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1~12月对云南省农村某贫困地区出生体重进行监测,并对其中170例低体重儿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结果:①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7.97%,以宫内发育迟缓为主(67.84%)。②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一年患慢性病、孕期患慢性疾病和分娩地点为乡村医院、孕期有明显妊娠反应、孕期增重≤6.9kg、早产史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③身高、孕期产检次数≥5次、婴儿胎龄足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祥云县贫困农村LBW发生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母亲孕前、孕期健康状况、孕期保健和营养状况是该地区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贫困农村地区的保健工作,开展适宜的孕期营养干预是减少低出生体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活产儿低出生体重比的描述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城市活产儿低出生体重比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本文分析了1988~1989年全国城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中10个省市29087份围产保健过录卡资料。结果表明,两年中共监测活产儿总数为28878例,低出生体重(<2500g)儿有1094例,活产儿低出生体重比为3.79%。男,女性别比为1:1.37。低出生体重比与母亲一般特征(年龄、身高、体重)、母亲孕朗疾病(阴道出血、妊高征、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少)、围产保健(产前检查次数)及孕周有关。本研究未提示低出生体重比在地区分布及时间分布方面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部农村地区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在西部5个县15家县级医院和8家乡卫生院分娩的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母亲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按1∶1成组配对,共收集合格研究对象388对。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孕期并发症以及膳食摄入情况等。结果 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平均月收入<2 000元、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母亲有早产史、不良产史、母亲本身是低出生体重儿、孕前体重不足、孕期产检≤4次、羊水过少、子痫前期、孕期未补充叶酸,饮食中鱼禽肉、蛋类、牛奶、水果、大豆类及坚果摄入不足等。经多因素分析,家庭平均月收入<2 000元和孕期摄入坚果类每周少于1次是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主要与社会经济状况和孕妇的营养状况有关,应提高基层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0名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79人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 111人 )和 750名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母亲有人工流产史、孕龄大于 3 5岁、孕前体质指数 >2 8、孕期精神刺激、低血红蛋白 ,父亲饮酒和母亲吸烟等因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OR =1 0 67~ 10 0 2 6,P <0 0 5,0 0 1) ;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母亲孕前体重轻、母亲职业为教师、父母亲职业为农民 (OR =1 114~18 3 3 5,P <0 0 5,0 0 0 1)。与 2者均有关的因素是 :多胎、产前检查次数少、母亲身高矮、患有妊高症及家庭收入低等。结论 低出生体重发生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造成的 ,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活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2006年中国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个城乡调查点.调查对象是2006年5-10月内出生的活产新生儿,按规范称量出生体重.利用问卷调查获得活产儿的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活产新生儿18554名,2006年中国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6%;东、中、西部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3.2%、4.4%、6.3%;城市为3.9%,农村为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OR=1.48;95%CI:1.181~1.861)、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MI)(OR=1.52;95%CI:1.229-1.876)、孕期增重(OR=1.57;95%CI:1.246~1.965)、孕周(OR=20.16;95%CI:15.456~26.297)、多胎(OR=12.11;95%CI:9.229~15.893)、妊娠并发症和接受孕期营养指导(OR=0.66;95%CI:0.550~0.798)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孕周、妊娠并发症和孕期是否接受营养指导是我国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母亲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危险性的关系。方法作者对178例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亲作了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所选取的10个因素中,除母亲孕期偏食外,其余9个因素均表现出较高的危险度,依其危险度(OR值)大小排列为:母亲孕期接受放射线照射(12.0),母亲孕期有毒物接触史(9.0),人均居住面积≤4M^2(9.0).母亲孕期受病毒感染(8.0),人均收入低(5.5),母亲孕期吸烟(5.0),母亲孕期不进食早餐(5.0),母亲初中以下文化(4.8),母亲受孕年龄≤20岁(4.7),母亲受孕年龄≥35岁(4.0)。结论母亲在孕期的某些不良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整群分层抽样横断面抽取沈阳市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6 162例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 399.24±459.69)g;不同性别及胎龄婴儿出生体重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越多,婴儿出生体重越大(r=0.15,P0.001);父、母亲吸烟、被动吸烟或饮酒均可导致低体重发生率增高(P0.01);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期就出现追赶增长趋势。早产儿发生率为5.37%,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3.55%,巨大儿发生率为10.68%;剖宫产率为69.96%;新生儿死亡率为3.8‰,第一位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结论应加强孕产期及新生儿保健工作,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消除父母亲不良生活嗜好,可降低早产、低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应重点加强新生儿的发育监测和管理,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与母亲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同一时期44例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实验组)和193例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对照组)的母亲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母亲孕前因素比较:初潮年龄无显著性差异(t=0.623,P=0.31),孕前身体质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t=4.476,P=0.00);实验组孕期因素:孕晚期产检次数少、阴道流血、孕期增重<9kg、产科并发症多、孕期血红蛋白减少(<100g/L)、孕晚期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0、双胎及社会经济环境(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自认为居住社区一般糟糕)与对照组比较,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并呈负相关(r=-0.23~-0.67,均P<0.05).