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初中男生吸烟行为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天津、济南和太原四城市普通中学3300名初中男生,进行有关吸烟的知识、信念和吸烟率调查,掌握了促使学生吸第1支烟和继续吸烟的诸多因素。采用研究中探索的干预方法干预后,两个干预组学生的知识、信念平均得分都有大幅度提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一般强度干预组的吸烟率由3.47%降至1.53%(P<0.01),加强强度干预组的吸烟率由2.82%降至1.99%(P<0.01),而对照组的吸烟率却由原来的3.36%升高到4.64%(P<0.01)。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吸第1支烟、继续吸烟的多种因素进行“剖析”,并给学生相应的“对策”,使学生掌握抵制周围环境不良影响的知识与技能,是预防学生吸第1支烟和继续吸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广西两所中学开展学校及烟项目活动已有一年,本次对两校的活动效果进行了调查评学生有关吸烟的知识、态度、行为比基线调查均有显著改变(P〈0.05),吸烟率(15.0%)比基线调查(25.2%)下降10.2%,对某些知识还存在认识不足、模糊、错误,尚有待提高,。提示使用《不吸第一支烟》教材,结合有关课程开展作文和绘画比赛、墙报制作、创作歌曲、瞳等活动适合学校开展预防吸烟工作,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3108例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市和鄂州市四所中学的3108名中学生进行了与吸烟有关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0.6%,吸烟率为6.9%,59.1%的学生吸第一支烟的年龄在10-15岁之间。中学生吸烟影响因素是多维的。建议在中学开展控烟教育要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全方位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吸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价在武汉中学生中开展的以《不吸第一支烟》为教材的预防吸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在武汉4所中学中,开展以《不吸第一支烟》为教材的预防吸烟健康教育,教育前及开展教育一年后进行问卷调查,将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教育前后,烟害知晓率分别为67.03%及78.52%(P<0.05)。吸烟率分别为6.09%及20.78%(P<0.05)。对吸烟的态度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结论 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吸烟健康教育是有效的。《不吸第一支烟》是一本有用的教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吸烟的行为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永堂  周晓铁 《中国校医》1997,11(6):414-417
运用行为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随机抽样并调查了1463名合肥市的在校大学生。从心理学、行为学方面分析了合肥市一般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吸烟率为16.90%、其中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20.61%、2.81%;大学生以轻度吸烟为主;15~19岁是大学生开始吸第一支烟的主要年龄段;学校是学生吸第一支烟的主要场所;“想尝尝滋味”是引起学生吸第一支烟的主要因素;心理因素术会-学校因素是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朋友吸烟行为所造成的“共济压力”(peerpressure)是最为突出的危险因素。表明了学校是控制大学生吸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郭欣  刘亨辉  符筠  肖征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07-910,913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中学生烟草使用相关行为和二手烟暴露现状以及对烟草的认知和态度,为积极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4-5月对北京市共计33所学校中11242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08份.结果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4.70%,现在吸烟率为9.11%,吸烟率为5.06%;不吸烟中学生的二手烟暴露率为38.47%.男生、住宿生的烟草使用率均显著高于女生和非住宿生;郊区、非重点校、职业中学的烟草使用率分别高于城区、重点校和普通中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在吸烟率和吸烟率较2008年均略有下降,二手烟暴露率有了明显下降.结论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居高不下,对于烟草危害及有关态度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继续加强对中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和教育中学生坚决“拒吸第一支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2010年、2012年4_5月对北京市通州区9所中学抽样班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尝试吸烟率分别为27.5%、25.7%和24.8%,13岁以前吸烟率分别为10.6%、9.4%和8.8%,30%以上的尝试吸烟者在小学阶段(13岁以前)开始吸第一支烟;3次监测尝试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分别为36.9%、34.9%和31.2%,女生分别为18.4%、17.7%和19.3%;随着年级升高、学习成绩降低尝试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在校住宿生吸烟率明显高于不住宿学生;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学生吸烟率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结论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针对重点人群,在家庭、学校中共同开展控烟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吸烟率调查表明,我国吸烟人群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到14岁,比1997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提前了5岁,而且年轻人吸烟率呈上升趋势,15~19岁的男性人群,15~19岁、20~24岁的女性人群,吸烟率高于上次调查同类人群的水平。这表明我国的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学生开始抓起。为此,十堰市在世界无烟日把控烟宣传的重点对象定为全市中小学学生,以“拒吸第1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为主题,开展“广大青少年从第1支烟开始控制吸烟,营造一个无烟的健康成长环境”大型调查活动。本着了解我市中学生吸烟状况的目的,并在调查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玉溪市中学新生尝试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玉溪市中学新生尝试吸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4所学校的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的1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尝试吸烟率为53.1%,学生得到第1支烟的方式多为朋友给(52.5%),吸第1支烟的地点多在一卜学或放学路上(23.4%),吸第1支姻时的同伴多为朋友或同学(70.7%),吸第1支烟的原因多为好奇(69.0%),吸烟后的感觉多为不舒服(61.0%)。影响尝试“及烟的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为性别、兄弟姐妹中有人吸烟、年级和父亲吸烟。结论玉溪市中学生较其他地区的中学生具有更为普遍的尝试吸烟的行为,说明了在学校开展控制吸烟活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职业中专在校学生吸烟现况,为控制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在济南市某职业中专中随机抽取部分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605人,吸烟率为20.83%(126/605),其中男性吸烟率为30.22%(97/321),女性吸烟率为10.23%(29/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中对吸烟引起的危害认识较高,第一次吸烟的主要原因为好奇,第一次吸烟的途径主要为朋友或同学送的。