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4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机完成^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脉CT造影(CTCA)。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采用标准二日法,首日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及CTCA。腺苷按患者体质量以0.84mg·kg^-1·min^-1经静脉泵匀速给药,CTCA使用标准自动对比剂跟踪扫描程序完成。通过专用融合软件将心肌血流灌注与冠脉三维成像图融合,评价心肌缺血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结果40例患者,CTCA正常20例,异常20例;120支冠脉中共检出33支病变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5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脉9支。心肌灌注显像正常22例,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18例。SPE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图像显示供血区心肌血流灌注正常且无狭窄冠脉占总的无狭窄冠脉的92.47%(86/93),狭窄〈75%的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阳性率占42.86%(6/14,例),狭窄〉75%或闭塞冠脉中,其供血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占92.31%(12/13,例)。120支冠状动脉中20.83%(25/120,支)的病变冠脉为“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测出27例患者中25.93%(7/27,例)有无狭窄病变的冠脉导致心肌缺血;使15.38%(2/13,例)冠脉病变患者免除有创性诊断检查;指导对42.86%(6/14,例)的狭窄〈75%冠脉行药物治疗或冠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为1支狭窄〉75%的冠脉无需行血管重建术提供依据。结论SPECT/CT心肌灌注和CTCA融合显像可确定“功能相关冠脉病变”,可提供综合信息诊断冠心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核素显像心肌灌注缺损与CTCA示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不同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探讨和评价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行CTCA和MPI患者478例。按目测法将CTCA所示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成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管腔闭塞,将MPI结果分成灌注正常和灌注缺损,分别在病例和血管水平统计各组灌注缺损的发生率。以MPI为参考标准,将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冠脉狭窄程度判定界值设为≥50%或≥75%,在病例水平和血管水平上确定该方法的诊断效能。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χ^2分割法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78例患者中58例出现MPI灌注缺损。无论按病例水平还是血管水平分析,各组灌注缺损发生率有随冠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趋势(χ^2=116.62和483.83,P均〈0.05)。在病例水平上分析,当判定界值为≥50%或≥75%时,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62.1%(36/58)或34.5%(20/58)(χ^2=8.84,P〈0.05)、84.5%(355/420)或97.1%(408/420)(χ^2=40.16,P〈0.05)、35.6%(36/101)或62.5%(20/32)(χ^2=7.19,P〈0.05)、94.2%(355/377)或91.5%(408/446)(χ^2=2.18,P〉0.05)、81.8%(391/478)或89.5%(428/478)(χ^2=11.66,P〈0.05);在血管水平上分析,判定界值为≥50%或≥75%时,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8.8%(40/68)或30.9%(21/68)(χ^2=10.73,P〈0.05)、95.9%(1768/1844)或99.0%(1826/1844)(χ^2=36.72,P〈0.05)、34.5%(40/116)或53.8%(21/39)(χ^2=4.59,P〈0.05)、98.4%(1768/1796)或97.5%(1826/1873)(χ^2=4.14,P〈0.05)、94.6%(1808/1912)或96.6%(1847/1912)(χ^2=10.31,P〈0.05)。结论心肌灌注缺损的发生率随冠脉狭窄程度增加有升高趋势。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佳。当判定界值为≥75%时,其阳性预测值较判定界值为≥50%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源C T“双低”成像在冠状动脉桥血管检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低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其中20例患者进行了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 )检查。两位评价者评价桥血管的CTA图像质量和是否存在显著狭窄(≥50%)和闭塞,以CAG为参照标准,评价CCTA诊断桥血管显著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38例患者共评价76支桥血管,按照分段,评价387段桥血管,可诊断的血管段达到99.5%(385/387)。20例造影患者中以CAG为参照标准,CCTA诊断桥血管显著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100%(4/4)、97.6%(40/41)、80.0%(4/5)和100%(40/40)。CCTA准确诊断了9支闭塞的桥血管。结论双源CT“双低”扫描方案对于桥血管检查具有可行性,该扫描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碘负荷而保证诊断所需图像质量。对桥血管显著狭窄和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以及两者联合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价值.方法:189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CT冠状动脉成像以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CS、CT-CA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符合率,并记录有效X线剂量.结果:18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56例(82.5%),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采用钙化积分250分作为诊断阈值,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9%(67/156)和96.9%(32/33).CTCA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153/156)和72.7%(24/33).CS和CTCA联合时,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150/156)和87.9%(29/33).