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 1999年以来 ,我院对 10例四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吻合后远端外膜内置管应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8例、女 2例 ,年龄 18~ 5 2岁。其中锐器伤 6例 ,撞伤 4例。损伤尺神经 4例 ,正中神经 3例 ,桡神经 2例 ,腓总神经 1例。损伤部位 :正中神经尺神经均在前臂 ,桡神经在肱骨中端 ,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神经损伤并发肱骨骨折 2例 ,腓骨小头骨折 1例 ,前臂屈肌腱损伤 4例 ,尺桡动脉损伤 2例。方法 :急症开放性外伤致神经损伤及骨折患者按常规清创修复。神经损伤修复在显微镜下解剖损伤神经 ,…  相似文献   

2.
高聿同  张十一 《山东医药》2001,41(16):53-54
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最严重伤残 ,多见于摔倒、车祸、运动时牵拉伤 ,其次为压砸伤 ,切割伤 ,枪弹伤 ,产伤 ,也见于药物、手术、放射线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理像其他周围神经损伤一样 ,由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决定。Narakas提出部位分类法 :1节前损伤 (根性撕脱 )。 2神经根和近干损伤。 3锁骨后损伤。 4远侧束损伤。 5上肢主要神经损伤。根据神经根颈部损伤又可分为 :1颈 5、6 损伤。 2颈 5、6、7损伤。 3颈 8胸 1 损伤。4颈 7,8,胸 1 损伤。 5全臂丛损伤。颈 5、6 根性损伤 ,即上臂丛损伤称为 Erb- Duchenne瘫痪。颈 8胸 1 根性损伤 ,即下臂…  相似文献   

3.
1990年5月~2002年3月,我们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损伤3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一百多万人发生周围神经损害,多由严重创伤、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等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仍是当前临床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现就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应用及组织工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01~2008-12收治的103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格拉斯哥评分5~15分,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50例,非手术治疗53例,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手术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愈合及脑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均优于后者.结论 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内固定,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全身的救治,而且为肢体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史威  范婕 《山东医药》2010,50(5):86-87
腕部尺神经损伤为骨科常见损伤,1995-2007年,我院收治腕部尺神经损伤患者127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者86例,分别采用显微镜下神经束膜缝合、显微镜下神经外膜缝合、目视下神经外膜缝合行神经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晓波 《山东医药》2009,49(30):60-6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15例(手术组),保守治疗6例(保守组)。结果手术组15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9例恢复良好,6例视力减退,无失明者;保守组中,3例视力恢复良好,3例视力减退。手术组的视力好转率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在救治颅脑外伤的同时,不论视力有无光感均应及早手术探查视神经,以保护视力。  相似文献   

8.
9.
颅脑外伤后 ,颅底、眼眶骨折或血肿压迫可导致视神经管骨折或视神经挫伤 ,严重损害视功能 ,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恢复视力。1997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收治此类患者 2 1例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8例、女 3例 ,年龄 12~ 6 3岁 ,平均 30 .6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13例 ,铁器伤 4例 ,坠落伤 2例 ,木棍击伤 2例。伤后立即出现昏迷 13例 ,合并颅底骨折 8例 ,眶尖综合征 4例 ,脑脊液耳漏 2例。伤后无光感 6例 ,仅存光感 7例 ,眼前指数 5例 ,视力 0 .0 2左右 3例。全部病例瞳孔散大 ,直接光反应消失 ,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机理,牵引性臂丛损伤的特点,如何评价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结果、手术指征和预后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心脏穿透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5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四肢被尖锐物品刺伤较为常见,且往往伤及神经血管。2003年3月-2005年5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锐器致周围神经血管伤5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修复技术的提高,周围神经修复的质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周围神经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且神经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修复后功能恢复不够理想,各种修复方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修复方法提高神经再生速度和质量,仍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兴奋毒性神经损伤学说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奋毒性损伤学说是中枢神经疾病与损伤时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兴奋性氯基酸的兴奋毒性作用还与γ-氨基丁酸、神经胶质、谷氨酰胺等密切相关,而且除经典的兴奋性氨基酸离子型受体外,还有代谢型受体也参与了兴奋毒性作用。由此提出了弱兴奋毒性作用和间接兴奋毒性作用等概念。  相似文献   

15.
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允震  娄梅  李刚 《山东医药》2002,42(7):40-40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院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2 0例 ,其中 13例于伤后 3周内施行手术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0例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2 5 .5岁。致伤原因分别为 :车祸伤 15例 ,牵拉伤 5例。神经损伤类型分别为 :挫伤受压 6例 ,断裂伤 9例 ,神经根性撕脱伤5例。伤后手术时间为 7~ 5 6天 ,平均 18.5天。术后随访时间为 8~ 36个月 ,平均 19.5个月。治疗方法 :对 6例神经挫伤受压者于放大镜下行神经束间松解术 ;9例神经断裂伤者 ,切除断端神经瘤及瘢痕组织 ,端端缝合 ,对神经缺如者 ;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急诊治疗四肢血管损伤.方法 24例上、下肢血管损伤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中,下肢闭合性骨折17例,骨盆骨折4例,右上肢牵拉伤2例,右肩部锐器刺伤1例.17例下肢骨折血管损伤均位于骨折断端周围,其中有6例股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11例腘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4例骨盆骨折血管损伤为左右髂外动脉损伤各2例.右上肢牵拉伤为腋动脉损伤并臂丛神经损伤,右肩部锐器刺伤为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二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形象直观显示病变空间立体关系,根据诊断结果急诊采用直接吻合血管、自体大隐静脉搭桥修复血管、人造血管移植修复血管、带膜支架腔内修复血管.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是一种准确、无创、便捷、实用、快速的诊断四肢血管损伤的检查方法,为早期诊断治疗四肢血管损伤、避免误诊漏诊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顿孟学 《山东医药》2007,47(21):98-98
2005年5月~2006年8月,我们采用带蒂血管神经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静华 《山东医药》2011,51(30):58-58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面神经损伤通过物理治疗、神经营养治疗、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面神经损伤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8~78岁。其中中枢性面神经损伤17例,周围性面神经  相似文献   

19.
刘学亮 《山东医药》2008,48(35):99-100
2005年1~12月,我们采用73-Ⅱ型血管吻合器及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火器性血管伤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与永久性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678例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病人均出现声音嘶哑,间接喉镜检查证实有单侧声带运动障碍。明确损伤原因30例:钳夹8例、缝扎10例、牵拉3例、电灼6例、喉返神经离断1例、显露喉返神经后出现麻痹2例。原因不明者6例。所有病例均经治疗后恢复声音,最短者5d,最长者(喉返神经离断病例)6个月。结论 喉返神经的损伤与手术方式及手术操作有关,提高术者素质是减少此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术后3个月内积极治疗并坚持发声训练,可防止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