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3年,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患者,通过术前颈动脉B超、CTA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5例放置颈动脉转流管,7例未放置;头晕及TIA症状明显改善者8例;5例术后出现高血压、头痛;3例术后6h发生切口渗血,1例术后朐闷不适,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病变狭窄(85%)。结论CEA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中效果良好,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合理使用转流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疗的109例患者,男女比66/43,年龄(61.41±6.24)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恢复情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结果数据均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QoR-15评分为(103.66±10.16)分,高于对照组(91.86±10.12)分(t=6.074,P<0.001)。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两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降低(均P<0.05),在切皮时,观察组HR为(66.86±6.63)次/min、SBP水平为(125.55±9.54)mmHg(1 mmHg=0.133 kPa)、DBP水平为(66.91±9.31)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MMSE评分为(25.66±1.08)分,与对照组(25.76±1.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1.81%(12/55),较对照组18.51%(10/54)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CEA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高,可降低其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不良反应风险不大,有利于术后恢复,且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更大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方法 6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在全麻下完成。记录颈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脑卒中及术前、术后1、2、3 d的肌钙蛋白T的浓度。结果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术后血压多偏高,需要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2所有患者肌钙蛋白T的浓度均未超过0.1μg/L。结论全身麻醉下术中控制性升压对于术前ASA分级Ⅱ~Ⅲ级,无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围术期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安全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4.
<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一种治疗因颈动脉严重狭窄而引起栓塞性脑卒中的外科方法。CEA的风险性高,其围术期致残和病死率可高达5%[1]。近年来,随着麻醉和监测技术的改进,它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我院2009年3月至8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年龄51~72岁,平均65.1岁。术前明确的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诊断的为32例,有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明确脑梗死诊断的8例。结果1例患者术后30d内出现脑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随访到36例,随访率64.2%,有2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缺血性卒中,手术侧及未手术侧各1例,余患者病情均较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21-322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6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插管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前常规快速诱导,吸氧3—5min,喉罩组置入喉罩进行全身麻醉,插管组应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中按全身麻醉常规进行,比较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插管组在麻醉后5rain时的HR、MAP在术中及麻醉停止后5min时与喉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23、6.849、15.331、17.636,均P〈0.05),其余时点两组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拔管时返流误吸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喉罩组躁动发生率5.7%、呛咳发生率9.4%、声音嘶哑发生率1.9%均明显低于插管组的32.1%、34.0%、17.0%(X^2=10.415、7.996、5.410,均P〈0.05)。结论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与插管下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具有同样的麻醉效果,对生命体征影响均较小,且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8.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国内报导较少 ,现将我院自1999年以来 2 0例小儿麻醉中使用喉罩 (L MA)进行通气的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 0例患儿均为我院麻醉手术病人 ,其中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6 .2± 1.8岁 (最小年龄 11个月 ,最大年龄 14岁 ) ,体重 9~ 4 0 kg,平均 2 6± 8kg。施行胸部手术 4例 ,头颈部手术 5例 ,四肢手术 8例 ,气管内异物 1例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例。1.2 方法术前 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 0 .0 1~ 0 .0 2 mg/ kg,咪唑安定 0 .1~ 0 .2 mg/ kg。 L MA的型号根据体重选择 ,6 .5~ 2 0 kg者用 2号 ,2 1~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罩应用于颈丛加静脉麻醉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甲状腺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置入组(L组),每组40例,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插入法,喉罩置入按顺行盲探置入口底.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 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拟行单侧CE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将0.5 mg/kg依达拉奉溶入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100 ml.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3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苏醒时间和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停留时间,以及麻醉诱导后10 min(T1)、开放颈动脉后10 min(T2)、2 h(T3)、24 h(T4)、72 h(T5)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 2组内T2~T4各时点的血清S-100蛋白和NSE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点[观察组S-100β:(1.03±0.32)、(1.70±0.69)、(0.69±0.23)μg/L比(0.35±0.06) μg/L,NSE:(11.0±2.3)、(12.8±3.0)、(9.6±1.0) μg/L比(8.2±1.6)μg/L;对照组S-100β:(1.28±0.30)、(2.22±0.65)、(0.85±0.28) μg/L比(0.33±0.07) μg/L,NSE:(12.3±2.5)、(14.8±3.0)、(10.2±1.2) μg,/L比(8.5±1.4) μg/L,均P<0.05].