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颌骨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临界瘤,多发于青壮年,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细胞瘤可侵犯邻近组织,当肿瘤发展至牙槽骨时可使牙松动、牙移位或脱落;肿瘤可穿破舌侧骨板向口底软组织发展,当肿瘤侵入上颌窦累及眼眶、鼻泪管,会使眼球移位及流泪。临床主要症状包括:颌骨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致面部畸形;咬合关系错乱,表现为牙移位、松动或脱落,偶有病理性骨折;颌骨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有时伴有乒乓球样压弹感。X线摄片示颌骨膨隆,不规则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我科1例颌骨造釉细胞瘤患者采用左下颌骨扩大切除、左腓骨肌瓣吻合血管、钛板内固定、临近组织瓣修复术,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59.3% ~63.2%.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增大的颌骨肿物,生物学行为具有局部侵袭性,侵犯颌骨,也可进入周围软组织.其病理类型多样,但与肿瘤的临床行为之间并无明确的相关关系[1-2] .1992 年,WHO 采用了"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的名称[3] ,其是指由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增殖形成的成釉细胞瘤,并分为三个亚型:Ⅰ型为牙源性囊肿部分成釉细胞瘤病变;Ⅱ型为腔内型,多为丛状结构;Ⅲ型为附壁性造釉细胞瘤,结构多样化.与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相比,具有就诊年龄轻、摘除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4-6] .它在临床表现及X 线检查方面易与颌骨牙源性囊肿相混淆,本文就收集到的149 例UA,重点分析其临床病理及X线征象,以期提高UA 的X 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王洋  吴丽莉  高莉  张顺民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3):202-202,i019
患者男性,57岁。右下颌骨无痛性渐进性膨隆伴咬颌不适1年余。查体:面部不对称,右下颌明显膨隆、畸形,表面皮肤正常,未及“乒乓球”感,无压痛。CT及曲面断层X线示右下颌角前1cm至6远中见颁骨骨质膨隆,骨密质未见明显变薄,骨质内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透光区,呈大小不等的多房状,边缘不清,有分隔及多个钙化点,不含牙。瘤腔内牙根无吸收,牙齿未见明显异位。临床诊断: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行下颌骨次全切除术 血管化腓骨肌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自体骨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釉细胞瘤是良性牙源性上皮性多形性肿瘤,为常见牙源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59.3%。作者护理了20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瘤体切除及部分下颌骨切除后即刻行同侧的髂骨移植术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成釉细胞瘤是口腔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来源于牙源性上皮,也可来自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的衬里上皮及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根据临床病理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骨外或外周型成釉细胞瘤;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其中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又可分为6类变异型: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颗粒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角化成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颌骨牙源性粘液瘤的螺旋CT及MRI的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牙源性粘液瘤患者, 40例均行CT检查,其中11例行CT增强检查;5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检查。观察40例的病灶部位、大小、内部结构、密度、信号、强化特点。 结果:40例中女22例(55%),男18例(45%),年龄10~66岁,平均(33.5±13.5)岁;上颌骨11例,下颌骨29例;临床表现为颌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29例 72.5%);主要影像学表现:40例均呈膨胀性改变,2例呈局灶性骨质破坏。特征性表现为多房伴垂直或成角分隔(21例52.5%),分隔朝向肿瘤周边。邻近牙齿脱落(18例45.0%)多见。CT增强上多数病灶可有边缘强化,MRI检查对病灶范围及成分的显示具优势。 结论:牙源性粘液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MRI检查对颌骨OM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骨体及下颌角部为常见。此瘤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且有癌变的可能,切除后可造成颌骨功能损害,并影响容貌。本科室于2006年3月收治1例复发型下颌骨巨大造釉细胞瘤的患者,经过18d的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将其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牙源性囊肿159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骨囊肿为口腔面部的一种常见病。统计本院病例,上颌发病明显多于下颌,两者之比为3:2。但限于上颌骨囊肿摄X线片较少,本文不加讨论。收集我院1990~1998年初经手术治疗,组织学证实,又保管较完整X线片的159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简称囊肿),分析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本组病例并复习文献,探讨与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颌骨牙源性黏液瘤(OM)螺旋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40例颌骨OM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40例OM,平均发病年龄(33.50±13.50)岁;11例病灶位于上颌骨,29例位于下颌骨;CT均见膨胀性骨质破坏,8例骨皮质中断;病灶常见多房伴垂直或成角分隔,分隔朝向肿瘤周边;增强后病灶边缘强化。18例邻近牙齿脱落。5例接受MRI,其中3例T1WI呈均匀等信号,2例呈均匀稍高信号;5例T2WI均呈高信号,内部见低信号线样分隔。2例增强MRI显示病灶边缘强化。结论颌骨OM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MRI对诊断颌骨OM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釉细胞瘤是起源于上皮的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病变巨大,明显不对称及区域功能障碍者称为巨大成釉细胞瘤[1]。我科收治1例巨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行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钛人工关节重建修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