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肝硬化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EVB)中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HU)出血的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在发生呕血和(或)黑便后48h内的胃镜检查结果,并统计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病因及出血方式。结果食管静脉曲张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79例;PHG轻度42例,重度15例;HU多发35例,单发10例。出血方式:单纯黑便64例,呕血加黑便38例。结论肝硬化PHG及HU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出血方式以黑便为主。对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3—08/2006—07对收治的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2例急诊胃镜检出,共检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并出血26例,占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9.7%。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源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在出血和(或)黑便后24-48h内的胃镜检查结果。结果:食道静脉曲张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13例;HU多发18例,单发12例;出血方式:单纯黑便20例,呕血+黑便6例,结论:肝源性溃疡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占重要地位,出血方式以黑便为主。 相似文献
4.
5.
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出血部位为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出血以外的部位出血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异位出血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以往通常把出血原因归咎于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但近10余年来,广泛开展的胃镜调查发现,其中10%~60%是由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引起,PHG出血的临床意义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其与以乙型肝炎肝硬化为病因的PHG相关关系,目前尚缺乏细致、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HG的相关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不断增加,并且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分析我院ill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胃镜资料。l资料和方法111例肝硬化患者均为经临床、实验室、B超或CT检查确诊并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诉而行急诊胃镜检查者,其中胆汁性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3例。男94例,女17例,年龄28~74岁,平均52.32岁。病程2.5~17年,平均10.7年。肝功能ChildA级43例,B级39例,C级29例。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ertensivegas tropathy ,PHG)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 。我科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对 10 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 ,共检出PHG并出血 3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明确的肝硬化病史 ,男性 2 8例 ,女性 8例 ,平均年龄 4 3.5岁。肝炎后肝硬化 30例 ,酒精性肝硬化 2例 ,药物性肝硬化 2例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1例 ,原因不明肝硬化 1例。按Child -Pugh分级 :A级 12例 ,B级16例 ,C级 8例。其中做过断流术的 5例。1.2 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粘膜及食道病变。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部(PHG)占57.78%;门脉高压性胃病直接导致出血占26.09%。结论 (1)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病变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多。(2)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肝源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6年5月~2001年5月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98例,其中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 HU)并出血42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肝源性溃疡1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溃疡 (hepatogeniculcer,HU) [1 ] ,其发病率大约是正常人群的 2~ 3倍。由于肝硬化症状突出常掩盖了溃疡的表现以致漏诊率较高而延误治疗 ,对我院 1997- 12~ 2 0 0 2 - 0 9乙肝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 11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病房已确诊 HU113例 ,其中男 5 7例 ,女 5 6例 ,年龄 2 3~ 75岁 ,平均 4 7.15岁± 11.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 ) 5 7例 ,对照组 (B组 ) 5 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出血率及肝硬化病程和 Child分级均有可比性。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标准严格按照 1995年…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胃镜下是否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将其分为PHG组和非PHG组,对二组资料的血常规、肝脏生化、凝血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B超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肝硬化患者中PHG共14例,占34.1%。PHG组与非PHG组胃底静脉曲张程度(X^2=10.342,P=0.001),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X^2=10.342,P=0.001),食管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X^2=3.873,P=0.049),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X^2=3.873,P=0.049),RDW(t=-2.322,P=0.026),MPV(t=2.149,P=0.038),PIA(t=2.064,P=0.046),CD3+计数(t=3.292,P=0.017)、CD4^+计数(t=3.642,P=0.011)及脾脏厚度(t=-2.952,P=0.005)、脾长径(t=-2.241,P=0.031)、门静脉内径(t=-2.177,P=0.044)及脾静脉内径(t=-2.235,P=0.031)等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二组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脏生化、Child-pugh评分及分级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下降均是PHG发生的重要因素。(2)PHG常伴有机体免疫紊乱。(3)PHG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需外科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劳动力。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经胃镜确诊为溃疡并出血88例患者,探讨分析并发出血原因,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男61例,女27例,男女之比为2.7:1,年龄最小2 相似文献
16.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4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PH)亦称区域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我院自1995—01~2006—12收治13例PPH并复习国内2005~2006年间7篇文献报道的1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在内镜下胃粘膜的改变颇具特征性 ,临床上亦有相应的症状。本文就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发生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本院 1997~ 1998年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于入院后 1周内作胃镜检查。其中 ,男性 6 4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 4 4 .5(2 1~ 72 )岁。肝炎后肝硬化 6 6例 ,酒精性肝硬化 7例 ,胆汁性肝硬化 2例 ,隐源性肝硬化 1例。肝功能分级 :ChildA级 18例 ,B级 4 6例 ,C级 12例。1.2 检查仪器 采用OlympusGIF -XQ30 型胃镜… 相似文献
18.
19.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胃黏膜病变,其产生机制为:门静脉高压致胃部静脉向门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胃部瘀血,引起胃黏膜继发损伤。PHG的组织学特点为无炎症细胞或仅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并具有特征性内镜表现。我院2004—10/2006—10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86例,其中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并出血28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10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h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其中55例行Hp检测。结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要出血原因(47.22%),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上无须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