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深层次处理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经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基部深层次处理的手术方式治疗;将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26.5%,且观察组复发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深层次处理的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降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鼻腔切口的半面翻揭术与鼻侧切开术两种进路联合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病变的优缺点.方法: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联合鼻内镜手术3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9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鼻侧切开术联合鼻内镜手术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7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术野暴露范围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所有面部均遗留术后切口瘢痕.结论: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选择性的单侧鼻腔鼻窦肿瘤不遗留面部瘢痕、出血减少,术野暴露及手术效果与鼻侧切开雷同,可替代鼻侧切开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Krouse分级为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14)与对照组(n=16)。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鼻泪管损伤、面部肿胀淤血的发生率及术后病情复发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病情复发率低的优点,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397-39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侧切开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肿瘤复发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手术后并发症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适合应用鼻内镜下进行上颌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患者,进行单纯的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的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术中做到微创,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动力系统吸切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为研究对象,均在鼻内镜下采取泪前隐窝入路。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行动力系统吸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个月鼻内镜评分系统(DIP)内镜评分和术后1年复发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量表(SNOT-22)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DIP内镜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年的复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低温等离子...  相似文献   

6.
郭虹  张丹 《现代护理》2007,13(29):286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咽囊炎的可行性。方法25例均在局麻鼻内镜下经鼻腔进路行射频治疗。术后做好饮食、创面和鼻腔、鼻咽冲洗的护理,每周内镜下观察创面的变化,记录白膜脱落的时间及脱膜时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22例治愈,3例有效,1例并发出血。25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咽囊炎是可行的。鼻内镜可以直视病变,射频探头准确定位凝固,破坏咽囊壁,又无明显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电凝术对鼻腔后部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将入选的40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鼻内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法。观察治疗中患者的疼痛反应、治疗后患者的进食情况以及治疗后1周内的再出血情况。结果:(1)止血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2)止血后,治疗组患者的进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后1周内鼻腔再出血情况对比,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内镜下鼻腔电凝术治疗鼻腔后部出血,具有疼痛反应小、不良反应少、止血明确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郭虹  张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9):2860-286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咽囊炎的可行性.方法 25例均在局麻鼻内镜下经鼻腔进路行射频治疗.术后做好饮食、创面和鼻腔、鼻咽冲洗的护理,每周内镜下观察创面的变化,记录白膜脱落的时间及脱膜时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22例治愈,3例有效,1例并发出血.25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咽囊炎是可行的.鼻内镜可以直视病变,射频探头准确定位凝固,破坏咽囊壁,又无明显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传统鼻腔解剖术)与观察组43例(实施鼻内镜下鼻腔解剖术)。比较2组术中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70%,显著高于对照组86. 00%(P 0. 05)。2组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IP患者实施鼻内镜术式治疗安全有效,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鼻侧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0.0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的新方法。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接受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治疗。将两组中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随访半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显效36例),对照组为67.5%(其中显效10例)。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术中出血3例。