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玉林  罗爱珍 《海南医学》2004,15(10):45-45,22
目的 了解明视视网膜电图波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氯胺酮麻醉白兔后,常规测定两天内6时,12时,18时,24时的明视视网膜电图。结果 经方差分析,各时点视网膜电图a,b波波幅值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明视视网膜电图波幅具有恒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PhNR)的改变.方法 高度近视眼患者20例(40眼)分为高度近视1组(-6.00~-10.00 DS) 10例(20眼)和高度近视2组(-10.25~-20.00 DS)10例(20眼),同时选取正常成人10人(20眼)为对照组,应用重庆康华AVE8000视觉电生理仪检查PhNR.结果 对照组受试者在强度1(2.000e-1 cd·s/m2)刺激下振幅较强度2(2.000e-2 cd·s/m2)和强度3(2.000e-3 cd·s/m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刺激光强度下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最佳刺激强度(2.000e-1 cd·s/m2)对高度近视1组和2组患者进行PhNR测试,高度近视1组与正常组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1组和对照组振幅较高度近视2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高度近视度数增加,其视网膜内层功能也受到损伤,PhNR可以作为高度近视眼内层视网膜功能检测的一个视功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视神经萎缩(PONA)患者二极管发光器(LED)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二阶反应波形特点。方法:选取正常人18例18只眼和11例原发于视神经挫伤、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导致PO-NA 15眼,采用视觉电生理记录仪(RETI Scan3.15)分别作阴极射线管(CRT)及LED的mf-ERG二阶反应检查。CRT刺激器记录采用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推荐标准记录,LED刺激时间为10/10(16.7 ms)。观察CRT及LED的mf-ERG总和反应波形特点,两种刺激器记录波形分别比较正常组和PONA组mf-ERG二阶反应形态、振幅密度。结果:PONA组CRT刺激器的mf-ERG二阶反应波形N2波振幅比正常组增加,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ONA组LED刺激器N2波振幅比正常组减小,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ED刺激器mf-ERG二阶反应波形更丰富,其N2波可能包涵了更多视网膜内层信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记录几种常见黄斑疾病的明视视网膜电图photopicelectroretinogram(photopicERG) ,又称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single -flashconeresponse) ,并探讨明视视网膜电图在黄斑疾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价值。方法对三种黄斑病变进行双眼明视视网膜电图的检测 ,以明视白光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黄斑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明视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异常率分别为 10 0 %、71.4 %、87.5 % ,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异常率较低 2 6 .7% ,异常率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值与视力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对黄区视网膜电活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明视视网膜电图是测量黄斑功能的一种有效电生理方法 ,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人与弱视成人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phNR)对比分析,探讨phNR在弱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成人30眼,弱视成人30眼,分别在蓝色背景下红光刺激及白色背景下白光刺激进行明视负波反应检查,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①弱视组蓝/红光刺激及白/白光刺激下phNR振幅均值均较正常组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弱视组phNR在蓝/红光刺激及白/白光刺激下潜伏期和正常组相似,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正常组phNR在白/白光刺激中的振幅均值较蓝-红光刺激光时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弱视患者phNR振幅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成人弱视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②在蓝/红光刺激及白/白光刺激反应中的phNR振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这两种刺激反应在相同参数下蓝/红光刺激比白/白光刺激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系列强度的刺激闪光记录20例30只正常眼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应用频谱分析方法,探讨ERG a波的光强-反应函数。结果表明,在约2个对数单位范围,ERG a波为双谷a波,系振荡电位第1子波(OP1)叠加于a波所致。临床测量双谷a波ERG时,先用频谱分析方法消除OP1对a的分割,测量单谷a波的峰时和振幅。暗适应ERG a波的光强-反应关系曲线为“S”型,符合Naka-Rushton等式: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我们应用高压氧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视神经萎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本组12例,20眼,其中双眼8例,单眼4例;男9例,女3例;年龄19~76岁。其中外伤合并视神经萎缩6眼,急性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8眼,中毒性视神经萎缩2眼,不明原因2眼,脑膜瘤术后致视神经萎缩2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双侧血管闭塞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1例刘国华,刘卓民,于堃,黄建纲(瓦房店市三院眼科)(第一临床学院眼科)患者男,42岁。于5年前开始双眼视力减退,逐渐加重,夜间行动困难,曾就诊几个医院治疗均无效果。既往身体健康,无任何感染性疾病,无高血压或心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眼部表现进行探讨。方法 对收集的1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利用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其中有眼部表现的7例14眼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眼部表现为白内障4眼,虹膜新生血管1眼,青光眼1眼,缺血性眼底改变3眼,高血压性眼底改变5眼。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眼部表现可归纳为眼缺血综合征和高血压性眼底改变两类,视网膜血管变化可作为该病临床分型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眼外伤眼球摘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入院时、手术前1d和出院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 HAMA-14)评价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项(HAMD-21)评价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问卷(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HAMA-14、HAMD-21及PSQI 评分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1d,两组患者HAMA-14、HAMD-21及PSQI评分较入院时均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HAMA-14、HAMD-21及PSQI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眼外伤眼球摘除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为患者术后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峰  韦程瀚 《医学综述》2013,19(3):543-545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组(A组)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各45例,A组每天口服加巴喷丁1200 mg,连服4周;B组加巴喷丁用法与A组相同,同时每周给予神经阻滞治疗1次,连续3周。4周后观察两组的疼痛强度(PI)、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B组在治疗后3、7、14、21、28 d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镇痛效率在治疗后3、7 d与A组无差别,在治疗后14、21、28 d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非手术疗法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感觉神经寄养可以延缓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但传统的端端缝合寄养方式需切断供体神经远端而影响再生神经长入.本研究探讨反式端侧缝合寄养对大鼠失神经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反式端侧缝合组(n=6)和对照组(n=6).切断胫神经,缝扎近端、远端断端.反式端侧缝合组切断腓肠神经,在靠近胫神经进入腓肠肌的胫神经外膜上开窗,腓肠神经近断端以反式端侧缝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对照组只结扎胫神经近、远端断端.术后12周测量腓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运动终板周径.结果:反式端侧缝合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39.2%±6.8%)明显优于对照组(19.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腓肠肌大面积萎缩,周围明显纤维化;反式端侧缝合组腓肠肌萎缩不明显,肌纤维结构排列紧密完整,周围少量纤维化.反式端侧缝合组腓肠肌的平均横截面积、运动终板平均周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 148.85 ±547.18)μm2 vs.(575.05±140.51) μm2,(102.84±53.29) μm vs.(59.60 ±26.71) 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反式端侧缝合寄养可以保护大鼠失神经骨骼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杨红飞  王剑  刘立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12-913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治疗组32例)在神经阻滞基础上给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照射;Ⅱ组(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维生素B1、消炎痛等西药常规治疗,疗程10 d。结果两组间治愈率、有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阻滞基础上给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7例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且行颅内段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梳理术组)和37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术组)进行3年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颜面部麻木发生率。结果 梳理术组和射频术组术后3年有效率分别为78.4%(29/37)和73.0%(27/37),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是21.6%(8/37)和27.0%(10/37),术后颜面部麻木发生率分别为91.9%(34/37)和100%(37/3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手段,考虑到开颅手术的风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可能更合适于治疗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