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39-14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我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78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共7例患者出现胃瘫,通过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时,采取积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预防电解质紊乱和给予心理护理可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2.
胃瘫(PGS)是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在7%~41%之间.且多数报道PGS位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首位[1].PGS与其他并发症(出血、感染、胰瘘)相比,虽不至于危急生命,但对患者来说却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和痛苦.因此,正确护理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7例胃瘫的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PGS)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术后留置胃管、鼻肠管.PGS发生于术后的5~12 d,通过术后临床表现、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证实诊断.所有病人均行非手术治疗,予持续胃肠减压, 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动力等保守治疗.结果 8例中2例于2周内恢复,3例于4周内恢复,3例于6周内恢复,最长1例40 d恢复,平均病程25.8 d.所有病人均治愈,无再次手术病人.结论 PGS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结合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应采取积极保守治疗,包括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以及诊治策略。方法对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胃吻合术后发生PGS的9例(18.8%)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PGS均发生于术后5~10 d,经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6.2 d,其中1例再次手术行胃空肠吻合术。结论胰十二指肠术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可分为轻度胃瘫和重度胃瘫,多数学者认为术后胃瘫的发生属多因素致病。预防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术中操作要轻柔,遵循微创原则,术后加强营养及控制感染。治疗术后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治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聪 《甘肃医药》2011,(3):173-17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PGS)的原因、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至2010年我院21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胃瘫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住院治疗时间为13-30天。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等是术后胃瘫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结论:通过积极预防、有效治疗、细致全面的护理,胃瘫可非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6.
张云增  张锁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86-178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2月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精神因素、营养不良及饮食不当可能是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治疗上应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加强营养支持,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目前尚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7.
王娟  温桂芬  沈艳 《海南医学》2012,23(15):148-14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析发现术后使用镇痛泵、吻合口炎症水肿、胆汁胰液返流、血糖过高、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少镇痛泵的使用,有效的胃肠减压、胃动力药物的应用、肠外及肠内营养的支持、控制血糖、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有助于减少胃瘫的发生或促进胃瘫发生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白东  张健  周忠笑 《当代医学》2010,16(36):78-7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7月~2009年10月251例腹部手术后出现PGS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6.37%,其中胃手术9例,非胃手术7例(门奇静脉断流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1例,肝癌根治术1例,均发生于术后4~10d;16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 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择期行PD的60例胰腺癌患者将实施传统护理的30例设为A组,将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30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A组的20.00%,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门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5例门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胰腺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对照组20例行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5年,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门静脉阻断时间和术中失血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1例(31.4%),对照组5例(2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胰腺癌患者门静脉受累时,胰腺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比姑息性旁路手术,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2012 年10 月- 2013 年8 月于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7 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术后第1 天开始针灸治疗,持续10 d ;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排气/ 排便时间的差异。 结果 针灸组37 例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30 例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6.7%(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158 ,P =0.041) ;针灸组术后排气/ 排便时间为(4.8±1.02) d,对照组排气/ 排便时间为(5.7±1.29)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P =0.002)。 结论 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并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轻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6/2012年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612例患者资料,将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毕Ⅰ/毕Ⅱ)、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NM分期、肿瘤大小、伴糖尿病、伴神经系统疾病、围手术期精神药物使用,作为临床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PGS的分布与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总症状评分(total symptom score,TSS)比较。结果 612例中有41例出现PGS表现,发生率为6.7%。患者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早饱,腹痛。胃镜检查能顺利通过吻合口,未见机械性梗阻征象。核素标记餐(99 Tcm-DTPA标记混合餐)胃排空显像证实胃排空延迟,性别、伴糖尿病、伴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药物使用与PGS显著相关。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术后胃轻瘫由多因素导致,胃镜检查与胃肠道造影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4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160例肺癌行氩氦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填写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除了物质生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并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1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8.4±4.7)、(39.7±5.9)分,低于对照组的(45.7±5.9)、(44.9±5.1)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占94.55%,高于对照组的74.55%,观察组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仅为1.82%,少于对照组的1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的情绪状态,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分别在第1次住院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身心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KPS总分、ECOG评分、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确保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例胃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5例胃瘫患者发生于手术后3~12d,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4~63 d恢复胃动力,均痊愈出院。结论胃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复杂,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胃部手术后胃瘫非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于术后10~48天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结论: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予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医疗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冷冻和ALA-PDT联合冷冻3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探索一种能有效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的方法。方法尖锐湿疣16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5例.冷冻组,每7~10d治疗一次,共2~6次。ALA-PDT组,皮损区涂20%ALA乳膏后3h,以激光发射器照射,照射距离40~80mm,照射时间为20min,能量95~102J/cm2,间隔7~10d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联合组冷冻1-5min后行光动力治疗。治疗后随访3~12个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疣体完全清除,冷冻组复发率为58.2%,平均复发时间为(34.7±3.22)d。光动力治疗组复发率为16.4%,平均复发时间为(52.1±4.53)d,联合组复发率为7.3%,平均复发时间为(63.7±5.66)d。结论ALA-PDT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可明显降低复发率(P〈0.01),且安全、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SDS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同时两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帕金森病患者可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幅度,减少或防止痴呆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