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泪小管栓塞联合中药氧气雾化在干眼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泪小管栓塞治疗,n=43)与观察组(泪小管栓塞联合中药氧气雾化治疗,n=43)。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在采用泪小管栓塞联合中药氧气雾化治疗后,其相关症状评分、临床指标、不同时间段眼红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干眼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泪小管栓塞联合中药氧气雾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相关症状,提升其泪膜功能,降低泪液炎性反应,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泪点栓治疗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5月本院收治的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患者59例(118只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A组30例(60只眼)和观察B组29例(58只眼),观察A组采用上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点栓治疗,观察B组采用上泪小点植入临时性自溶性泪点栓,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点栓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BUT、Schirmer-Ⅰ明显高于治疗前,FL及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BUT、Schirmer-Ⅰ、FL及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B组(P〈0.05)。结论采用泪点栓可显著改善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上泪小点植入临时性自溶性泪点栓,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点栓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顽固性干眼症采用泪道栓塞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50例(80眼)顽固性干眼症患者作研究对象,均采用泪道栓塞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对本组患者复查6个月,客观检查有改变,主观症状显著改善,人工泪液使用次数明显减少,随访1年,多停用。本组80眼显效率为85%,有效率为15%,总有效率100%。1周内轻微溢泪6眼,轻微水肿8眼,无其它不适。治疗前后STT、BUT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干眼症采用泪道栓塞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眼表超声雾化与局部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超声雾化组和局部人工泪液组,各30例,治疗全过程给予用药护理、眼部护理、生活与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疗效和症状评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但超声雾化组症状缓解率高达86.67%,明显优于人工泪液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雾化组的干涩感、眼红、眼疲劳、异物感、视物模糊症状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人工泪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眼表超声雾化结合综合护理治疗干眼症优于局部人工泪液,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护理干预是中药眼表超声雾化治疗干眼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三剪法泪小点成形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治疗泪小点狭窄及膜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泪小点狭窄及膜闭患者在显微镜下行三剪法泪小点成形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术,保留人工泪管1个月,术后点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眼水。结果术后1个月拔管后,泪小管引流通畅无泪溢57例,治愈率95%;6个月复查时泪小管开口通畅无泪溢症状者55例(91.7%)。结论显微镜下三剪法泪小点成形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治疗泪小点狭窄及膜闭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好、成功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泽岚 《云南医药》2013,(2):97-100
目的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性相关性干眼症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我院门诊诊治的165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的临床与诊治资料。依据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河高度、睑板腺功能检查(MGD评分)、角膜染色以及干眼症状评分等方法明确睑板腺功能障碍与干眼症的相关关系。结果针对睑板腺局部治疗后患者干眼的临床症状与各项试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MGD评分可快速确诊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对于脂质缺乏型干眼,单纯补充人工泪液的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改善症状,需同时合并睑板腺的局部治疗,才能有效治疗这类干眼症。  相似文献   

7.
魏波 《医药导报》2012,31(12):1584-1585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泪小点切开扩张术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膏治疗伴有流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就诊的泪小点膜闭患者68例87眼,先行改良泪小点切开扩张术切除增殖膜,然后局部注入复方妥布霉素眼膏,连续5~7 d。结果手术后1周有效81眼(93.1%),手术后3个月无溢泪症状者76眼(87.4%)。结论改良泪小点切开扩张术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膏治疗有溢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泪小点成形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治疗泪小点膜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41例(45只眼)泪小点膜闭患者在显微镜下了泪小点成形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术。保留人工泪管3~6个月。结果术后3~6个月拔出人工泪管,共治愈42只眼(93.3%),有效2只眼(4.4%)。结论显微镜下泪小点成形联合人工泪管植入治疗泪小点膜闭是一种效果好,成功率高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LASIK术后应用人工泪液预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对734例患者(1447眼)行LASIK,观察组(369例,725眼)术后滴用泪然滴眼液(右旋糖苷70滴眼液),每日4次,而对照组(365例,722眼)术后不用泪然滴眼液,其余常规处置二组相同。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均进行泪液学检查,以资对比。结果术后滴用泪然滴眼液组的Schirmer值,BUT值均优于未滴用泪然滴眼液组,术后两组的Schirmer值.BUT值均差于术前。结论LASIK术后应用人工泪液来预防、治疗干眼症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普拉洛芬联合贝复舒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3例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实验组给予普拉洛芬联合贝复舒治疗,均治疗15 d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0.05;实验组BUT平均(5.77±0.76)s高于对照组BUT平均(3.98±0.75)s,t=12.0292,P<0.01.结论 普拉洛芬联合贝复舒治疗干眼症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消除炎性介质和加速角膜上皮再生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在缩短治疗疗程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莉莉  周莉  徐唐  周群 《江苏医药》2012,33(5):574-576
