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具有全身反应的细菌感染的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用于脓毒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但PCT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变化情况不清,故我们对PCT在AP时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AP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45例AP患者分为水肿型20例和出血坏死型25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入院第1、4、7、10天血清PCT,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 AP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坏死型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水肿型,且持续较长时间(>7 d)。结论 PCT可以作为AP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根据AP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45例AP患者分为水肿型20例和出血坏死型25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入院第1、4、7、10天血清PCT,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AP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坏死型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水肿型,且持续较长时间(>7天)。结论PCT可以作为AP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28例急性胰腺炎但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进行对照比较,并对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能够有效判定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时发病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作为具有全身反应的细菌感染的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1〕 ,用于脓毒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但PCT在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时变化情况不清 ,故我们对 PCT在AP时的作用进行了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8月—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的 AP患者 6 3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7例 ;年龄 17~ 78岁 ,平均为 4 2 .3岁。按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 ic inflamm 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的诊断标准 ,将 6 3例AP患者分为 4 3例 SIRS组和 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胰腺炎组(MAP组)及重症胰腺炎(SAP组)。另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CON组),比较三者间血清PCT的差异,比较MAP组和SAP组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差异,分析血清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M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PCT显著高于CON组(均P<0.05),SAP组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MAP组(均P<0.05)。MAP组和SAP组不同血清PCT水平例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血清PCT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M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PCT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与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与非SIRS组,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6例非SIRS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与11例SIRS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的检测,并比较两组在第1、7、14天不同时段时血清PCT水平。结果 SIRS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急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及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可以有效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治提供了指导,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患者按发病后20~24 h所抽血查血清降钙素浓度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3组,并对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浓度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中浓度组,低浓度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AP早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AP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n=59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39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个体40例作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d、3d、7d,检测MAP组、SAP组患者血PCT水平;在体检当日,检测对照组血PCT水平。在入院第1d,评定AP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⑴同一时间点不同研究对象之间血清PCT水平的比较:入院第1d,SAP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对照组(P<0.05),MAP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3d、第7d,SAP组血清PCT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同一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之间血清PCT水平的比较:MAP组第3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1d、第7d(P<0.05),第1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7d(P<0.05);SAP组第7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1d、第3d(P<0.05),第3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1d(P<0.05)。⑵MAP组、SA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6、0.631,均P<0.05)。结论血清PCT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AP预后评估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AP)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AP住院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前3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n=32)和对照组(n=173),比较两组间肌酐(Crea)、尿素(Urea)、胱抑素C(Cys C)、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SAA、IL-6和CRP对AP并发AKI的预测效能。结果:AKI组与对照组PCT、CRP和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rea、Crea、CysC和SA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T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RP、IL-6和S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是预测AP患者并发AKI的早期、灵敏和特异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血清IL-18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AP患者血清IL - 18的浓度变化 ,探讨其可否作为AP严重程度 (尤其是ARDS是否发生 )的早期预测指标。方法 :89例AP患者分为AEP、AHNP无ARDS和AHNP并ARDS 3组 ,30例健康者为对照 ,采用ELISA法检测IL - 6、IL - 18,免疫扩散法检测CRP。结果 :AHNP(无论有无ARDS)血清IL - 6、IL - 18、CRP浓度明显高于AEP和对照组 ;AEP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并发ARDS的AHNP与无ARDS的AHNP ,IL - 6、CRP浓度无明显差异 ,但前者IL - 18浓度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IL - 18不仅可预测AP严重程度 ,而且可预测是否发生AR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和高敏酶免疫分析测定了136例AP患者,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75例和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61例,以及6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ET、白介素-2(interlukin-2, IL-2)、白介素-8(interl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 hs-CRP)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患者的血清IL-2明显降低(P<0.05), IL-8、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均<0.01);SAP患者IL-2明显降低(P<0.01),ET、IL-8、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0.05或P<0.01);MAP患者ET明显降低(P<0.05),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均<0.05)。以上表明:血清ET、IL-8、TNF-α和hs-CRP水平随AP的严重程度而增高,血清IL-2水平随严重程度而降低。结论血清ET和炎性细胞因子是评价AP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时超声观察网膜囊病变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AP)时超声观察网膜囊病变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三年中627例AP的超声检查资料,其中100例行110次CT检查,通过与CT比较分析超声诊断网膜囊病变的准确性;与临床资料比较分析AP时网膜囊出现病变的意义。结果:超声诊断网膜囊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2.5%、91.5%、87.3%;诊断网膜囊坏死组织则分别为87.5%、97.1%、96.4%。在轻症胰腺炎中,网膜囊积液及坏死组织的出现率为18.1%,1.8%;在重症胰腺炎中,则为58.4%及29.6%。有网膜囊积液组平均住院日为26.9天,而无网膜囊积液组为14.8天。结论:网膜囊是胰周坏死组织最常出现的部位;网膜囊积液与AP的轻重及住院时间长短有关;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网膜囊积液及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腹部手术后或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2例医源性急性胰腺炎(8例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例发生于ERCP检查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再次手术清创、引流治愈,1例ERCP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经3次手术后死亡。结论腹部手术或ERCP后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术后24 ̄72h,而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后较长时间内,如果输入袢内疝嵌顿、梗阻,胰液和胆汁返流,仍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医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及时做腹腔穿刺,做腹腔穿刺液、血尿淀粉酶测定并做B超、C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上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凡MRCP能达到检查目的者,尽量避免ERCP。术中胆道探查尽量采用较细探条,操作需轻柔。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后,注意消灭易致吻合口梗阻(内疝、输入袢扭转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胰腺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9年-2004年3月收治入院的43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呕吐72.1%(31/43)、腹痛65.1%(28/43);血淀粉酶升高81.4%(35/43),尿淀粉酶升高100%;腹部B超显像率为53.5%(23/43),单纯胰头肿大30.2%(13/43);腹部CT显像率达83.3%(30/36)。发病诱因中胆源性疾病30.2%(13/43),继发于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23.3%(10/43),继发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胰腺炎25.6%(11/43)。轻型胰腺炎及重症急性胰腺炎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患儿的多器官损害率分别为18.4%(7/38)和100%(5/5)。结论:小儿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以胆源性疾病、病毒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为主,呕吐和腹痛是小儿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症状,与成人患者有不同性,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不同时期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给予内科规范化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CT检查表现。结果 31例治愈,2例中途转外科治疗,1例死亡。所有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减小(P〈0.01),治疗后血清淀粉酶和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短期内CT检查表现无明显变化。结论内科规范化治疗能有效地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适当的肠内外营养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地减少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严重感染时血清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败血症的患者,测定其血清和腹水的前降钙素(PCT)和反应蛋白(CRP)。结果:合并严重感染时,PCT明显增高,增高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比,且与未合并感染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PCT的增高与CRP的升高呈正相关。结论:PCT是诊断肝硬化并发严重感染的一个新型、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对于鉴别感染与否,是否为细菌性感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