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胰腺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胰腺癌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胰腺癌诊断成为可能,本文着重就早期胰腺癌的概念,CT、MRI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CT、MRI导引下穿刺活检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具有早期浸润转移和围血管、围神经生长等生物学特性,使得大多数胰腺癌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已进入中晚期,因而预后极差。手术切除率极低,为10%-20%,5年生存率低于5%。为了改善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早期诊断、准确分期、手术可切除性评价成为胰腺癌的影像诊断的主要目的,随着医学影像新的检查技术与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已形成,包括ERCP、超声、CT、MRI、MRA/MRCP、DSA、PET/CT等较完整的检查体系。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正确率和术前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率。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将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与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胰腺脂肪浸润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胰腺癌、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术后胰瘘等疾病有关。胰腺脂肪定量对这些相关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以及预后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和MRI是准确、安全、快速地诊断和定量成人及儿童胰腺脂肪浸润的影像方法。就胰腺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及胰腺脂肪定量的CT和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早期胰腺癌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诊断比较困难.在实验室检查中CA_(19-9)、CEA、胰腺胚胎抗原、胰腺癌相关抗原等与胰腺癌相关的抗原对早期诊断虽然有一定帮助,但均缺乏特异性.B超、CT、MRCP、血管造影、ERCP所能提供早期胰腺癌的信息也比较有限.目前内镜下超声检查、经口胰管镜、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螺旋CT对诊断直径小于2cm早期胰腺癌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而在现代影像,内镜技术介导下行胰液和活体组织细胞、生化、酶学、分子免疫标记物的检查将是今后提高早期胰腺癌诊断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早期胰腺癌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诊断比较困难.在实验室检查中CA_(19-9)、CEA、胰腺胚胎抗原、胰腺癌相关抗原等与胰腺癌相关的抗原对早期诊断虽然有一定帮助,但均缺乏特异性.B超、CT、MRCP、血管造影、ERCP所能提供早期胰腺癌的信息也比较有限.目前内镜下超声检查、经口胰管镜、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螺旋CT对诊断直径小于2cm早期胰腺癌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而在现代影像,内镜技术介导下行胰液和活体组织细胞、生化、酶学、分子免疫标记物的检查将是今后提高早期胰腺癌诊断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PET/MRI是一种将PET和MRI融合的新型影像诊断技术,其整合了PET提供的人体生理代谢、分子信息和MRI提供的功能及解剖形态信息。相较于CT,MRI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可多参数成像,且无辐射。PET/MRI在胰腺癌病灶检测、术前分期和预后评估方面优于PET/CT。~(68)Ga标记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PET/MRI能够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测和诊断能力。新型显像剂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提高胰腺肿瘤PET/MRI的特异性和精准性。就PET/MRI在胰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FDG PET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影像诊断手段较多 ,如CT、MRI、超声等 ,由于特异性及其敏感性的限制 ,难以早期作出诊断 ,延误患者早期的治疗。因此如何早期提高胰腺癌的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仍是影像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利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来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 ,其中FDGPET利用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增加来鉴别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本文就PET的显像基本原理及其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简要介绍 ,可以看到FDGPET在胰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对临床分析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在胰腺癌的分期 ,尤其是确定有否肝脏转移方面极具价值。并对FDGPET临床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MRI检查技术和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胰腺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更重要的是胰腺癌早期没有症状,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侵及范围广,病死率高。外科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胰腺癌的检测和分期是MRI的重要课题。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可以较全面地评价胰腺及胰腺病变,这些技术包括屏气T1加权成像及其脂肪抑制,T2加以成像及其抑制、Gd-DTPA,动态增强、MRCP和MRA,这些脉冲序列各自有其不同的组织对比机制,而且是相互补充的。其中Gd-DTPA动态增强MRI是检测胰腺癌最可靠,应用最广的技术,它们的联合应用,在检测胰腺癌,特别是局限于胰腺内的小部肿,优于螺旋CT;在胰腺癌的分期中,动态增强MRI在确定肿瘤的局部侵犯和肝转移上优于螺旋CT,对血管的侵犯的判断两者相似。  相似文献   

9.
