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的心电图(EC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排除心脏病史的250例ACVA患者,对其心电图改变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50例ACVA患者中发现ECG异常者203例(81.2%),急性脑梗死(CI)患者153例,急性脑出血(CH)患者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5例;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为ST-T改变、U波增大、Q-T间期延长、Q波、心律失常等.随着病情的加重心电图异常率越高(P<0.001).结论:ACVA患者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项目越多.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可随着随着病情的平稳而好转,在临床上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莉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893-893,892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心电图(EC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72例AP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ECG异常改变者199例,异常率为53.49%,ECG正常者173例(46.51%)。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ECG异常1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84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90.995);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降低和T波的改变等。结论AP常伴有ECG的异常改变,ECG监测对判断AP的病情发展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6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即刻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外伤患者早期ECG异常改变86例,占81.1%,正常加例,占18.9%。异常的86例中32例病情恶化,其中7例死亡,死亡者ECG有多项异常改变。结论颅脑外伤者的心电图异常,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ECG变化异常可作为判断急性脑外伤早期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指导临床早期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和梗死面积与心电图(ECG)改变的关系。方法给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CG检查,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GSP)分型和梗死面积分型,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LACI)组患者的ECG异常率分则是:95.5%,80.4%,62.5%和48.5%,TACI组和PA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5~0.01);大中面积梗死组(83.7%)的ECG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60.4%)和腔隙性梗死组(53.2%)(P〈0.05~0.01);小面积梗死组的ECG异常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5)。OCSP和梗死面积分型亚型组出现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病情重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ECG异常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心电囤(EC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采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ECG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QRS低电压、T波改变、STT段降低和心房纤颤等改变。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减,随着基础代谢的改善,甲减症状的减轻,心脏损害得到改善,ECG也随之恢复。结论 甲减患者常伴有ECG的异常改变.ECG监测对判断病情发展及给予相应处理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可导致“脑心综合征”[1]。急性缺血性脑梗塞并发急性心肌梗塞(AMI)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现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梗塞并发AMI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4例病例均选自我院1990~1997年4月住院治疗的98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64.3岁,其中60岁以上者为11例。诊断标准: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突然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经头颅CT或头颅核磁共振(MRI)证实。AMI;心电图(ECG)进行性改变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并对脑出血及脑缺血组患者分别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白细胞增高共29例,正常51例。脑出血组28例中有20例(71.43%)白细胞升高,脑缺血组52例中有9例(17.31%)白细胞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白细胞增高组病死率29.63%,白细胞正常组病死率2.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肢瘫及神经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增高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白细胞水平对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海珍  代勤  王金婷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00-1201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的心电图(ECG)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被确诊为APE患者的EC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ECG改变29例(87.88%),其中T波倒置17例(58.62%),SI QIII TIII 7例(24.13%),SI TIII(SI QIII)6例(20.69%),窦性心动过速6例(20.69%),ST段改变(抬高或下移)4例(13.79%),右束支阻滞4例(13.79%),电轴右偏1例(3.45%),顺钟向转位1例(3.45%),肺型P波1例(3.45%)。结论 APE的ECG改变呈一过性及多变性,虽属非特异性但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ECG改变,则有助于APE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陈文奕  张泽林 《海南医学》1999,10(4):228-228
心血管改变是尿毒症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的首位死因。本文综合国内各地报道的资料较完整的446例ECG分析,试图了解尿毒症患者常见ECG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发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述。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依据国内文献报道,统计各家符合1977年北戴河肾病座谈会临床诊断标准尿毒症患者共446例。这些患者均为住院在行保守治疗或准备实施透析治疗的病人。其中男267例,女179例;其原发病因:慢性肾炎322例(占72.2%),慢性肾盂肾炎sl例(占11.4%),梗阻性肾病17例(占3.8%).高血压肾病12例(占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病变部位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于接诊或入院2-48h内行心电图(ECG)检查,1-4d内行头颅CT定性和定位。结果:240例中心电图异常者198例,占82.5%,以缺血性ST-T改变最为常见,其ECG异常改变与脑血管病病变性质无相关性(P>0.05),但各病变部位的ECG异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有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其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与病变部位及有无意识障碍有关,与病变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西宁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资料。