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健康服务试点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健康服务项目试点城市1200名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孕产期保健情况调查结果:早孕检查率为62.0%,产前检查率为96.9%,产前检查次数≥8次占57.2%,住院分娩率为97.5%,产后访视≥3次占30.3%,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61.0%,孕产期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覆盖率为46.9%,孕期营养指导率为58.7%,同时对影响产前检查次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试点地区在保持和提高孕产期服务覆盖率的同时,应重点规范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应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在经济文化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探索适宜的孕产期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且经济上可承受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在医院分娩的1159名产妇。结果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4.54±2.87,产妇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0.5%,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2.5%,早孕检查率为45.7%,剖宫产率为9.1%。有无孕管卡是产前检查覆盖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和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还有丈夫文化程度。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产妇职业、已有孩子数、怀孕次数。结论该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不足、产前检查次数偏低、初检孕周偏晚、5次产前检查率偏低。有无孕管卡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1-2006年间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四阶段、概率比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有活产已婚育龄妇女6624人,2001年以来,产前检查率、孕早期(妊娠≤12周)检查率、师直≥8次产前检查率、团场≥5次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86.60%、66.64%、58.70%、65.19%、82.01%,在家分娩率降到14.10%,而产后访视率仅为32.01%。育龄妇女的分娩时期、民族、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是否参加产前检查有关。结论:近几年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偏低,应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少数民族孕妇的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规范产后访视,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刘丹  静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883-887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探讨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广东省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研究分析调查时15~49岁农村育龄妇女回顾在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最后一次活产时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全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85.65%,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14次;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占48.88%;平均初检孕周13.67周;早孕检查率49.50%,低于全国农村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职业和活产次;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经济状况、职业、活产次和家庭离最近医疗点的距离。结论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覆盖率扩大,产前检查次数及产前检查次数符合率提高,但早孕检查率下降,早孕检查不受重视;全省不同地区间农村妇女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不均衡,非珠三角农村妇女产前保健利用明显不足。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项目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PPS)抽样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个地区15个项目县72个乡镇的1513名3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西藏项目地区妇女接受产前检查率为83.7%,平均检查次数为3.55次.仅有23.5%的妇女做过≥5次的产前检查,孕早期检查的妇女占14.5%,产后访视妇女占71.2%.49.8%的妇女在乡镇卫生院进行产前检查,39.6%在县及以上医院进行产前检查,2.6%在村卫生室接受产前检查.做过产前检查的妇女中有93.8%的人接受过孕期保健宣传知识和住院分娩动员.多因素分析显示,丈夫受教育程度、家庭副业收入、住院分娩动员、孕期保健宣传与产前检查呈显著相关.结论 西藏自治区孕产期保健有了很大改善,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妇女孕产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县市农村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889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采用χ^2检验法。结果:浙江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9.67%,住院分娩率97.83%,剖宫产率31.91%,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76.32%。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生育活产儿数。结论:浙江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产前5次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达到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秦巴卫生项目(卫生Ⅷ项目B部分)对项目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为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孕产期保健提供具有实效的思路和建议。方法:利用卫生Ⅷ项目终末家庭调查数据库,选取2002-2006年期间有过活产的妇女的相关信息,从产前检查时间和产前检查次数两方面分析干预措施对项目覆盖的四川、陕西和宁夏3省产前保健的作用效果。结果:产前检查不少于5次的比例受项目干预措施、民族、受教育程度、收入、生育史、年份、到达医疗机构所需时间的影响,干预乡孕妇相对于对照乡妇女接受不少于5次产前检查的OR值为1.85(P0.0001);孕早期检查率主要受产妇民族、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年份影响,是否项目乡并非孕早期检查率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秦巴卫生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但主要表现为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加,干预措施对提高孕早期检查率,即提前产前检查时间无明显作用。秦巴地区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水平仍比较低,有待项目和配套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决策树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446例流动孕产妇,平均年龄28岁.78.2%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5.3%为经产妇。影响产前检查次数的因素有第1次产前检查时间、认为需要做几次产前检查、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以及是否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早期检查率(51.0%)、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59.5%)和8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低(31.7%)。建议流入地卫生部门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大宣传教育,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接受孕早期检查和定期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访问了1512名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结果 妇女产前检查覆盖率为77.6%,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3.89次,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26.3%,住院分娩率为40 4%,83.9%的妇女接受过孕期卫生保健宣传教育,产后访视的比例为66.2%.家庭有无副业收入、是否牧区、个人卫生状况、产前保健宣传教育、动员住院分娩、孕期保健知识等是影响是否进行产前检查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地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显著改善,但目前产前检查次数仍然偏低,住院分娩率偏低,缺乏孕产期保健常识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期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藏藏族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联,为提高产前保健质量、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藏拉萨市某医院分娩的藏族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单胎活产分娩孕产妇的基础资料、分娩资料及新生儿出生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与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  5 563例孕产妇,规范产前检查率为10.48%。孕产妇所分娩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占11.32%。