影像组学正在突破传统影像学评估肿瘤形态学和解剖学的局限性,应用大量的自动化数据特征算法,对医学图像中像素的分布信息进行数学分析,将感兴趣区域的影像数据转化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可发掘的特征空间数据,高通量获取一系列肉眼无法识别的量化参数,高保真地获得病变的整体信息,充分反映医学图像底层本质特征。近年来,影像组学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理特征的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预后预测,甚至在相关基因分类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基于CT和MRI的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X线、CT和MRI的早期表现,从影像学的角度探讨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53侧股骨头进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着重对其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2例股骨头的Ⅰ-Ⅱ期影像表现中,X线检出18例(43%)。CT检出32例(70%)。MRI检出40例(95%)。结论:X线平片难以诊断ANFH的早期表现。CT和MRI可以准确地显示ANFH的早期病变,尤其MRI是最有效而可靠的方法,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对胰周血管、肝脏及腹膜早期转移的检出有局限性,其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术前的准确评估水平尚有不足。随着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的应用,其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大于90%。特别是通过对胰周血管及淋巴结的清晰显示,提高了手术可行性的准确评估。笔者通过对3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CT征象的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MRI诊断价值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最常见的危急病之一,准确及时地诊断十分必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MRI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对SAH诊断的敏感性不断增加,但对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的早期确诊仍是影像学检查的一个挑战.简述CT与MRI各序列的成像原理,对比了CT和MRI对急性、亚急性、慢性SAH诊断的敏感性,并总结SAH在CT和MRI影像表现上的各种假阳性情况.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探讨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肺癌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为X线胸片、CT、MRI等,其中高电压胸片、高分辨CT是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螺旋CT的影像重建技术和MRI对于肿瘤的分期有重要价值。中央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支气管的阻塞性改变,HRCT显示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及管腔结节。周围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肺内结节或小斑片阴影,HRCT显示结节有分叶、空泡或细支气管气像、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征。CT或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螺旋CT对于病变的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及仿真支气管内镜可从多个角度显示病变的形态,对病变的鉴别诊断起辅助作用。对于肺癌转移的诊断方面,CT及MRI可较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三维CT血管重建(CAT)及MR血管成像(MRA)可准确地诊断肿瘤对血管的侵犯。MRI是确定胸壁转移的可靠方法。中心型肺癌需与肺结核及慢性肺炎鉴别,周围型肺癌应与结核球、慢性炎性结节等肺内孤立结节病变鉴别。在充分发挥X线胸片及HRCT检查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其他影像方法进行综合影像诊断,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病,在小肠梗阻的检查中,影像诊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展,CT、MR已被不断运用于小肠梗阻的诊断。综述了目前CT、MRI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评价CT扫描对胰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态增强CT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是CT日常工作中的常见病,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诊断准确率已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利用螺旋CT的优势,我们搜集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0例。着重讨论胰腺癌的CT扫描方法、术前评价、CT表现特征、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症,在小肠梗阻的检查中,影像诊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展,CT、MR已被不断运用于小肠梗阻的诊断。综述了目前CT、MRI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世界上发病率普遍上升的恶性肿瘤—胰腺癌在超声、CT、MRI、核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新进展做一概述,并指出各种方法的长处与不足,进而为临床选择经济、简便、合理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为影像医学工作者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 1995 - 0 1~ 1999- 12月经影像学诊断 ,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胰腺癌 16 8例。结果 :胰头颈部癌 15 2例 ,胰体癌 12例 ,胰尾癌 4例。 期 8例 , 期 88例 , 期 72例。误诊 2 9例 ,其中超声误诊 2 0例 ,CT误诊 6例 ,MRI误诊 3例。结论 :CT的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和 MRI的 STIR序列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在 B超或 CT定位下细针穿刺活检或行 ERCP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MRCP和 MRA在诊断和判定临床分期及能否施行根治切除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与MRI对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BATS)的能力并计算这两种影像技术的检出率。方法8例BATS患者最初于临床症状出现后24h内均经CT与MRI头颅扫描,2~5d后,全部病例又经CT复查。观察记录了每一例的CT与MRI表现,并计算和比较了这两种影像技术的检出率。结果最初的CT扫描准确诊断了8例中的3例,显示病灶数12个,最初的MRI扫描准确诊断了所有8例,显示病灶数45个,CT复查确诊了所有8例,显示病灶数56个。与CT复查检出数比较,最初CT扫描的检出率为21%(12/56),MRI的检出率为80.4%(45/56)。主要CT与MRI表现为双侧丘脑、中脑梗死,不同程度合并颞枕叶、小脑半球、内囊后肢以及脑桥梗死。结论CT和MRI两者都能准确诊断BATS,但在早期诊断中,MRI明显优于CT,然而,CT复查可为BATS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