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在西方国家约占结直肠癌(CRC)的1%,与之相关的APC基因最近已得到克隆和鉴定。另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约占CRC的4%~13%。HNPCC与散发性癌在体征上很难区分。通常的标准是两代人中至少3人患CRC,其中一人在50岁以前得到诊断。患者还常患结肠外其它器官的肿瘤。 为获得可靠的有统计学意义的连锁分析结果以证实是否存在HNPCC易感基因,作者选择了两个HNPCC大家系C和J,前者来自北  相似文献   

2.
10例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占总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5%~10%。HNPCC又被称为Lynch综合症,并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Lynch Ⅰ型(无肠外肿瘤)和Lynch Ⅱ型(有肠外肿瘤)。1991年国际HNPCC合作小组制定了Amstetdam标准Ⅰ,内容如下:(1)亲属中三个以上患有病理证实的HNPCC相关肿瘤,其中一人为另二人的一级亲属;(2)肿瘤累及连续的两代人;(3)其中一人发病年龄小于50岁。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多见有DNA复制错误(RER)。HNPCC中主要有4个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即hMSH2、hMLH1、hPMS1、hPMS1、hPMS2。近来研究显示,部分非家族性结直肠癌中也有RER。本文研究RER阳性的非家族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hMSH2、hMLH1基因突变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发病率占全部结直肠癌的5%~10%[1].约10%左右的HNPCC与MSH6基因的胚系突变相关[2].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作为大肠癌的一个重要临床亚型,HNPCC约占全部大肠癌的5%~15%.MMR基因的种系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是其分子遗传学基础.由于HNPCC的遗传病因特殊、临床病理特点突出,是目前大肠癌和遗传性肿瘤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遗传规律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对天津市人民医院 (原名天津市滨江医院 )收治的 2 9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家系调查 ,从中筛选出符合以下标准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 3 8个 ,对家系的肿瘤发生率、肿瘤谱和临床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诊断标准使用Amsterdam标准Ⅰ、Amsterdam标准Ⅱ (ICG HNPCC)和日本HNPCC诊断标准。结果  3 8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中共有 14 5例癌症患者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 69例 ,男女比例为 1.1∶1。原发性结直肠癌平均诊断年龄为 ( 5 5 .73± 15 .88)岁 ,在所有 99例结直肠癌中 ,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 2 9例 ,占 2 9.3 % ;右半结肠癌 70例 ,占 70 .7% ,右半结肠癌占有绝对的优势 ;异时性多发性原发结直肠癌患者占大肠癌患者的 13 .1% ( 13 /99) ;HNPCC相关肿瘤共 46例其发生率由高到低前三位是 :子宫内膜癌 9例 ( 19.6% )、乳腺癌 7例 ( 15 .2 % )、肺癌、胃癌各 6例 ( 13 .0 % ) ;在男女性共患癌中 ,除胰腺癌、纵隔癌外 ,男性发生率均高于女性 ;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患者的平均诊断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很可能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跃居第3-5位,特别是在大城市增幅更快。错配修复基因(DNA mismatch repair,MMR)系统(主要包括MLHl、MSH2、MSH6和PMS2)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完整性,避免遗传突变发生具有重要作用。MMR种系基因突变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引起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eolorectal cancer,HNPCC),发病率占全部大肠癌的5%-15%。hMLHl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沉默,可引起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发病率约占全部大肠癌的15%。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也称癌性家族症侯群(CFS),被视为结直肠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占所有结直肠癌的4%~6%。在结直肠之外的肿瘤中与CFS关系密切的是胃癌和子宫内膜癌。本文分析芬兰40个CFS家族的18例胰胆管癌病人,以期发现胆管癌的起源并评价其与遗传特征的关系。 40个CFS家族,患肿瘤总人数315人,男174例,女141例。患原发性胰胆管癌18人,其中14例病人有完整的病史及组织学诊断资料。确诊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占总的结直肠癌的56%--10%。该病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造成,肿瘤表现出高度的微卫星不稳。临床上辨别HNPCC患者对诊断和治疗以及监测HNPCC家庭成员发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是发病基础,在散发性大肠癌中遴选HNPCC家族,并对HNPCC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发现HNPCC相关肿瘤的高危人群,使家族中发病率低的成员免受长期医疗随访之苦,而且对HNPCC相关肿瘤患者进行预防性手术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武  梅伟健  丁培荣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23):1196-1200
家族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一类由于基因胚系变异导致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Lynch综合征,也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近年来随着对基因组认识的加深,研究显示Lynch综合征临床表型和治疗靶点均有别于散发型结直肠癌。本文将从Lynch综合征筛查策略、类Lynch综合征再定义,以及Lynch综合征免疫治疗和化学预防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erectal cancer,HNPCC)的特有诊断、治疗、随访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3个有HNPCC特征的家族进行分析.结果3个HNPCC家族中有9例大肠癌及2例合并子宫内膜癌,共有大肠癌15处(其中5例为多原发大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38岁.结论HN-PCC具有发病年龄轻、近侧结肠癌多见、同时或异时大肠癌比例高及易发生其他器官癌的特点.对HNPCC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密切随访和定期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可以分为遗传性的和非遗传的,遗传性结直肠癌有两种,一种是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lllaladenomatouspolypests,FAP),另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即为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性结直...  相似文献   

14.
