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温病热瘀交结证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温病热瘀交结证的实验研究极为活跃,兹综述如下: 1 创建动物模型创建温病热瘀交结证的动物模型,是展开热瘀交结证实验研究的基础条件。杨氏根据家兔实验性DIC病理模型动物所出现的高热、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的高凝状态及病理形态学,认为家免实验性DIC病理模型与温病热瘀交结证极其相似。据此,他运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了家兔实验性热瘀交结证模型,并进而观察了滋养阴液方药对模型动物的防治效应。指出滋养阴液方药增高血液粘度是其滋腻重浊的本质之一。预示着  相似文献   

2.
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探瘀热水结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临床实际提出了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危重而常见的临床证型——瘀热水结证,认为本证是该病的病理重点所在.全文对瘀热水结证的立论依据、形成过程作了系统的阐述,着重指出本证的形成是以热毒为始动因素,以腑实为重要的病理环节,以蓄血为首要的病理基础,以水毒为关键的病理因素,以阴伤为主要的病理转归,而热毒、腑实、蓄血、蓄水、阴伤五者之间又往往互为因果、交错出现,形成病变机理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流行性出血热在我们地区已属于多发病常见病。自 1 992年至今 ,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中 ,经查血清抗体阳性确诊者已有 2 1 3例 ,其中 2例入院前即出血过多 ,1例入院时合并病毒性脑炎 ,此 3例均因入院较晚 ,抢救无效而死亡 ,另外的 2 1 0例全都治愈。平均住院 1 4天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凶险 ,变证繁杂 ,受累脏腑较多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千差万别 ,属于疑难病证之一。通过临床观察 ,运用中医学的观察方法 ,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治等各方面 ,进行分析探讨 ,总结归纳。现将我们的见解叙述于下 ,共商于同…  相似文献   

4.
所谓温病热淤交结证,是指在温病病理演变过程中,热毒、血淤两种病理因素并存,两者相互搏结,彼此倚依,导致临床患者出现既有热毒炽盛之症,又见血行淤滞之候的一种病理状态。大量的温病学临床观测及相应的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方法的运用从而提高疗效的事实证明:温病热淤交结证广泛、普遍地存在于一批温热类病种中,热淤交结证有它独持的病因、病机、证型系列、施治规范。兹就其临床研究近况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6.
一、用凉血,当分出血部位热毒深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是温病血分阶段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也是导致血分其他病变的原始动因。因此,血分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2-693
<正>凉血散血出自叶天士《温热论》第八条。根据叶氏确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原则,血分证是指邪热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灼热、噪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兼证。综合这些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卫气营血证候的浅深轻重程度和病证的发展趋势,可  相似文献   

8.
浅析温病中的瘀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宁 《国医论坛》2004,19(1):24-25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热病。在不同温病的复杂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热、毒、湿、伤阴等因素,而对温病过程中的血瘀证重视不足。在温病学的教科书中,化瘀法也通常不被列为主要治法。是文按新感温病病程进展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为温疫热毒伤人,临床表现有卫气营血的病理过程,其传变极快。发热期临床表现卫分阶段甚为短暂,旋即传入气分,同时涉及营分,往往以气营两燔为多见,表现热毒炽盛,阳明腑实。治疗当以清气泄热,凉营化瘀,通利腑气为主法。自制口服清瘟合剂,  相似文献   