结果: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6例(58.5%)出现ECG异常。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异位心律失常及传导异常改变。ECG异常与脑梗死部位、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ECG)改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了246例UA患者胸痛发作时标准12导联ECG的变化,观察了ST段压低、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无ST-T改变4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分析了ST段压低对UA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胸痛发作时ECG有ST段压低81例(32.9%)、ST段抬高20例(8.1%)、T波倒置28例(11.4%),无ST-T改变117例(47.6%)。ST段压低组AMI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为19.8%,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5.0%)、T波倒置组(7.1%)和无ST-T改变组(1.7%)(P<0.01),后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ST段压低对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包括AMI、心脏性死亡和难治性心绞痛)的阳性预测值为23.5%,阴性预测值为92.7%。校正年龄、性别、心绞痛分级等因素后,胸痛发作时ST段压低仍是UA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MI和心脏性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约为8.0(P=0.0012)。结论 胸痛发作时ST段压低是UA患者近期内发生AMI和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CG是除生化指标外对UA进行危险分层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 (ECG)改变的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资料。结果  2 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14 8例 (70 .5 % )出现ECG异常。ECG异常主要表现为ST -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失常、传导异常等改变。ECG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有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监察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惠祥 《河北医学》2013,(6):903-90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并络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8侧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心电图异常者122例(72.62%),心肌酶谱异常者85例(50.60%),不同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O.05);不同部位、不同意识状态下出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P〈O.05);有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72.心肌酶谱异常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关系不大,与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可以反映病情程度及预后,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咏雪 《中外医疗》2011,30(29):155-15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给予1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监测,心理护理、生活综合护理。结果126例中痊愈106例(84.13%),好转17例(13.49%),转手术2例(1.59%),死亡1例(0.79%)。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心理.生活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β)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TNF-α、IL-1β和IL-2的水平,并分析三个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MAP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1),IL-2水平下降(P〈0.01),以SAP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下降,IL-2水平升高。结论动态观察AP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2的水平变化,对SAP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伴有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内皮素(ET)值,探讨HbAl。和ET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9例伴有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与63例健康成年人,分别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中HbAlc和ET值.并~根据HbAlc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bAlc升高组和HbAlc正常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组HbAlc和ET检测结果为(7.92±1.27)%、(81.0±11.1)pg/mL,对照组HbAlc和ET检测结果为(5.17±0.58)%、(48.0±8.2)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HbAlc升高患者较HbAlc正常患者病情重,愈后差,两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结论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HbAlc和ET变化有助于患者病情诊断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志平  罗阳  张雪  府伟灵 《重庆医学》2007,36(24):2547-2549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2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监测;cTnT、cTnI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73.8%)和cTnI的阳性率(66.7%)显著高于心肌酶谱各项目(P〈0.05):肌酸激酶(CK)47.4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1.28%、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31%、乳酸脱氢酶(LDH)42.31%、d羟丁酸脱氢酶(d—HBDH)44.87%。cTnT和cTnI阳性组EcG正常率5.26%,9.62%)明显低于阴性组(71.43%,57.69%)(P〈0.05)。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cTnT和cTnI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测定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炎的指标;同时cTnT和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进展的观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胰外损害情况。方法:对19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胰外损害发生率。结果:19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71例(37%),合并呼吸系统损害44例(24%),并发心肌炎3例(1.6%),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3.2%),肠梗阻7例(3.7%),肠穿孔1例(0.5%),肾功能衰竭1例(0.5%),胰性脑病1例(0.5%)。结论:急性胰腺炎常合并胰腺多种器官损害,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瞳孔改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指导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血肿的瞳孔改变占86.2%,脑挫裂伤占42.5%,原发性脑干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占87.5%;而且瞳孔的单双眼改变和对光反射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近80%发生瞳孔改变,正确观察和判断这些改变,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