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前不同备皮方法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 将53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术前2 h清洁局部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 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作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试验组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数、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2 h内清洁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系统性微生物干预处理措施对预防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方法抽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200例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后,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调查相关流行病学对骨科清洁手术感染预防的影响。结果非干预组SSI发生率1.5%,干预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发生SSI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株、革兰阴性菌2株,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有一定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及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手术室内环境、无菌操作不规范等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针对骨科清洁手术,围术期应采取科学的预警手段以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0月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327例,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6.67%,其中年龄>55岁、肥胖、Ⅱ、Ⅲ类手术切口、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在夏季手术、有糖尿病、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两个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独立因素,按照其价值大小排列:术前未抗菌药物使用、有糖尿病;根据表中相对危险度可得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切口感染2.217倍,而存在糖尿病则可以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1.475倍。结论影响腹部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独立因素有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否有糖尿病,在预防上做应加强切口无菌干预以及患者全身的护理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0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进行二次分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9例,感染率为3.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量、人员流动、器械清洁状况、无菌操作、手术室消毒状况、手术室温度、手术室相对湿度、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以及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室温度、无菌操作情况以及器械清洁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护理,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方式及时间,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术前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或抗菌皂液沐浴或擦拭清洁手术部位;当手术野毛发较粗长、确需去除时,在术前即刻用不损伤皮肤的电动发剪剪毛。结果使用有消毒性能的清洁剂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和手术前即刻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达到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结论彻底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和术前即刻去毛,能有效减少局部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285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如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参与人员、术前用药、麻醉方式等进行汇总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从单因素中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85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9%,前3位感染因素依次为手术室参观人员>3人、Ⅲ类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到位,感染率分别为41.9%、35.5%、32.8%;影响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单因素有非层流手术室、参观人员多(>3人)、手术时间长(>4h)、手术结台、Ⅲ类切口类型、外来手术器械、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隔离不严格、术中未应用抗菌药物、皮肤消毒不严格、患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空气菌落多(≥500CFU/m3)、医疗废物未处理(P<0.05),其中非层流室、接台手术、手卫生消毒、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结论在手术室中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7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720例手术患者有2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92%;经对比发现,自身因素中性别、年龄、体质数、术前有无并发症、术前有无放疗、化疗、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相关;手术因素中是否接台手术、手术持续时间、缝合人员与切口感染相关;用药因素中围手术期未用药或未严格用药与切口感染相关.结论 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预防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室为有效地预防手术期感染的发生 ,需从以下环节予以重视。1 患者、手术人员的着装医务人员更衣前更鞋、戴帽。主要是防止将鞋上的泥土、脱落的头屑及头发落在刷手衣裤上 ,带入手术间内。患者在术日更换清洁衣服推入手术室。2 患者术前身体皮肤的准备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几日清洗皮肤 ,逐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数。术前 1d去除毛发 ,注意不要划破皮肤。如果皮肤表面有破口 ,为细菌进入人体引起伤口感染提供机会。若皮肤有感染迹象 ,诸如疖、小脓疱疹等应向术者汇报 ,考虑手术延期进行。3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消毒每天手术结束后 ,要进行彻…  相似文献   

9.
运用PDCA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顺序循环进行,实现了预防手术感染,及时发现感染苗头,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成功避免了多次手术感染发生,报道如下. 1控制措施 1.1制定手术室感染控制计划 在手术室常规感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中环节感控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制定洁净手术室管理制度、访视制度、报告制度、消毒灭菌等核心制度.计划每日对开展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从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患者血糖水平、风湿病史、潜在感染症状、术间净化时间、术间温湿度、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监测、备皮方式和时间、术前用药和时间、手术皮肤消毒范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间人员数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护理管理,降低感染.方法 对医院骨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的骨科手术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6例患者共发生手术切口J感染18例,切口感染率为1.94%,462例骨科急诊手术患者中,伤口感染15例,感染率为3.25%,464例择期手术患者中,感染3例,感染率为0.65%;切口感染的原因与环境质量、手术时间、伤口污染情况、术前住院天数、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等因素有关.结论 针对各个环节的各种因素,做好骨科手术患者术前预防和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影像手术间脊柱手术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手术感染率。方法实施科学的CT手术间感染控制及完善CT扫描机清洁消毒措施,进行CT手术间专业人员岗前培训,规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检查消毒流程,落实术前术后患者检查治疗措施,严格执行术中无菌操作等控制措施。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5月366例CT手术间完成的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0.27%。结论建立科学的手术感染预防管理制度,加强各级人员的培训,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外来器械管理、完善患者术前术后检查治疗等相关围术期预防感染措施,对降低脊柱内固定手术的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同时总结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所选的458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2例,发生率为4.80%.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性质、手术地点、参观人员、手术时间、接台手术等因素,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术中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超过3h、接台手术是造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应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以确保患者术后安全.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镜手术备皮与不备皮的细菌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备皮对膝关节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观察组不备皮,对照组常规术前1天备皮,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当日,对照组患者于术前1天肥皂水清洗,然后用清水冲洗洁净,更换清洁衣服,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在手术部位取样做细菌培养,观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消毒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消毒后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结论不备皮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不适和痛苦,可有效降低皮肤菌落数,于传统备皮比较具有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非局麻乳房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评估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建省22所医院共3 327例非局麻乳房清洁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其SSI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327例患者,恶性肿瘤者1 502例(45.19%),平均手术时间(101.18±8.04)min;共发生SSI 24例,发病率为0.72%;253例(7.60%)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62.66%在术前0.5~2 h内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是SS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非局麻乳房清洁切口SSI控制情况较好;同时,临床术前应主动评估患者SSI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集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结直肠癌术后手术切口感染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低白蛋白、体质量指数(≥25kg/m~2)、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5h)是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并选择腹腔镜手术,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皮肤准备方式及时间,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 运用循证的方法查找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手术患者提供最佳的备皮方法,即剪毛发和彻底清洁皮肤;如果不涉及到手术野,毛发可不去除;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在术前即刻或2h进行,使用剪毛方式;手术前采用含消毒性能的清洁剂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结果 有消毒性能的清洁剂进行术前沐浴或擦浴,可以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应用不损伤毛囊的方式在手术前即刻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达到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结论 充分进行手术患者的皮肤消毒沐浴和使用不损伤皮肤的去毛发方法,能最大程度减少并抑制手术部位的细菌菌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702例手术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急诊手术、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是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62例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自身及医源性因素能够预防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同时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和患者住院的时间等因素也与其术后是否感染密切相关。结论为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应该对患者的术前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予以重视,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能为预防及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9.47%,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1.28±5.83)d,未发生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5.92±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吸烟、低蛋白、TNM分期、手术方式、缝合切口人员工作年限、术中使用电刀、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与胃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4kg/m2、缝合切口人员工作年限<10年、术中使用电刀是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急诊手术是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在急诊条件下施行手术,可因术前皮肤清洁不充分、存在开放性创口、术者为及时抢救伤患而不规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削弱灭菌效果,从而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