随着孕产妇产检次数的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呈现下降趋势(χ2=14.5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控制了孕产妇年龄、胎儿性别、分娩方式、胎儿窒息等因素后,未接受产前检查和接受1~2次产前检查的孕产妇分娩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是接受规范产前检查孕产妇的1.41倍(95% CI:1.00~1.98)和2.34倍(95% CI:1.09~5.02)。  结论  西藏藏族孕产妇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的比例较低,存在较高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建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基本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朝阳区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7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825例流动产妇(对象为1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产妇中认为妊娠期间需要进行产前检查的为93.0%,而实际孕期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的只占35.5%;21.2%的流动产妇在私人诊所做过产前检查。在对医院服务的综合评价中最不满意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结论私人诊所为流动孕产妇提供廉价和不健全的产前检查服务这一因素不容忽视。通过取缔非法行医诊所,改善医疗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流动孕产妇的孕期保健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是增强孕产妇主动寻求孕期保健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改善其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表用EPI Info3.3.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率为62.8%,有89人(37.2%)没有建册,孕早期建册率为55.2%;产前检查率为92.9%,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的比例为55.7%,还有17人(7.1%)没有做过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医院以区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其比例为93.3%;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率为72.4%,剖宫产率为27.6%;参加孕期保健保偿的比例为41.4%;产后访视次数达标率64%;对产前检查及产后访视需求的很好满足度,分别为24.7%、28.5%。结论孕早期建册率及产前检查次数达标比例较低,参加孕期保健保偿的比例有待提高。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她们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主动需求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保健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问卷中的6 285名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建档率为95.1%,产前检查达标率为8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本人文化程度为初中(OR = 0.358,95%CI:0.196~0.654;OR = 0.651,95%CI:0.454~0.933)、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OR = 0.394,95%CI:0.236~0.660;OR = 0.419,95%CI:0.293~0.597)、未接受过妇幼和生殖健康教育(OR = 0.512,95%CI:0.397~0.659;OR = 0.756,95%CI:0.639~0.893)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和产前检查达标情况均较差,配偶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OR = 0.592,95% CI:0.424~0.827)的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差;流入东部地区(OR = 1.436,95% CI:1.071~1.925;OR = 1.394,95%CI:1.138~1.708)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好,流动范围为跨县流动(OR = 1.481,95%CI:1.106~1.982)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较好。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可改善空间,应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孕产妇产时保健利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产时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2006年生育的产妇1623例,运用SAS8.2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分娩率为92.98%,在家分娩率为6.28%。在1509例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顺产占60.38%,剖宫产占39.25%,难产占0.37%。未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44.66%、来不及(急产)占32.04%、没必要去医院11.65%、交通不便2.91%。多因素分析影响住院分娩的因素主要有产妇年龄、是否做过产检、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孕管卡);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是否有孕管卡、已有子女个数、是否做过5次以上产前检查。结论:该地区产时保健状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孕产期健康宣教,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北京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现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北京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以及流八城市的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服务的现状.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收集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推断。结果 被调查的539名育龄妇女.平均年龄29.6岁,90.9%已婚,其孕期早检率为43.7%、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37.6%,选择回户籍地分娩的妇女住院分娩率(67.5%)高于留在北京分娩的妇女的住院分娩率(37.6%)。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妇女的住院分娩率(63.8%)高于初中以下者的住院分娩率(46.4%)。定性调查发现。流八地医疗保健机构、公安、街道等部门的人员和经费是按户籍人口进行配置的.因此这些部门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时,面临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提供妇幼保健的医疗单位的现有服务模式、收费标准等影响流动人口妇女孕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结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率低下。建议政府在为医疗保健部门人员经费配置时考虑流动人口数量;另外,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需加强多部门合作,改变现有服务模式、提供适宜流动人口的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户籍与流动孕产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现状,探索不同特征对孕产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为提升孕产妇妇幼保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方法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国内8城市户籍与流动人口对比专题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原则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国内8城市的户籍与流动孕产妇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孕产妇共计820名,户籍和流动孕产妇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接受率差异较大,分别为83.26%和60.66%,接受方式以宣传资料(纸质、影视)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为主;其中有无子女(OR = 0.382, 95%CI:0.207~0.704, P<0.0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OR = 0.198, 95%CI:0.105~0.374, P<0.01)以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OR = 0.237, 95%CI:0.105~0.531, P<0.01)是流动孕产妇接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OR = 0.156, 95%CI:0.085~0.287, P<0.01)和健康档案建立情况(OR = 0.260, 95%CI:0.143~0.474, P<0.01)是户籍孕产妇接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结论 政府与基层卫生服务部门应努力破除制度壁垒,促进公共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以提高户籍与流动孕产妇整体妇幼保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孕产妇保健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惠  汪洋  王宏  李治军  彭刚  张兴伦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41-1844
目的:了解重庆市铜梁县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铜梁县2006年产妇4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法、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5%,孕早期检查率为49.6%,住院分娩率为95.5%,产后访视率63.25%,系统管理率为9.5%,影响农村孕产妇保健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职业、活产生育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就医距离和就医时间、母婴保偿制。结论:农村孕产妇孕早期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较低,农村孕期保健服务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