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脾动脉不同部位的栓塞治疗不同疾病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选择23例患者,肝硬化合并肝癌6例,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3例,脾功能亢进4例,男19例,女4例,对19例患者采取脾动脉主干栓塞,而后4例患者作部分性脾实质栓塞(即对部分脾段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于脾动脉主干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除1例栓塞1月后再次出血,1例历肾功能衰竭于栓塞术后48h死亡外,其余11例一年内未再次出血;6例肝癌行脾动脉主干栓塞后进行了肝癌的灌注栓塞(TACE)治疗,未发生术后上消化道出血;4例脾亢患者行脾段动脉栓塞后,第3天白细胞及血小板有明显升高,除左上腹疼痛及发热较明显外,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栓塞治疗比较安全,结论:通过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可以治疗脾亢及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且保留了脾脏功能,所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运用超选择性脾叶以下动脉栓塞法,部分病例联合低压流控法,用明胶海绵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本组46例部分脾栓塞术后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恢复正常或者基本正常,脾脏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一种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替代外科脾切除,能保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附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脾机能亢进症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管选择或超选择插入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抗生素-造影剂混悬物,栓塞部分脾脏供血动脉。结果:23例经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外周血象3个月内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脾脏显著缩小,保留了人体免疫功能。结论:部分脾栓塞术避免了手术切脾脏,保存脾脏部分功能,维持人体免疫机制。本法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且可重复治疗,是一种可替代外科脾切除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通过部分脾动脉分枝及末稍血管,使脾实质梗死,达到减弱或消除脾对血小板、白细胞的破坏及脾脏自身分泌功能。通过导管对脾的栓塞既起到切脾的效果,又可保留部分脾脏免疫功能。我科25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病人,因我们手术前后的成功护理,无一例死亡及发生严重的合并症。现将主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脾脏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机能亢进的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PVA颗粒 ,对 4 6例门脉高压肝硬化合并脾脏机能亢进的患者施行经脾动脉部分脾脏栓塞术 ,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窗内疗效并对比研究了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4 6例患者成功施行了经脾动脉栓塞技术 ,达到了临床预期的治疗目标 ,消除了脾机能亢进的症状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 2 4h即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4周后恢复正常水平保持平稳。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速度手术后明显降低 (P <0 .0 5 ) ,随访 6~ 2 1个月 ,脾机能亢进的症状未复发。结论 :部分脾脏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 ,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机能亢进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通过PSE治疗HS和ITP患儿共18例(ITP 12例,HS 6例),比较PSE前后外周血象的缓解情况。结果 12例ITP术后3个月随访,8例完全缓解,血小板>100×109/L,4例部分缓解,血小板在(70~90)×109/L,但临床无出血倾向。1年后随访,1例复发。6例HS,临床无贫血情况,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1~10年随访,血红蛋白在10 g/L以上,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维持正常水平。结论 PSE通过栓塞脾动脉分支,使部分脾脏组织缺血、梗死、机化和萎缩,减弱了脾脏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及其分泌功能,既达到与切脾相似的疗效,又具有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优点,对小年龄的HS性PSE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泼尼松治疗无效的ITP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脾动脉近端栓塞术治疗脾破裂(附2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24例脾破裂病人导管内栓塞的治疗,旨在对脾破裂的血管影像及导管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做一探讨。方法:在CT扫描的基础上,用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近端,根据脾破裂程度释放1枚或多枚钢圈行脾动脉主干栓塞。结果:24例病人均收到满意效果。结论:经导管内脾动脉栓塞治疗单纯性脾破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后的脾脏因为有侧枝供血,不至于脾坏死,从而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优于外科脾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脾动脉部分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肝癌病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过程中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观察病人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2—4周,49例肝功能改善,原有牙龈出血和鼻衄等症状大多消失,伴门脉癌栓76%(16/21)术后近期腹水减少或消失,肝功能恢复较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脾功能亢进,促进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升高,减轻门脉压力增高,提高免疫力,对肝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脾脏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等,与手术相比较,具有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较低和疗效确切等优点。已广泛地受到欢迎和好评。但是传统的栓塞方法有着相对严重的并发症,如:持续性高热、剧烈腹痛、反应性胸腔积液、甚至脾脓肿、败血症等。给病例的选择和术后处理带来一定的限制和困难。我们对此做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993年10月~1995年3月共16例(男11例,女5例),其中脾功能亢进10例(有2例为肝癌合并脾亢),血小板减少性紫瘢6例。病  相似文献   

10.