结论:钙化积分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特异度;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敏感度;CTCA联合钙化积分扫描可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飞行人员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名临床怀疑冠心病的飞行人员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检查和常规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检查,以CCA为金标准比较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10例飞行人员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双源CTCA与CCA 检查,双源CTCA图像优良率为96.3%.CTCA发现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7例,其中2例同时存在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冠状动脉正常2例.7例患者的CTCA图像上15个冠状动脉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以CCA为金标准,双源CTCA诊断冠状动脉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8.2%、98.4%;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0.0%、99.2%、98.4%.双源CTCA与CCA显示冠状动脉节段病变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χ2=0.50,P=0.4795).结论 双源CTC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估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管壁斑块情况,并能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等,对于安全可靠地诊断飞行人员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冠状动脉造影(CTCA)、MR冠状动脉造影(MRC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同期行CTCA、MRCA及CAG检查的患者30例,参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判标准,将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分为轻度狭窄(50%~75%)和重度狭窄(76%~100%),以CAG结果为标准,采用Kappa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CTCA、MRCA显示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CTCA/MRCA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3%/85.40%、93.73%/86.14%及90.80%/84.52%,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为88.86%(Kappa=0.163,P<0.05);评价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87%/84.85%、94.54%/83.33%及90.46%/82.75%,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为85.24%(Kappa=0.185,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评价,CTCA优于MRCA,应作为首选方法,但二者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二甲氧丙基膦基乙基)-乙氧乙胺]-[二(氧-乙氧乙基)二硫代氨基]锝氮配合物(^99Tc^m-N-DBODC5)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岁]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同一患者随机分配进行^99Tc^m-N-DBODC5和^99Tc^m-MIBI运动-静息MPI检测冠心病及病变血管,2种显像剂的MPI在1周内完成,并在4周内行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99Tc^m-N-DBODC5和^99Tc^m-MIBIMPI结果分别与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不同显像剂诊断效能的比较行χ^2检验.结果 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中,CAG阳性29例,阴性17例.^99Tc^m-N-DBODC5和^99Tc^m-MIBI 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均为86% (25/29),特异性分别为88%(15/17)和65%(11/17),两者诊断冠心病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138支冠状动脉血管中,CAG阳性48支,阴性90支.^99Tc^m-N-NDBODC5与^99Tc^m-MIBI MPI诊断病变血管效能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3.79,P>0.05).诊断冠心病方面,^99Tc^m-N-DBODC5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3),^99Tc^m-MIBI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结论 ^99Tc^m-N-DBODC5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心肌灌注显像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并与单一MPI或CTCA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纳入120例怀疑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58)和非糖尿病组(n=62),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腺苷负荷/静息MPI和CTCA,并均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以CAG、CAG联合MPI作为标准评价单一MPI、CTCA、MPI结合CTCA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8%、86.15%、90.80%、91.89%、88.89%.非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91.43%、92.47%、94.74%、88.89%,均高于单一MPI或CTCA的诊断效能.结论 MPI结合CTCA评价2型塘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其诊断“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明显高于单一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46例由于胸痛、胸闷就诊的患者,分别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MDCTCA共检查节段586个,直径在1.5mm以上有504个,检出狭窄程度≥50%的28例,漏诊1例,误诊2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6.3%(26/27例),特异性为89.5%(17/19例),准确性为93.5%(43/46例),阳性预测值为92.9%(26/28),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CA具有无创、安全、经济且操作简便的优点,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 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电子束CT(EB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CAC)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价冠心病(CHD)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50例均为临床疑诊或确诊为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BCT、MP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0例患者共84支血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CAD)(狭窄>50%),其中14例为单支病变,8例为双支病变,18例为三支病变,另有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BCT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83%、80%及82%,MPI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80%及84%,EBCT与MPI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C血管供血区出现心肌缺血者达65%。