目的探讨眼干燥综合征(干眼症)的相关因素和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干眼症患者218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A组,常规给予病因治疗、泪液治疗及系统的临床干预)和对照组(B组,仅常规给予病因治疗和泪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泪液功能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染色检查(FL)和自我测评等指标。结果视频终端综合征或看书为干眼症相关的主要因素,占45.41%(99/218),其次分别为闭经或泪腺萎缩老化占37.16%(81/218),眼表手术或用药占33.49%(73/218),户外工作或户外运动者占29.36%(64/218),佩戴隐形眼镜占21.56%(47/218),饮食结构(维生素A缺乏)占7.34%(16/218)。A组SIT、TBUT、FL和自我测评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科学、有效的实施临床干预能减轻干眼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明地黄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明地黄汤,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明地黄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几丁糖与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干眼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几丁糖组和人工组,几丁糖组35例患者行3%几丁糖滴用治疗,人工组30例患者采用人工泪液局部滴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治疗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几丁糖组患者治疗后泪液分泌量4.8±3.7mm,泪膜破裂时间3.7±2.0s,明显优于人工组患者2.5±2.8mm泪液分泌量,2.9±1.6s泪膜破裂时间,P<0.05;几丁糖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与人工组76.7%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几丁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泪液分泌,加速泪膜破裂,在治疗干眼症上具有十分不错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的效果,并且分析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12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86例,采用泪道栓塞术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查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泪膜破裂的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48例患者治疗有效,仅有3例治疗无效,并且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参数指标相比治疗前有着很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在干眼症的治疗中应用泪道栓塞术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势雄兔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改变和结膜、泪腺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局部应用雄激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雄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干眼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干眼组和治疗组行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制作干眼模型。分别于去势前和去势后1、2、3、4、6、8、12周检测各组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虎红染色;测定去势前后血清睾酮含量;同时应用光镜进行结膜、泪腺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治疗组去势后4周给予3%睾酮点双眼。结果实验6周后治疗组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与干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应用睾酮治疗对血清睾酮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组泪腺及结膜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是造成干眼的原因之一,局部雄激素治疗对该型干眼有效且对全身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Terry MA 《Drugs & aging》2001,18(2):101-107
Dry ey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s a condition with a multitude of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a wide spectrum of severity. The complex tear film is made up of layers of oil, aqueous and mucin, produced by the meibomian glands, main and accessory lacrimal glands, and by the goblet cells, respectively. Alteration in the normal function of any of these structures by disease, trauma or the environment can cause dysfunction of the tear film and result in the symptoms of dry eye (such as burning, grittiness and blurred vision). Normal lid anatomy and closure is critical to prevent evaporation of the normal tear film. The mainstay of current therapy is augmentation of the tear film with artificial tears and ointment. More severe cases of dry eye may require occlusion of the tear drainage system with plugs or electrocautery scarring. Good lid hygiene is also important for tear film health. A new paradigm of dry eye as a subclinical inflammatory disease has recently been suggested,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reatment with topical cyclosporin formulations are encouraging. The next few years promise exciting advances and relief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is chronic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干眼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干眼症的预防与诊治。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5月于我院眼科门诊以干眼症状就诊的患者335例进行Schirmer test检测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对患者性别、出现症状的季节、屈光不正与否及每天视屏幕的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35例患者中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为195例,确诊为干眼症的比率在春季最高;屈光不正患者较非屈光不正患者中确诊为干眼症的比率高;每日注视屏幕时间长的患者确诊为干眼症的比率较高。结论综合考虑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干眼症的预防与诊治。  相似文献   

18.
李芳  刘月君  邓小芬 《安徽医药》2017,21(12):2295-2298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0(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8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每次1滴,每天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明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泪液基础分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泪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长度、BUT及FL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和16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少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和TNF-0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下调患者泪液中IL-1 β和TNF-α水平可能与以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建仓  周亚莉 《河北医药》2007,29(7):655-657
目的 观察去势雄兔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变化、泪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和局部应用环孢霉素A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雄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干眼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后2组行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制作干眼模型.治疗组去势后4周给予1%环孢霉素A点双眼,分别于去势前和去势后1、2、3、4、6、8、12周检测各组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虎红染色;同时应用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泪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FasL的表达.结果 实验6周后治疗组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与干眼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9.08,P<0.01;t=6.93,P<0.01).12周后,治疗组Fas、FasL阳性目标平均光密度值较干眼组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泪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中Fas、FasL蛋白阳性平均光密度值与细胞凋亡数都成正相关(r=0.737,P<0.01;r=0.667,P<0.01).结论 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是造成干眼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泪腺上皮细胞Fas、FasL的增加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局部环孢霉素A治疗对该型干眼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