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46例和脾切除3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脾切除组(P<0.001)。结论对于腹水较多、门脉高压明显、脾脏巨大的患者不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行脾切除术较好;对于肝脏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严重障碍、高龄和伴肝癌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明胶海绵条行部分性脾栓塞术6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32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2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栓塞范围40.0%~80.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及肝功。结果:检塞术后3d、2w、4w复查血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d、4w复查肝功,肝功能呈一过性损害。栓塞范围40.0%~70.0%54例,出现少量腹水8例,左侧少量胸腔积液9例,胸腹水6例,胸水伴左下肺炎1例;栓塞量70.0%以上8例,出现左侧胸水、腹水及腹膜炎2例,左侧胸水、左下肺炎1例,左侧胸水、大量腹水伴左膈下脓肿1例,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结论: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所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安全,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术后1w、1个月、3个月、半年、1年、2年复查血象,观察疗效。结果:84例中,术后显效58例(69%),良好16例(19%),进步7例(8%),无效3例(4%)。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效果和优势。方法:13例肝硬化伴脾亢的患者行经脾动脉大部栓塞术,并比较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脾栓塞为50%-80%,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4、板计数明显上升,患者术后体力,精力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无损害。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伴脾亢的有效方法,安全,损伤小,且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使肝硬化患者能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以栓塞出血动脉。于麦氏点局麻下经皮穿刺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无污染、无溶血的积血可以回输。术后3、6个月分别作B超、CT、^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供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G3水平。结果 本组35例创伤性脾破裂,经PSE后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形态、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选择性地对创伤性脾破裂行PSE,其止血可靠、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 110例 ,经导管动脉栓塞 (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 ,分 1~ 3次达到控制目的。脾栓塞采用 35 5~ 5 0 0 μmPVA微粒 ,脾下极动脉超选部分性脾栓塞。采集每次脾栓塞术前、术后资料 ,包括症状、体征、外周血象、增强CT ,上消化道内镜所见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共行部分性脾栓塞 172例次。栓塞范围 30 %~ 6 0 %。栓塞后有 134例次出现发热 ,持续 3~ 30d ,12 6例次出现腹痛 ,其中 2 7例次需用强效止痛药物。少量胸腔积液 6例次 ,保守治疗后消失。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 2 4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BPC)开始升高 (P <0 .0 5 ) ,末次栓塞后 3个月白细胞维持在正常值为 6 7例 ,BPC维持在正常值为 82例。术后食欲、体能以及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均有所改善。结论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能有效改善血象 ,提高机体免疫力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12例经临床证实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全部患者于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栓塞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增高,且与栓塞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是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最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内科用药无效情况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用PVA微粒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并于栓塞术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血小板平均计数(236.46±107.42)×109/L,术后2年血小板平均计数(201.36±71.36)×109/L。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有效病例血小板相关抗体下降,以PAIgG下降明显。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自1995年以来,采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及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E)和(PSE)治疗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和牌功亢进的肝癌,取得了良好效果。就其方法、疗效及价值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0例。7例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在接受介入治疗,3例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男吕例,女2例,年龄35~68岁。10例均有脾大、门脉高压。脾功亢进9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8~4.6)×10’几血小板(46~72)×10’/L,食道静脉曲张百例,有呕血史2例,腹水4例。1.2方法对肝癌,于肝血管造影后,将导管…  相似文献   

19.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亢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02.12到05.4间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的19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材料,方法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加用庆大霉素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近期有明显升高,其中血小板较为持久和显著。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录更优的脾栓塞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部分性脾栓塞患者,其中16例有意识地采取双次栓塞(首次为半量预栓塞),余20例为传统的单次中量栓塞,分析比较两者的术后情况,结果:双次栓塞的患者耐受性好,栓塞量易控制、术后反应与并发症较轻,脾脏形态及外周血液呈渐进性转变,且较长时间维持正常水平。结论:对部分有条件的患者行双次栓塞,能更好地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