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膜瘤患者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膜瘤的临床方法 优势.结果 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2例.出院时痊愈4例,好转17例,无变化2例.随访6个月-5年1例复发.结论 合理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膜瘤可避免脊髓和神经损伤,提高肿瘤的手术全切率降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曾建军  杨晓滨 《西部医学》2007,19(6):1094-1095
目的总结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脊膜瘤的经验。方法74例脊膜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6年。结果74例患者肿瘤全切,神经功能完全改善68例,显著改善4例,明显改善2例,无恶化病例和死亡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膜瘤是首先和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1 病例 患者,男,30岁.因行走困难3mo就诊.MRI所见:颈3椎体水平椎管内外哑铃形病变,约2cm×1.5cm,位于脊髓左侧,由左侧椎间孔伸出椎管外并部分包绕局部椎动脉,T1WI为高信号,T2WI内部为高信号,边缘为较高信号(图1),初诊为髓外硬膜内外占位病变,内部有出血.手术与病理所见:病变外表呈黑色,内部也为黑色胶样改变,镜下见病变周边细胞内外有大量的黑色素颗粒沉着,病理诊断为黑色素性脊膜瘤.图1 冠状位,T1WI病变呈高信号,哑铃形,由椎间孔伸出椎管外作者简介:韩月东,男,34岁,讲师…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4岁。“双下肢乏力一年,麻木半年加重十余天”入院。体检: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肌力正常,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侧巴氏征(+)。颈椎3.OTMRI显示:颈7(C7)~胸1(T1)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外见一近似长卵圆形肿块影,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STIR序列以高信号为主,上述三序列均另可见小片状稍高信号和条索状、结节状低信号,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中等度“蜂窝状”强化;  相似文献   

5.
6.
脊膜瘤是椎管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本病易造成肢体麻木无力,肢瘫或截瘫。但如能及时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效果是很好的。我院自1981年——1987年共收治脊瘤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脊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脊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结果:显微镜下全切69例,大部分切除9例(其中3例为哑铃形肿瘤).出院时痊愈42例,好转18例,无变化15例,恶化3例.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步骤和显微手术技巧是全切除脊膜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脊膜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 引言 脊膜瘤是椎管内常见的肿瘤,以往曾藉蛛网膜下腔造影、CT或两者结合进行诊断,虽然可初步定位,但对肿瘤结构不能详细了解,MR因具有高度清晰的软组分辩率,现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我们分析了近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膜瘤的MR表现,以探讨其MR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23岁~70岁,平均48岁,主因肢体麻木无力以至截瘫就诊,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病理亚型:合体细胞型6例,成纤维细胞型7例,过渡型8例,砂粒型8例,血管…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女,3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1月余,加重2天,就诊于某部队医院,经上消化道钡餐诊为“十二指肠球炎”;给予丽珠得乐、法莫替丁治疗1周无效。再做B超显示“胆囊炎”:给消炎利胆片、头抱氨苄胶囊治疗二周仍无效。后到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带状疮疹早期”, 给强的松、维生素C口服,并外敷金黄散,治疗1周仍未见效,遂转我院就诊。经询察病史知,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常因咳嗽、弯腰或巅动加重,呈束带样分布。查体示右上腹部无明显压痛,莫菲氏征(士),肋骨无压痛,肝区稍有叩痛,且呈条索样前后放射,皮肤未见异常。初步…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9岁,主因双下肢疼痛、麻木1个月于2011年5月4日来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疼痛,疼痛从双足部向近端发展,并伴有双下肢麻木,麻木自下而上发展,已发展至肋弓水平,自觉走路无力,走路不稳.外科情况: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叩击病,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肋弓水平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存在,双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9月18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病理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全切除13例(SimpsomⅠ级4例,Ⅱ级9例),占72.2%;近全切除(SimpsomⅢ级)5例,占27.8%;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主要为脑神经损伤、小脑损伤、脑脊液漏、偏盲、颅内/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6年,平均4.1年,仅1例手术后2年复发。结论肿瘤基底及肿瘤与神经血管的关系是选择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术中对静脉窦和回流静脉的保护至关重要。如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则应考虑残留部分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枕大孔区脑膜瘤手术疗效的因素,比较有关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应用枕下外侧扩大入路切除枕大孔脑膜瘤11例.结果:手术全切肿瘤7例(7/11,64%),次全切2例(2/11,18%),部分切除2例(2/11,18%).无手术死亡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枕下外侧扩大入路足以显露和切除枕大孔区肿瘤.肿瘤切除程度取决于肿瘤与椎动脉、脑干和颅神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通过手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62例按椎板切除数分为:A组(〈3个)及B组(≥3个);按病变部位分为:C组(髓内)及D组(髓外)。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均满意。随访3个月至12年,颈椎不稳定发生率A组3.1%,B组16.7%,B组高于A组(P〈0.05);C组36.4%,D组4.3%,C组高于D组(P〈0.05)。颈椎曲度恶化发生率A组为3.1%,B组为23.3%,B组高于A组(P〈0.05);C组45.5%,D组6.4%,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椎板切除术式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的变化。椎板切除数≥3个,髓内占位或同时累及颈2及颈7时应注意术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 1 8例颅底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 ,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 ,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肿瘤 1 6例 ,近全切除 2例 ,术后附以放疗。治愈 1 6例 ,占 88.89% ,术前脑疝术后肢体偏瘫未恢复 1例 ,1例术后 1 8d因气管黏膜脱落呼吸衰竭死亡 ,病死率 5 .5 6%。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底脑膜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暴露充分 ,严密止血 ,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崔志强  修波  萧凯  罗天宝  段宏宇 《北京医学》2010,32(10):792-794
目的评价骶管内囊肿伴有脊髓拴系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骶管内囊肿伴脊髓栓系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和MRI检查,并行显微外科手术。术后评价:①按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和加重进行评定;②按复查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疗效:显效14例(40%),有效20例(57.1%),无效1例(2.8%),加重0例(0%)。复查MRI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移,囊肿均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脊髓拴系伴有骶管内囊肿的同时治疗是可能的,并且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 和MRI影像检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5例星形细胞瘤,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4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5例,较术前神经功能加重2例.随访3个月-3年,6例室管膜瘤无1例复发,其中1例次全切除患者进行了放疗;5例星形细胞瘤术后均进行了放化疗,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2年后临床症状又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肿瘤复发.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本孝  贾涛 《西部医学》2010,22(2):301-303
目的评价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1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69例。早期脊髓复苏方案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有效的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血压在10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②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③行颅骨牵引制动或复住颈椎。④早期进行颈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⑤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6例,失访4例,76例获得12~54个月的随访。随访病例中56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3.5%,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73.9%,总有效率为65.1%。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早期复苏治疗是保留和恢复残存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外侧型6例均全切除;内侧型10例中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16例随访3月至5年,全切除的13例无复发。近全切除和部分切除2例肿瘤增大,1例无变化。结论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全切率高。内侧型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显微外科手术明显地提高了手术全切率,但对侵犯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肿瘤应在保全生命及保护好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多切除肿瘤,残留肿瘤应给于放疗。  相似文献   

19.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i DM  Che XM  Xu QW  Gu SX  Shi W  Ya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5):308-310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并对3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4.2年的随访。结果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均匀的强化。对于鉴别困难的病例进行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本组42例均获得全切,术后症状改善者27例,6例无明显变化,5例加重。结论脊髓MRI及血管造影可以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手术疗效可靠,全切肿瘤可治愈本病,同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脊髓损伤,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大致包括外科手术、药物、物理治疗等。近些年来,在亚低温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和亚低温预处理保护髓内切开手术的研究。现将亚低温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