结论该职业中专吸烟状况较严重,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提高抵御第一支烟能力,应是中学控烟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医科大学生吸烟心理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医科大学生吸烟情况及心理、行为状态,笔者于1993年5~11月对本校1303名医科大学生进行了吸烟现况调查。其吸烟率为14.58%(男生为29.34%,女生为1.31%);男生吸烟率有随年级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吸第一支烟的年龄多数在14~19岁之间;影响学生的吸烟的主要因素有生源、心理和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小学生吸烟状况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方法对北京市城乡3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吸烟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吸烟率为3.93%(男生5.47%,女性0.87%),中学生吸烟率为8.93%(男生17.8%,女生0.82%)。吸烟烟程短、程度轻、吸烟量少是本次调查学生吸烟的特点。学生吸烟与情绪、心理、父母的化、习惯、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提示我们教育学生不吸烟,培育健康行为,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从小学一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泰安市中学生吸烟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泰城四所中学1824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吸烟率为14.47%(264/1824),其中男生25.70%;女生3.75%。吸烟者中吸第一支烟年龄50%分布在10-14岁。高中吸烟率比初中上升了11个百分点。学生吸烟场主要主要是娱乐场所。促进放弃吸烟的主要因素是懂得吸烟危害健康。结论 抓好青少年控烟工作,必须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起努力,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教学,学校探烟的重点时期应放在小学4-6年级和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4所中学控烟知识KAP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贵州省4所中学进行了有关吸烟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答卷者知道吸烟有害的一般性知识,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答卷者的初次吸烟率为29.18%,初次吸烟的年龄主要在10—15岁之间,答卷者中再次吸烟率为14.15%。虽然吸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很少有人认为任何因素都不使他们放弃吸烟。作者认为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应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长期、反复地向学生传授烟草的主要有害成份及简单的致病作用,让学生掌握拒烟技巧和方法,对于降低我省少年儿童吸烟率,阻断吸烟后备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初一学生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安徽省合肥市初一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便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500名初一学生,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尝试吸烟率为12.7%,吸第一支烟学生的年龄平均为9.5a,多因好奇而吸烟,占40.2%,其次为受他人影响。在尝试吸烟中发展为现在吸烟占10.0%。促使学生放弃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知道吸烟危害健康,异性朋友反对和家人反对。结论 及早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学生吸烟和放弃吸烟的关键,学校应将控烟重点放在小学高年级的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五城市校外青少年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校外青少年吸烟现状及其相关规律,为制定控制青少年吸烟教育策略及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五市校外青少年,以自填式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校外青少年604人,总吸烟率为45.9%,其中男性吸烟率为69.0%,女性吸烟率12.2%;校外青少年吸烟行为在校内就已经形成,有31.3%的吸烟者认为吸烟是同伴影响,开始吸第一支烟的地点在校内和同学家分别为22.3%和18.4%,以朋友提供第一支烟居多,占40.6%,其次为同学,占36.3%;校外青少年知道吸烟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仅占20.7%;知道我国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人数近50%,没听说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为73.0%。结论辽宁省校外青少年吸烟率较高,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率较低,校外青少年吸烟基本上是从在校时开始,因此,应把校内青少年列为控烟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吸烟行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沈阳市571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吸烟率,吸烟知识行为干预措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吸烟率为6.7%。男生为12.4%,女生为0.7%;吸烟动机中好奇心为首位占33.8%;家长、教师吸烟对学生有不良影响。施加干预措施后,城市吸烟率下降2.4%,农村吸烟率下降1.0%;而对照组城市吸烟率上升3.2%,农村吸烟率上升2.2%,干预组学生对吸烟危害认识提高,行为向健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1047户城市学龄儿童家庭中,有757户有吸烟者,父亲是家庭主要吸烟者。15岁以上人口平均吸烟率34.61%,其中男性67.22%远高于女性的4.21%(p<0.001)。不同职业人群中,以干部吸烟率最高。此外,吸烟率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3=-1,p<0.001),其中文盲吸烟率最高。日平均量男性15.50支,是女性9.47支的1.64倍(p<0.001)。开始吸烟年龄,男性24.39岁比女性的31.93岁要早7岁多。  相似文献   

19.
最新的吸烟率调查表明,我国吸烟人群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到14岁,比1997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提前了5岁,而且年轻人吸烟率呈上升趋势,15—19岁男性人群,15—19岁和20~24岁女性人群,吸烟率高于上次调查同类人群的水平”’。这表明我国的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开始抓起。为此,四川省汉源县疾控中心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以“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为主题的控烟健康教育活动,希望广大青少年从第一支烟开始控制吸烟,营造一个无烟的健康成长环境。为了解汉源县中学生吸烟状况,通过面对面对中学生进行一次控烟健康教育,传播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汉源县疾控中心于2007年组织健康教育人员对该县进行了一次中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析拉萨市4 所中专学校945 名学生吸烟状况及因素,其中,男生吸烟率为7052 % ,女生吸烟率为1309 % 。最初吸烟心理觉得好玩者,男女生分别占3824 % 、5274 % ,第一支烟来源以同学或朋友给的为主,男女生分别占548 % 、3794 % 。学生中对吸烟持反对态度的占782 % 。吸烟学生中有5412 % 表示愿意戒烟。吸烟最多为逢年过节,最多的地方为朋友家,经济条件宽裕的学生吸烟率高,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对子吸烟行为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