10.
车卫东 《陕西中医》1989,10(7):305-306
<正> 温病血分证血瘀主要是指热入血分后,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不行;也包括热邪迫血妄行,血液瘀积于脉外的病理过程。血瘀作为温病血分证的重要病理基础,不仅与血分证主症密切相关,而且对血分证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温病血分证中血瘀形成的机理,血分证主症与血瘀的关系及活血化瘀药在血分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做一论述,以冀对血瘀在血分证中的地位有个更为深入的认识。一、血分证病机与血脉瘀滞直接相关血为运行于脉管中的有形物质。热邪深入血分,势必引起血液和脉络的各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来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温病血分证的实验研究,本质上多侧重于模型复制、标准判断及指标制定,治法上多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及养阴生津为主。结论: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在辨证思路、实验技术手段等方面还有待突破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温病邪入血分之热瘀气脱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行血分证概念着重强调了热甚动血的基本病机及凉血散血的基本治法,而对该病机进一步发展所致的其他更为严重的病机证治未能作出具体的阐明。这就导致临床上易把邪入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从毒瘀论治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宇清 《国医论坛》2001,16(2):23-24
七、八十年代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 ( AP)的大法仍以理气通滞、清里攻下为主。随着中医药治疗AP的广泛开展 ,对 AP的病机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已突破了气滞、湿热、热结之窠臼 ,病理环节中的“瘀”与“毒”已为广大临床医家所认识 ,并在治疗中作了有益的尝试。笔者通过对 AP病因病机、病理演变的进一步研究 ,提出从毒瘀论治 AP的观点 ,兹浅析如下。1  AP病因病机及其病理中心1 .1 血瘀的形成是 AP病理演变的必然 AP的发生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不节、胆道石阻、蛔虫上扰、精神刺激以及创伤、手术、妊娠等 ,导致邪阻气滞 ,肝胆不…  相似文献   

14.
苦寒解毒是温病营血分证重要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热毒病邪乃致营血分证之主因一般地说,温病在卫、气分,风热、暑热、湿热及燥热毒邪,除了“热毒”共性外,又分别有风、暑、湿、燥的不同特性。邪入营血后,风、暑、湿、燥等病邪特性已消失,而转变为“热毒”。如何廉臣所指的风热入营血后化为热毒,致使“发斑发疹”等营血分症状。张景岳指出:“暑毒伤人多令人吐血衄血”,此为“火毒刑肺也”,说明暑热入营血成热毒迫血妄行。湿热毒邪一  相似文献   

15.
温病营血分证是温病极期、后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络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前人认识及今人实践,从络病理论源流概况、络病与病络关系以及病络与温病营血分证的关系,阐发古蕴,融会新知.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以病络概念为立足点,对营血分证与病络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病络是温病营血分证的主要病理基础,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温病血分证的成因、症状、病机与治法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并从临床观察、治法探讨、实验研究等3个方面对血分证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施治出血热系感受温疫热毒所致,其病理机制表现为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发病初期可见邪在肺卫的表症,但为时很短,很快传入气分,出现里热症象,如高热、日渴、恶心、呕吐。热邪入营,则烦躁不安,斑疹隐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故本病的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在营血。气分证治法是清气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气营两  相似文献   

18.
热入血室证同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首次对热入血室进行了论述。后世对该证的研究颇多,争论也不少,焦点是血室到底位于何处。目前对血室的解释主要有冲脉、肝脏、冲任、胞宫等多种说法[1],此外,也有医家认为热入血室即营血分证[2-3]。笔者拟就热入血室与营血分证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骆常义 《四川中医》1998,16(6):13-14
清代温病大师叶天上说:‘“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见,湿病过程中的气分证,不但是个重要的病机问题,而且也是复杂的治疗问题。因为,某些不进入气分证的温病患者,则病情轻浅;某些必然进入营血证的湿病患者,则病情深重。所以,对温病气分证的治疗必须抓紧,遣方用药宜早不宜迟,宜重不宜轻。治疗恰当,就可使邪去病愈。否则、邪盛正伤,则可内陷营血发生危香证候,所以温病气分证的治疗是防止传变的关键。1.清宣泄热,达邪外出治风湿风湿,是风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一年四季皆发,冬春尤多见。青少年患者不少…  相似文献   

20.
毒与温病卫气营血病理及其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敏 《陕西中医》1989,10(2):68-69
<正> 温病病因由邪毒构成。长期以来却详于辨邪而略于识毒。实际上,毒与温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的演变及其治疗具有密切联系。为此,笔者拟对毒作如下探讨。一、毒的基本涵义(一) 毒的确立依据:1.辨证求因:温病的发生发展与临床证候具有相似性。如多数温病都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到重、由实转虚;多循卫气营血之序传变。病理变化皆体现出卫气营血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必具发热见症,且多数热势较高,伴烦渴、舌红、脉数等。病变过程中易化燥伤阴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