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及误诊诊断.结果 4例死亡,1例出院,1例转院后治疗出院.结论 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朱斌  王晓玲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92-294,315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A与DSA误诊和漏诊颅内动脉瘤的原因,探讨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措施.方法 选择经外科手术或介入诊疗证实经多层螺旋CTA与DSA误诊和漏诊的颅内动脉瘤11例,回顾性分析其CTA及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误诊4例,漏诊7例,其中CTA误诊3例,漏诊5例5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多发动脉瘤,分别漏诊1个动脉瘤,1例首次CTA表现为阴性,3个月后复查CTA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后经DSA证实;DSA误诊1例,外院漏诊2例.结论 多层CTA与DSA误诊和漏诊颅内动脉瘤均不可避免.加强诊断医师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提高医师技术操作水平可以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冯巍  罗毅男  张扬 《吉林医学》2007,28(1):61-61,63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病例进行误诊分析。结果:6例误诊患者2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CTA及血管造影检查可早期诊断动脉瘤,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正> 夹层动脉瘤全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少见的心血管急症,其来势凶猛,进展迅速,48小时死亡率高达70%以上,由于其临床表现有胸痛、心电图异常、血压变化、脉搏减弱等,易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塞,以至误治,失去抢救机会。我院自1996年共收治5例,死亡2例,转院1例,好转出院2例,现报告典型误诊病例一例,分析误诊原因,探讨鉴别要点,提高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成功率。 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5.
崔云峰 《吉林医学》2010,31(21):3513-35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与误诊过程。结果:5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5例转到上级医院救治,结果不详。结论: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误诊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预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凶险,因其发病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本报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5例,急腹症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4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3年来收治的7例漏、误诊颅内动脉瘤的原因,认为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病变位于动脉瘤发生率较少的部位以及共有其它颅内疾病特殊症状是造成先天性动脉瘤漏误诊的原因;满足颅底脑组织挫裂伤的诊断,未进行动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增强CT检查等是创伤性动脉瘤漏误诊的主要原因。文章对防止动脉瘤的漏误诊及误诊为其它颅内疾病而致术中大出血的动脉瘤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肾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1992年5月~1999年2月收治3例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误诊,l例误诊为肾肿瘤,l例误诊为肾结石,l例误诊为急废症;阑尾炎,后经动脉造影及手术探查才得到证实,2例行肾切除,l例行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原位修复术。疗效满意.结论 肾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靠肾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也很有价值,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原因,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收治并误诊的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误诊为脑梗死患者后经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方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掌握其病理基础和病理生理特点,及时行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增强螺旋CT、MRI、主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夹层动脉瘤3例误诊分析白峰(包头铝厂职工医院)我院于1989年以来,收治3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初诊时均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后经DSA和CT扫描证实为夹层动脉瘤。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71、68...  相似文献   

11.
李嫚  刘洁云  秦雷 《中原医刊》2014,(24):71-73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和病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93例进行24 h 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并发心律失常120例,未并发心律失常7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类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20例并发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2例,房室早搏26例,房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早搏 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房扑动5例;心律失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比例较高,以窦性心律过速和房室早搏较多,其常见诱因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给予相应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浅低温(31℃-34℃)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共113例,男59例,女54例。年龄4-73岁,平均31.4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22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2例,法乐氏三联征(triad of Fallot,F3)3例,双腔右心室1例,Ebstein畸形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36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9例,双瓣置换手术(double valves replacemnet,DVR)7例。结果1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因术中暴露极差而被迫降温心脏停跳操作外,其余全为非停跳手术,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方便手术后管理,减少了心脏停跳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作为产前常规检查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我院连续对2851例孕妇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引产后尸解或生后超声心动图作为对照标准。结果:2851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27例胎儿心血管畸形,漏诊房间隔缺损1例。生后超声心动图随访或引产后尸检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瘀化痰法治疗痰瘀互阻证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09例痰瘀互阻证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通瘀化痰法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心衰计分疗效判定2组间结论一致(P>0.05);心功能疗效判定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脑钠肽变化分布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瘀化痰法治疗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能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实际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的原因及寻找诊断线索,避免漏诊,误诊。方法:对本院1986年-2000年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减退症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在确诊之前46例误诊为其它疾病;误诊为慢慢能脏疾病17例,心脏疾病11例,贫血18例。结论:成人原发性甲减多在中老年女性起病,常易误诊,应提高警惕,特别应与慢性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与贫血等作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99例IPF患者中 2 4例死亡患者临床特点、血气分析、肺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死亡患者缓解组年龄显著偏大、肺功能损害更严重。 2 4例均合并肺部感染 ,其中 8例死于冠心病、2例死于猝死、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气胸 (纵隔气肿 )。结论 :虽然肺功能损害严重提示预后不良 ,但IPF患者死亡原因大部分并非死于IPF本身 ,而是死于其合并症如感染 ,尤其是长期应用激素合并二重感染者 ,以及合并心脏病、肺栓塞、气胸等  相似文献   

17.
廖桂红  欧松敬 《华夏医学》2001,14(5):572-57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护措施。方法:分析4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18例术后近和远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早期死亡2例,1例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另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远期死亡1例,死于慢性心功能衰竭,结论:对预见性并发症予以预防监测,及时正确处理已经出现的井发症是手术成功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回顾4例垂体性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 ~ 63岁,均患有垂体瘤,均发展至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Ⅲ~Ⅳ级).4例中仅1例合并冠心病,但均出现心律失常.3例生长激素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1例尽管生长激素水平已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仍然发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阶段.垂体性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发病隐匿,患者一旦进入心衰晚期,多预后不良,因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原位心脏移植56例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Wang CS  Chen H  Hong T  Zhao Q  Ding WJ  Wang YQ  Song K  Lai H  Zhao D  Yang SG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589-1591
目的 总结分析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 5 6例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12月连续为 5 6例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包括扩张型心肌病 4 7例 ,终末期瓣膜性心肌病 2例 ,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 2例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2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例 ,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 1例 ,恶性心律失常 1例。手术按标准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19例 ,双腔静脉吻合法移植手术 37例。术后抗排斥反应治疗采用环孢素 泼尼松 霉酚酸酯三联方案。结果 手术死亡1例 ,死因为第 5次手术术后渗血不止。所有存活病例获完整随访 ,在平均 12 .4个月的随访中 ,术后1年内死亡 5例 ,1年存活率 91% ,其中死于肾功能衰竭 1例 ,慢性右心衰 1例 ,急性排斥反应 2例 ,车祸 1例。 1例术后 3年 2个月死于移植物冠状动脉硬化。存活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通过选择适当的受体病例 ,保护良好的心肌 ,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技术 ,加强术后监测与预防多种并发症 ,心脏移植可获得满意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脏复跳情况:先天性心脏病145例,后天性心脏病35例。心功能Ⅲ级或Ⅲ~Ⅳ级者占1/3。体外循环时间最短30分,最长192分,其中>100分26例。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20分,最长139分。其中>30分者35例。心脏复跳成功率99.45%。自动复跳117例(65%),电击除颤复跳63例(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