结论 母亲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孕期因素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可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及其婴儿的体格发育情况,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高危婴儿喂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39组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及其新生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114组婴儿在6月龄时进行了回访及体检,了解其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母亲孕期血糖控制不好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OR=4.44,95%CI1.69~11.69,P<0.05);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量是出生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OR=1.18和1.11,95%CI1.06~1.30,1.04~1.18,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与母亲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以及其6月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BMI(BAZ)、年龄别身高(HAZ)呈正相关(P<0.05);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GDM产妇剖宫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母亲子代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较多,孕期血糖控制好能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为预防GDM患者子代远期并发症,不仅要加强围生期保健,且从新生儿出生起就应将其纳入高危儿童管理体系,严密随访其喂养与营养状况、体格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布状况,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整群分层抽样调查沈阳市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616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调查母亲《孕妇保健手册》,获得母亲孕期体重增长指标,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399.24g,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为3.55%,巨大儿发生率为10.68%。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呈正相关(r=0.15,P〈0.05)。结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陕西省64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64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生活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是文化程度低、有自然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有被动吸烟史、孕期患病的新生儿体重较低,孕期补充足量叶酸和性别为男性的新生儿体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接触二手烟、母亲有自然流产史和母亲孕期患病均等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β=-205.555;β=-210.675;β=-102.709,P均<0.05)。母亲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新生儿性别是男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较重(β=147.772,β=100.733,P均<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孕妇应提高自我孕期保健意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孕期营养,定期进行产检,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全市所有2013年1-3月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877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显示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分娩孕周小、多胎、女婴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高文化程度、多产次、母亲孕前体重重、孕期增重多为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受多因素联合作用影响,应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保健管理,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特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1998年7-10月,对我国11个省44个县市的999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我国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多胎、孕周不足、孕期异常、孕期营养差、母亲疾病史及母亲程度低等,其OR值分别为106.9、18.79、3.42、1.93、2.61和1.43。各危险因素在沿海、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农村低体重儿的原因主要为宫内发育迟缓(71.6%),城市低体得儿的原因还包括多胎和早产。早产及宫内发育不全的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是降低我国低体重儿出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重庆市两区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简称早产组)与正常足月儿(简称足月组)母亲孕期膳食营养、孕期保健及生活方式,为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对460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460名足月儿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应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母亲的孕期营养、产前检查和生活方式,为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早产组母亲孕期叶酸服用比例,孕期每天进食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水果的比例和频率,进食动物性食物的平均量都低于足月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亲在孕期是否服用钙片、多种维生素,主食量,每周进食蔬菜、蛋类、豆及豆制品的进食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母亲产前检查的次数、在区县级医院进行产检的比例、分娩前体重均低于足月组,分娩时白细胞总数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两组不同级别医院产检、被动吸烟、性生活、使用电热毯、孕期简单的体力活动等情况,以及分娩时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产组母亲孕期膳食营养较足月组的差,孕期保健也不规范。