袁瑛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4):298-300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30%[1]。它通常有两型:一是遗传性部位特异性结直肠癌(HSSCC),又称LynchI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较常见结直肠癌早,约70%位于近端结肠;另一是癌症家族综合征(CFS),又称LynchⅡ综合征,除具有HSSCC的特征外,还表现有结肠外恶性肿瘤的高发生率,包括子宫内膜癌,胃、小肠、卵巢、胆道系统的腺癌和泌尿系统的移行细胞癌等[1~3]。大多数HNPCC肿瘤存在着遗传不稳定性,表现为复制错误(ReplicationError,RER),即基因组DNA中1、2、3…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报道少见,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更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及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结直肠癌发病主要发病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成为结直肠癌发病另一重要机制,尤其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如低分化、黏液腺癌、多位于右半结肠、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等。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重要治疗手段,氟尿嘧啶类药物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基本药物,因此结直肠癌患者对于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成为患者能否从化疗中获益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各位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微卫星不稳定及其他分子标记物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同时也可成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微卫星不稳定将来可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判断因素,也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但目前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结直肠癌目前在国内外发病率均逐渐升高,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且遗传倾向明显,是目前人类恶性肿瘤中遗传变化最明显的肿瘤。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研究表明,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e instability)为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ite instability)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另一重要机制,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 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关于微卫星不稳定的研究不仅于发病机制上,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是发病基础,在散发性大肠癌中遴选HNPCC家族,并对HNPCC患者对其家属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发现HNPCC相关肿瘤的高危人群,使家族中发病率低的成员免受长期医疗随访之苦,而且对HNPCC相关肿瘤患者进行预防性手术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西方结直肠癌治疗及预后的差别.方法 对本中心的1 3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并与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luts (SEER)数据库和European Cancer Registry(EUROCARE-4)数据库进行比较,研究中西方结直肠癌预后的差异.结果 1 321例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2.6%,高于中国平均水平(47.2%),与SEER数据库的64.7%和EUROCARE4的56.8%相似.各分期中,与SEER数据比较,人组数据虽然生存率较低,但分期方式受到新辅助治疗降期等因素影响,其差异不能说明预后更差.结论 本中心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好于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平均水平,与西方国家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观察错配修复基因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HNPCC遴选中的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筛检HRPCC提供了简单、快速及经济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HNPCC组(A组)、普通遗传性结直肠痛组(B组)、散发性结直肠痛组(C组)及结直肠息肉组(D组)4组各20例(共80例)标本进行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行为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hMLH1和hMSH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35%(7/20),B组为70%(14/20),C组为95%(19/20),D组为100%(20/20).即随着D组至A组患HNPCC可能性的增加,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相比,筹异有显著性(P<0.05).A组20例HNPCC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发生率为76.9%(10/13),左半结肠的发生率为42.9%(3/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中分化癌发生率为33.3%(2/6),而低分化或术分化癌的发生率为78.6%(11/1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和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尤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与HNPCC的可能性以及结肠癌的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之间显著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琳  李奇栋  张忠慧  孙利君  许庆文  徐飞鹏 《癌症进展》2021,19(13):1319-1322,138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其分型的表达,并分析其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30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利用CanPatrolTM二代检测技术检测CTC及其分型[上皮型CTC(eCTC)、混合型CTC(bCTC)和间质型CTC(mCTC)]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患者CTC及其分型的表达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2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CTC阳性率为69.13%(159/230),Ⅰ、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55.56%、64.58%、76.64%,mCT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85%、66.71%、79.44%,CTC、mCTC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表达率、mCTC阳性表达率及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60%结直肠癌患者mCTC阳性表达率为73.85%,高于Ki-67<60%患者的57.14%(P<0.05).结论 随着结直肠癌的进展,CTC、mCTC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mCTC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血行转移过程;Ki-67表达水平与mCTC的阳性表达可能有关,二者对结直肠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