观察组T2~T4各时点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以及S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3±47) min比(94±74)min,(27±8)h比(28±9)h,均P>0.05].2组患者术后3 d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观察组:(25.7±2.3)分比(26.3±2.5)分;对照组:(24.7±3.1)分比(26.4±2.7)分,P<0.05].观察组有3例(10.0%)可诊断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对照组有9例(30.0%),组间POC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降低CEA术中及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有效减轻手术患者的脑损伤,改善术后患者MMSE评分,降低POCD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曹芳 《河南医药信息》2011,(20):176-177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利弊。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3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ug/kg,丙泊酚1.0 mg/kg,卡肌宁0.6 m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lma和tt置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lma(tt)置入前、置入后以及术后拔除lma(tt)后的BP、HR、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BP、HR、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成人和小儿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曹芳 《医药论坛杂志》2011,(20):176-177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利弊。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3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ug/kg,丙泊酚1.0 mg/kg,卡肌宁0.6 m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lma和tt置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lma(tt)置入前、置入后以及术后拔除lma(tt)后的BP、HR、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BP、HR、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成人和小儿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两组术后1年再狭窄及致残或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两组术后1年再狭窄及致残或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曾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20-121
目的通过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80例。术中监测并记录两组在T0、T1、T2时MAP、HR值及T3、T4、T5时PETCO2和Paw的变化。结果喉罩组在T1及T2时刻的MAP和HR值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均P<0.05);气腹后PETCO2与Paw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罩在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140例全麻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结果 140例患者中,101例一次置罩成功,10例辅用肌松药后置罩成功21例经2次以上操作后成功。8例因颈短、肥胖、口小等原因改用气管内插管。结论喉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维持方法,是气管内插管的补充。在临床麻醉的应用中有其独到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通气在妇科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妇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全麻通气(LMA)患者28例,随机选择同期26例行气管内插管(TT)者,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应用LMA3号18例,4号10例。借助咽喉镜放置LMA者8例,盲弹置入20例,1次放置成功者26例占92.9%,2~3次成功者2例占7.1%;本组病例无1例置入LMA失败,失败率为0%。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面,LMA明显优于TT,P<0.05。结论喉罩放置方便,尤其对一些插管困难的患者可提供安全迅速有效的气道控制,不易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较易耐受,能获得满意的通气。在排除禁忌证后喉罩全麻适用于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通气在妇科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妇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全麻通气(LMA)患者28例,随机选择同期26例行气管内插管(TT)者,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应用LMA3号18例,4号10例。借助咽喉镜放置LMA者8例,盲弹置入20例,1次放置成功者26例占92.9%,2~3次成功者2例占7.1%;本组病例无1例置入LMA失败,失败率为0%。在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面,LMA明显优于TT,P<0.05。结论喉罩放置方便,尤其对一些插管困难的患者可提供安全迅速有效的气道控制,不易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较易耐受,能获得满意的通气。在排除禁忌证后喉罩全麻适用于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喉罩通气在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战兵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80-208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手术在不同方式的全身麻醉下,通过观察麻醉诱导前时间(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5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嘶等不良反应,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的全身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0时,HR、MAP、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喉罩通气组T1、T2心率、血压均明显低于T0,(T1=12.7、14.0;T2=6.8、10.0,P〈0.05);气管插管组在T1时血压、心率均低于T0(T1=2.0、10.8,P〈0.05),T2及T3、T4点血压、心率均高于T0(T2=6.8、7.9;T3=6.0、3.2;T4=4.8、3.3,P〈0.05)。组间比较:喉罩通气组在T2、T3、T4时血压、心率均低于气管插管组(T2=11.9、14.7;T3=4.8、2.6;T4=2.6、4.1,P〈0.05)。喉罩通气组的呛咳、咽痛、声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而恶心呕吐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喉罩通气效果明显好于气管插管通气,其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