结论经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案干预后鼻腔愈合情况,旨在指导未来该类疾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5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此基础上联合鼻内镜下下鼻甲成形术方案治疗的26例纳入对照组,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鼻塞症状主观感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和鼻腔间隙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95.83%vs.88.4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鼻腔间隙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5.12±0.75)、(2.02±0.42)分]低于对照组[(7.12±0.95)、(4.20±0.48)分],鼻腔间隙[(3.68±0.27)、(3.83±0.32)mm]大于对照组[(2.12±0.16)、(3.03±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8.33%vs.3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接受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更利于促进患者各主要症状更好更快改善,临床疗效满意,患者鼻腔间隙改善,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王俊周  胡书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08-130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筛前神经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a。结果治愈38例(69.09%),显效11例(20.00%),有效6例(10.91%),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筛前神经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微波凝固治疗,随访1年以上,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对比,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周,全部病例显效。1年后随访,显效61例(83.6%),有效9例(12.3%),无效3例(4.1%),总有效率95.9%。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中鼻甲3种不同术式治疗筛前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筛前神经痛患者,根据病变中鼻甲病变范围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为中鼻甲成形术27例,B组为中鼻甲部分切除术23例,C组为中鼻甲切除术13例,所有病例随诊6个月以上,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愈26例(96.3%)、好转1例(3.7%);B组治愈20例(86.9%)、好转3例(13.1%);C组治愈9例(69.2%)、好转4例(30.8%).中鼻甲成形术的新中鼻甲的形态基本正常,嗅裂顺畅.结论 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符合鼻腔生理要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好,是治疗筛前神经痛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下鼻道外侧壁长方形开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FM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FMS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n=100)采用鼻内镜下下鼻道外侧壁长方形开窗术治疗,对照组(n=100)于鼻内镜下采用泪前隐窝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4~100 mL,平均(78.5±8.4) mL,手术时间17~43 min,平均(29.5±5.8) min,术后随访1年,1例术侧空鼻综合征,治愈率为99.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62~108 mL,平均(81.4±8.5) mL,手术时间18~51 min,平均(32.4±6.5) min,术后随访1年,1例溢泪,1例术侧鼻腔粘连,1例术侧鼻腔狭窄,2例术侧空鼻综合征,治愈率为98.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下鼻道外侧壁长方形开窗治疗FMS,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后孔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后孔闭锁8例采用经鼻内窥镜切除纤维瘢痕后射频处理创面,并置入橡皮管扩张。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4a,无1例再次出现鼻后孔闭锁,双侧鼻腔通气良好。结论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后孔闭锁具有术式简单,术野清晰,创伤小,疗效良好等优点,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后孔闭锁的最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鼻内镜对经前后鼻孔填塞后再次出血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鼻出血经前后鼻孔填塞入院后再次出血的病人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鼻内镜止血组(25例):病人入院后再出血时,立即抽除填塞物,鼻腔表面麻醉后,以吸引器清除鼻腔血凝块,发现出血点或辨明出血方位后,分别给予双极电凝止血或鼻腔微型定向填塞。经处理后仍出血者,可以再次行鼻内窥镜检查、止血。对照组(17例):以传统方法重新行鼻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比较研究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价值。结果:鼻内镜治疗组25例中1次处理即止血的有22例(88%),2例经过2次处理,1例经过3次处理,均治愈;对照组中,7例再次出血,其中6例经2次填塞,1例经过3次重新填塞(P<0.05)。鼻内镜止血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6d;对照组为10.3d(P<0.01)。结论:鼻内镜治疗经前后鼻孔填塞后再次出血的病例,具有明显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的优点,经过鼻内铺检查、处理,绝大多数病人可以避免行前后鼻孔填塞止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并研究鼻窦黏液囊肿组织的超微结构及与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为鼻寞黏液囊肿造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均行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手术后标本作电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6~12月无1例复发。30例均为黏液囊肿,除1例为立方状上皮外,其余内衬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纤毛发达,线粒体丰富,内质网、高尔基氏体发达,黏液性腺细胞和杯状细胞浆中有大量黏液分泌颗粒,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面部无瘢痕等优点。鼻窦黏液囊肿内衬上皮与鼻腔大部分黏膜一样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发达,术后纤毛功能可以恢复,其超微结构与病理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鼻内镜下电凝治疗对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反复鼻出血患者,采用30°鼻内镜下直接寻找出血点,局部采取电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鼻腔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检查治疗中均发现有鼻腔黏膜毛细血管瘤,在鼻内镜下呈现暗红色或鲜红色,丘样突起或明显的赘生物状,吸引器轻触即出现渗血或喷射状出血,且发现嗅沟近中甲头部中隔面27例,鼻中隔、鼻底部10例,下鼻甲2例,下鼻道7例,蝶筛隐窝1例。结论 30°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反复鼻出血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鼻出血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