结论CAC是预测CAD的有价值指标。在有症状的人群中EBCT检出CAC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MPI相似。有症状人群中检出CAC患者多有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为早期诊断冠心病,应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心肌灌注显像(MPI)与64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可疑和确诊CAD患者(疑诊43例,确诊9例)进行MPI检查,并均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64层MSCT检查.MPI结果分析采用17节段5分制,获得运动负荷显像灌注总积分和静息显像灌注总积分,两者差值大于1为心肌缺血,判断为阳性.MSCT结果主要以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中至少有1支血管管腔狭窄≥50%判定为阳性.以CAG结果为诊断CAD的"金标准".采用SPSS 13.0软件,用Kappa值检验2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 MPI和MSCT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6.7%(26/30)、77.3%(17/22)、83.9%(26/31)、81.0%(17/21)、82.7%(43/52)和83.3%(25/30)、86.4%(19/22)、89.3%(25/28)、79.2%(19/24)、84.6%(44/52);MPI和MSCT对病变血管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是74.5%(38/51)、81.0%(85/105)、65.5%(38/58)、86.7%(85/98)、78.8%(123/156)和90.2%(46/51)、88.6%(93/105)、79.3%(46/58)、94.9%(93/98)、89.1%(139/156),2种方法诊断CAD和病变血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4和0.21,P均>0.05).MSCT评价病变血管轻度、中度和高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76.5%(13/17),78.3%(18/23)和89.6%(43/48).MPI和MSCT诊断CAD的效能相近,Kappa值为0.64(<0.75).25例2种方法均阳性患者,96.0%(24/25)确诊为CAD;18例均阴性的患者,83.3%(15/18)可排除CAD.结论 MPI和MSCT均为筛选、诊断CAD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但信息互补,不可替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一静息MPI在冠状动脉狭窄50%一75%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AG显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主要血管狭窄在50%~75%间,且所有主要血管狭窄程度不超过75%的患者,在造影前后2周内行运动一静息MPI。共纳入患者244例(男178例),平均年龄(57±10)岁。负荷试验采用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于运动高峰静脉注射显像剂”Tc^m-MIBl925MBq,1~1.5h后行运动心肌断层显像,间隔48~72h后行静息心肌显像。在断层图像上有2个不同断面、连续2个层面在同一部位出现可逆性的稀疏或缺损诊断为心肌缺血;出现不可逆性稀疏或缺损诊断为心肌梗死;当MPI无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为正常。分析运动一静息MPI结果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抉择的影响。采用X。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现狭窄在50%~75%间的冠状动脉340支。运动一静息MPI正常的患者207例(84.8%),心肌缺血33例,心肌梗死3例,梗死合并缺血1例。共发现61个缺血节段、9个梗死节段,涉及43支病变血管的供血区。共14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例行CABG,其余227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按照MPI结果分组:MPI阴性组207例,9例采取介入治疗,其余采取药物治疗;显像阳性组37例,29例行药物治疗,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组患者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P=0.001)。结论对冠状动脉狭窄50%~75%的患者,放射性核素MPI是判断有无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可以了解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SPECT/CT完成同机核素MPI和CTCA,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心肌桥(MB)对心肌血液供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间294例以胸闷、胸痛或心悸为主要症状、接受MPI及同机CTCA检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出冠脉MB患者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32~85(55.4±16.6)岁]。统计MB和缺血发生部位;将MPI和CTCA图像进行融合,对融合图像上MB.壁冠脉穿行心肌缺血区域、且CAG证实该区域供血冠脉不存在粥样斑块所致管腔狭窄者,判定心肌缺血为MB所致。利用z。检验比较不同部位MB引发心肌缺血改变的发生率差异。结果49例冠脉MB患者中,MB位于前降支近段3例,前降支中段34例,前降支远段4例,间隔支3例,回旋支远段2例,中间支I例,右冠脉近中段2例;MPI显示心肌缺血41例(缺血部位46处),其中心尖部3例,前壁心尖部5例,前壁中部17例,间隔心尖部4例,前间隔中部3例,前侧壁中部2例,下侧壁中部2例,下侧壁基底段4例,下壁近心尖部3例,下壁基底段3例;融合图像示MB引发的心肌缺血有32例,其中23例由前降支中段MB所致。MB位于好发部位组(前降支中段,34例)与非好发部位组(15例)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67.6%(23/34)和60.0%(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结论左冠脉前降支中段是MB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MB引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MPI/CTCA融合影像可同时探测心肌缺血和冠脉MB的部位,判断MB对心肌血液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64 CTCA)对心肌桥(MB)和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 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27例患者资料,测量CTCA发现MB的长度、厚度和MCA狭窄程度,与CAG表现对比分析。结果 527例患者经64 CTCA检出MB 118例(22.4%),而该118例MB患者经CAG仅检出48例(9.1%),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 CTCA发现MB的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6.1±2.5)mm、(2.5±1.6)mm,MCA狭窄程度为(47.3±11.3)%;与CAG检出的MB长度与MCA狭窄程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 CTCA对MB和MCA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