、MRI、CT及PET-CT检查),比较肺癌不同分期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及生存时间。结果在2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现骨转移70例(30.4%),其中SRE 35例(15.2%);Ⅲ期患者骨转移发生率14.7%(14/95)低于Ⅳ期41.5%(56/135),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Ⅲ期患者骨转移合并SRE发生率与Ⅳ期相近,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转移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高于有骨转移组,未合并SRE组患者存活时间长于合并SR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期间,临床上应尽早阻止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思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华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966-968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措施,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两组患者NRS、KPS水平进行测评,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转移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4例,恶化1例,综合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6.19%,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5例,恶化9例,综合有效率为33.33%,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RS、KP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显著,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Of Knowledge平台、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1996~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均为TTF-1在SCLC及NSCLC组织表达的临床研究;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SCLC组及NSCLC组比值比(OR值)为效应指标,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4.2.10)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同时绘制Meta分析森林图和倒漏斗图。结果共有7篇研究纳入系统评价,共计SCLC患者115例,NSCLC患者664例;Meta分析结果合并OR值为3.22,95%CI为2.02~5.13。结论 TTF-1在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高表达可能在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对于SCLC与NSCL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05年4月~2010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30例,其中,肺叶切除204例、楔形切除15例、肺段切除5例、袖状切除4例、全肺切除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发生围术期死亡,1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7例、左心衰3例、胸腔感染3例、肺泡胸膜瘘2例、呼吸衰竭、胸内出血、乳糜胸、支气管胸膜瘘各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5d,5例患者死于并发症。结论:根据非小细胞癌患者疾病情况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可有效的清除病灶阻断淋巴转移,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RP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RP蛋白的表达。利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LRP的相对含量(灰度)。结果:LRP主要在NSCLC的细胞浆表达,细胞膜有少量表达,总阳性表达率为63.7%,LRP表达强度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中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鳞癌(P〈0.001),其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无关。结论:检测NSCLC组织中LRP的定量表达,可以准确反映NSCLC组织的耐药性及化疗敏感性,对指导肿瘤化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