建议孕母注意膳食营养,进行规范的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金属宫内暴露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深圳市具有助产资质的4家医院分娩的208例(104对)低出生体重(LBW)及正常出生体重(NBW)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母亲外周血及新生儿脐带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中重金属及其他元素的含量。结果与低出生体重发生显著相关的因素有:父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孕前体质指数、孕期运动、痛经史、孕期产检次数、产次、胎龄、新生儿身长、头围等(P0.05)。LBW母外周血镁、硒和锡水平明显高于NBW组(P0.01),钙、铁和锰水平明显低于NBW组(P0.01);LBW脐带血镁、铜和硒水平明显高于NBW组(P0.01),钙、铁、锌和铊水平明显低于NBW组(P0.01)。结论低出生体重受社会人口学及孕产妇行为、生活习惯、既往孕产史、孕期保健、早产的影响,母亲孕期微量元素的摄入和某些重金属的暴露影响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孕前孕期保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01-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的33 631名孕产妇与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母亲孕前糖尿病和及其他因素,以产检期内体重变化为研究变量,按照初次产检时BMI进行分层,以此探究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关联.孕期周体重(kg)变化=(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结果 昆山市在2001-2009年的9年间低出生体重平均发生率为1.86%;而巨大胎儿发生率则相对较高(8.47%).以初次产检BMI进行分层,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体重偏低组,第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 <2500 g)胎儿发生风险;在体重正常组,第二、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及正常组其第四分位现患比值比(POR及其95%CI分别为0.51(0.32 ~0.80)和0.58(0.42 ~ 0.79);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孕期增重变化水平增加,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在逐渐降低.对巨大胎儿(≥4000 g),产妇不论是偏瘦还是肥胖,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其第四分位体重变化水平的POR值(95%CI)分别为4.69(2.82 ~ 7.81)、4.15(3.43~5.03)、3.64(2.62~ 5.06)和1.96(1.48 ~ 2.60);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巨大胎儿风险亦逐渐增加.结论 在偏瘦及体重正常组的孕妇,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低出生体重胎儿风险逐渐减小;不论产妇是偏瘦还是肥胖,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调查人群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西城区7个街道调查2 977名已分娩妇女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父母双方危险因素的接触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影响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3.6 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9%,巨大儿发生率为7.4%。经单因素χ2检验,母亲有早产史、此新生儿为早产、孕期有先兆流产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前贫血、孕期有糖尿病、孕期精神不愉快者巨大儿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OR=37.45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孕期心情愉快(OR=0.737)者巨大儿发生率低,而孕期有糖尿病(OR=2.940)及父亲孕前吸烟(OR=1.407)巨大儿发生率高。 【结论】 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巨大儿发生率与全国水平相似,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北京市产妇孕前和孕期各种因素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76例低出生体重儿及其对照新生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影响低出生体重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产妇日常膳食结构均衡和产前检查次数>8次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危险降低有关,OR值分别为0.44和0.28;而孕期体重增加偏少(≤10kg)、有孕早期先兆流产、有妊娠合并症,以及有胎盘或胎膜异常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危险增加有关,OR值在2.31~3.04之间。结论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户外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出生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利用某地所有助产机构的2003~2005年围产保健数据和2002~2005年该地区各空气污染监测点监测的每日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数据,根据末次月经和分娩日期计算每位产妇孕期暴露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水平,从而分析孕期接触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 不同的胎儿性别、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原地址、孕期高危情况、孕次分组间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孕期,<67.6μg/m3、67.6~162.4μg/m3和>162.4μg/m3的3个可吸入颗粒物(PM10)暴露组间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每增加10μg/m3,新生儿出生体重会减少2.2~2.7g.结论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户外空气中较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20.
马兆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74-3975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母儿的影响,为妇婴保健部门制订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493例低出生体重儿为低出生体重儿组,选择11 817例正常体重儿为对照组,统计每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证实相关因素、孕周、来自区域及母体孕期保健次数,随访并记录所有新生儿及母体围产期及出生后6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各相关因素构成比依次为:多胎(101/493)、高龄(98/493)、早产(84/493)、营养不良(79/493)、脐带因素(51/493)、新生儿窒息(46/493)、初孕(34/493).农村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高于城市(P<0.05).孕期保健≥7次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低于孕期保健<7次者(P<0.05).孕周≥37周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低于孕周<37周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低出生体重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P<0.05).低出生体重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主要相关因素为多胎、高龄、早产及营养不良等,这些因素会增加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应加强上述相关因素的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