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以致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出血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上常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治疗,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止再出血,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来做简介,阐述围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现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是神经科的急症、重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早期通过手术夹闭破裂的动脉瘤、清除颅内血肿,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也至关重要。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护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以致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出血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上常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治疗,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止再出血,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1].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相比,因其有效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已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接受和认可.而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这种治疗手段最可怕的风险之一.本院2007~2009年在施行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微弹簧圈(MCS)瘤腔栓塞治疗中发生4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全方位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术后10d死于多发性脑梗塞外,其他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以隐匿发生为主, 大多数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发现.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越来越明确.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以其微创、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越来越被病人所接受. 近年来我科对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贾悦  张艳秋  束玲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212-22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再出血或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应尽早进行有效治疗。用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是近几年神经放射学的新技术,它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  相似文献   

8.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称之为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SAH总体预后较差,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其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关。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未经外科治疗的病人约20%死于再出血,动脉瘤再次破裂导致出血即使病人不死亡也会使病人留下严重的残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多在首次出血后最初数日发生。为了减少病人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临床上一般尽早行手术治疗。由于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临床已经广泛开展[2]。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病情一般较重,术前有再出血的危险,术后有较多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所以围术期的护理较为重要。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蛛网膜下隙出血并进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病人95例,现将围术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脑脊液引流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行术后早期脑脊液引流,B组术后1周行脑脊液引流,比较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交通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切口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B组的颅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患者于术后早期引流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神经外科的棘手病症,主要因颅内动脉血管异常、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损伤而引起,在生理结构上表现为动脉血管壁的弥散性或局限性扩张。颅内动脉瘤有破裂危险,一旦破裂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临床提倡早期进行动脉瘤治疗,而临床施治的原则是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现阶段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采用开颅手术,但单纯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下降。现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行腰池引流术联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疗效进行报道,希望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方被发现[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25%~60%[2].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正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对于合并心、肾功能异常且不能耐受麻醉的老年患者,或后循环、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来说,是首选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3].2009年4月,我们对1例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在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涛  罗炜 《临床医学》2010,30(1):104-105
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实际是因各种原因促使脑血管壁变薄,形成囊性突出而压迫脑神经,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据统计,80%的颅内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引起。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类,即开颅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的病人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存在血压骤升或呛咳而并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为防止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意外,术中常需实施控制性降压,以使瘤壁松弛,减少破裂机会,保证手术安全。我院自2005年至2009年8月共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46例;现就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并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患者实行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再出血干预、脑血管痉挛干预、消化道出血干预、电解质紊乱干预及肺部感染干预,预防并发症,出院时按格拉斯哥(GCS)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出院时按GCS评定标准,恢复良好26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预防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5.
蒋小丽 《全科护理》2014,(13):1215-1216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脑外伤、动脉硬化造成动脉壁损伤或硬化,使局部血管向外膨大形成囊状瘤体。颅内动脉瘤形成后易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隙出血,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可在血压增高的情况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1]。术前实施有效的血压控制是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再出血的重要措施。脑血管痉挛(CVS)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5%~60%[2]。“三高”疗法目前是动脉瘤术后预防和治疗 CVS 比较公认的方法之一[3],“三高”疗法即高血压、高血容量、高血液稀释度,做好颅内动脉瘤术后病人的血压管理是保证“三高”治疗顺利实施的关键措施之一。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人,通过实施术前、术后的血压管理,病人无一例发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症状也由于有效的“三高”治疗而得到控制和缓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以隐匿发生为主,大多数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发现。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颅内动脉瘤的确诊越来越明确。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以其微创、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越来越被病人所接受。近年来我科对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术前准备1.1常规准备对每位接受手术者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及时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查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心、肝、肾、肺功能检查,手术区(会阴部及腹股沟区)皮肤备皮,做好造影剂…  相似文献   

17.
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1]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为首发症状 ,病人剧烈头痛 ,严重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2 ]未经治疗的动脉瘤病人在第一次出血后 8周内有 40 %再次出血 ,其死亡率可达 6 0 %,而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的死亡率仅为 1%~ 5 %。因此 ,对动脉瘤病人早期手术治疗很有必要。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12 7例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5 9例 ,女 6 8例 ,年龄 13~ 73岁 ,平均年龄5 2岁 ,其中大脑中动脉瘤 8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5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通过循证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159例,术后恢复正常113例,生活自理8例,轻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19例,死亡7例.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6,(15):1536-153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通过对39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病人的护理,对其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并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3例穿刺局部血肿,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38例治愈,1例并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家属放弃抢救出院。[结论]颅内动脉瘤病人介入治疗术后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新型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的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共植入18枚新型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支架,均成功输送并释放,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现相关性出血和缺血性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动脉瘤患者心理支持、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药物指导,术后密切监测脑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专业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以及患者预后良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