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皮肤性病科门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名,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微波将疣体彻底去除,并予以肌注干扰素(100万u/d)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1mg/d)肌注,疗程30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CD8+T淋巴细胞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的动态平衡,提升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HPV亚型T淋巴细胞亚群和尖锐湿疣复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CA患者161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计算CD4^+/CD8^+比值;愈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复发。比较高危型和低危型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161例患者HPV6/11型感染占73.91%(复发率31.93%),HPV16/18型感染占9.32%(复发率55.3%),复合型感染占16.77%(复发率51.85%)。各型患者CD3^+T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T淋巴细胞减少,CD8^+T淋巴细胞正常,CD4^+/CD8^+降低,各型间无显著差异。高危型HPV16/18感染和复合型感染复发率高于低危型HPV6/11感染;HPV6、11、16、18以及复合感染都引起CD4^+T淋巴细胞减少和CD^+/CD8^+下降;低危型感染和高危型以及复合型感染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3.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9例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25^+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明显升高,CD4^+/CD8^+、CD25^+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塞病(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D患者血清中CD3、CD4、CD8、CD4/CD8、CD16^+/CD56^+水平。结果BD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16^+/CD56^+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参与白塞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 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 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和疣体清除率,并分别随访1、4、8、12和16周,观察并记录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12周,检测患者皮损中  CD4、CD8和TNF-α的含量,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疣体清除率分别为82.50%、98.75%,对照组分别为60.00%、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皮损中  CD4、CD8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8周后,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感染早期的细胞免疫改变。方法:选取早期梅毒患者21例,对照组12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梅毒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只有CD4+T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D3+、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0)。结论:早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除梅毒螺旋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化指标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85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予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43例,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生化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14.28%、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治愈率32.56%、总有效率93.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在细胞因子IL-2、IL-12、TNF-γ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CD4^+/CD8^+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在以上指标上差异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尖锐湿疣的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电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电灼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外洗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为10.8%,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复发组CD3+细胞、CD4+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比值较未复发组低,而CD8+细胞水平较未复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且观察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尖锐湿疣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灼结合中药内服外洗能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监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预估及相应增强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应用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液2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7次;B组34例采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联合阿维A及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B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组,B组比较,A组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变化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仍低于对照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33.33%,明显高于B组的11.76%(P<0.05)。结论 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阿维A与重组人白介素-2可调节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从而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两者联合应用治疗CA可获得较好疗效,并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构成比,计算CD4/CD8比值;并比较27例AD患者经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后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结果:AD患者CD4^+、NK细胞构成比、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3^+、CD8^+、B细胞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经SIT治疗6~18个月后,CD4^+、NK细胞构成比、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SIT治疗可显著提高A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AD患者不失为较为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重组人干扰素"-2b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市同仁医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激光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咪喹莫特乳膏以及重组人干扰组"-2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复发率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免疫功能对比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无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在激光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咪喹莫特乳膏以及"-2b干扰素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预防CO2激光术后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 方法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例,按收治时间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以CO2激光清除疣体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1.0 mg隔日1次,连用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不良反应及随访6个月间复发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42.19% ± 2.79%)升高,CD8+(32.23% ± 3.32%)降低,CD4+/CD8+(1.22 ± 0.21)升高,与治疗前(分别为33.56% ± 3.72%、39.12% ± 3.56%、0.89 ± 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4、8.95、6.24,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比值与对照组(分别为33.72% ± 2.94%、38.47% ± 3.97%、0.92 ± 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7.26、5.40,均P <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5.00%,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47.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66,P < 0.01)。两组复发高峰期位于第1、2个月,两组第1、2个月新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CO2激光术后复发性尖锐湿疣,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体疣组织埋植治疗尖锐湿疣(CA)疗效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意分成两组,A组采用自体疣组织埋植+CO2激光治疗,B组单用CO2激光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A组复发率低,疗效优于B组,A组与B组比较,CD8^ 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CD4^ 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自体疣组织埋植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能降低复发率,其机理可能是自体疣组织埋植能改善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调节性T细胞)亚群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初发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和25例经激素治疗后的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CD62L的表达,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未经治疗的初发SLE患者CD62L^+和CD62L^-的CD4^+CD25^+T细胞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激素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显著升高。而且与糖皮质激素剂量有关。大剂量激素治疗组CD4^+CD25^+CD62L^+T细胞显著高于未治疗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但小剂量激素治疗组CD4^+CD25^+CD62L^+T细胞仅高于未治疗组。然而无论小剂量激素治疗组还是大剂量激素治疗组的CD4^+CD25^+CD62L^-T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与疾病活动指数成负相关。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上调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的生成,促进外周免疫耐受,从而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CR1(即CD35)数量和T细胞亚群数量,同时测定新鲜血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并设正常对照18例。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红细胞天然免疫花环率、CD4^+T细胞以及CD4^+/CD8^+T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细胞增高,且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与CD4^+/CD8^+T细胞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存在紊乱和低下。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免疫可能共同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分析,探讨患者系统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对CA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40例C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0例CA皮损中CD4^+和CD8^+细胞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及皮损中CD8^+细胞百分率增加,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且皮损中的尤为明显。结论:CA患者存在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CA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486例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皮肤病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疱疹患者组与带状疱疹患者组比较,CD8^+T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疣患者组、扁平疣患者组与尖锐湿疣患者组三组相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五种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CD4^+/CD8^+细胞除带状疱疹患者组,CD3^-CD19^+细胞仅尖锐湿疣患者组,CD3^-CD16^+56^+NK细胞除尖锐湿疣患者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异常。免疫功能的紊乱是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对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C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乳膏组,每组50例。乳膏组在CO_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复发、免疫功能。结果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乳膏组,联合组治疗后CD8~+水平明显低于乳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 00%,明显高于乳膏组的84.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和乳膏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2. 00%、18.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2个月后,联合组复发率为6. 25%,明显低于乳膏组的23. 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可有效调节女性CA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和减少复发,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皮损部位单纯疱疹病毒-Ⅱ(HSV-2)载量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定量检测28例现症GH患者皮损部位HSV-2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监测28例现症G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比例,用线性相关和回归方法分析现症GH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GH患者皮损内疱液HSV-2检出率为100%,病毒载量为6190714±1962085拷贝/μgDNA。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复发次数呈显著正相关。②GH患者CD3^+、CD4^+、CD56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低(P〈0.01),但B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患者皮损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NK、CD4^+/CD8^+细胞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GH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由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NK细胞减少,以及Th及Tc细胞亚群分化失衡造成,这种状态不利于机体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造成GH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