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MMP-9、PC-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涎腺恶性肿瘤和35例良性肿瘤,计算每例切片中癌细胞MMP-9的阳性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PLI)。结果:MMP-9在30例涎腺恶性肿瘤和35例涎腺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涎腺良、恶性肿瘤中PLI增殖指数分别为(30.95±8.53)、(70.1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9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指标,PCNA可作为恶性肿瘤增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吴春莲  赵斌  赖旦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46-147,149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钙黏蛋白(E-cad)、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0例乳腺癌E-cad、LN、ColⅣ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E-cad低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及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1);基底膜缺损程度在分化低、临床Ⅲ~Ⅳ期、有转移及生存期〈5年的乳腺癌组,显著高于分化高、临床Ⅰ~Ⅱ期、无转移及生存期≥5年组(P〈0.01),而PCNA的表达在前组中显著增高(P〈0.01)。结论 E-cad、LN、ColⅣ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ABC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112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46%,其中肿瘤≥3cm者和〈3cm者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用PCNA来反映乳腺癌增殖活性和估测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21WAF1、P53与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鉴定乳腺癌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P53及PCNA在30例乳腺癌组织与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与正常的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21WAF1、P53及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63.33%与70.00%。p21WAF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与组织分级无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与肿瘤组织分级无关(P〉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21WAF1、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MMP9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宫颈癌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组织中PCNA和MMP9表达的差异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MMP9和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MMP9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s=0.573,P〈0.05),且PCNA和MMP9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对宫颈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变过程细胞凋亡和增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变过程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方法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苷酸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31例、乳腺癌前病变组43例(其中乳腺不典型增生21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2例),正常乳腺组11例的凋亡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和bcl-2蛋白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凋亡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5.36±0.61和40.84±9.99)低于乳腺癌前病变组(9.97±1.50和48.68±7.78),但高于正常乳腺组的凋亡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2.66±0.49和22.8 7±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蛋白表达分值为2.81±0.88、1.38±0.76、0.5 0±0.67,以乳腺癌组最高(P<0.01).对乳腺癌组凋亡指数与PCNA、凋亡指数与bcl-2分值和PCNA与bcl-2分值行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 s分别为:0.832、-0.608和-0.475.结论乳腺组织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异常表达预示着恶性转变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100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间质中树突状细胞(DC)和癌细胞PCNA.结果 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DC表达和PCNA的表达均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的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强,DC的表达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杨洁  包永琴  卫玉彩  郭从容  杨欣  翟英 《河北医药》2013,(23):3569-357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22例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结果VEGF和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5);VEGF与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9,P〈0.05)。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VEGF和PCNA的异常表达有关,可能是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异常增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CD44v6、PCNA在胆囊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山 《河北医药》2009,31(2):180-181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胆囊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胆囊癌患者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CD44v6、PC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原发灶中,CD44v6表达阳性细胞数为60.20,高于转移淋巴结中的40.37(P〈0.01);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为51.40,高于转移淋巴结中的30.88(P〈0.05)。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CD44v6与PCNA表达存在正相关(r=0.60)。结论CD44v6、PCNA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CD44v6表达与胆囊癌转移有关,是胆囊癌患者判定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CNA和EZH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EZH2和PCNA的表达。结果 50例食管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EZ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5%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0%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H2和PCNA可能均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作为监测肿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E-cad、β-cat和Ki-67在膀胱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cad、β-cat和Ki-67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3例膀胱癌标本E-cad、β-cat和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上述指标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E-cad和Ki-67联合检测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①E-cad、β-cat的表达强度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负相关,Ki-67的表达强度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正相关;②膀胱癌E-cad和Ki-67的异常表达存在相关性,E-cad和Ki-67双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相关。结论膀胱癌存在着E-cad、β-cat表达的下调和Ki-67表达的上调,三者表达异常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E-cad和Ki-67双异常表达的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较高,E-cad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同时检测E-cad和Ki-67有助于对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凋亡抑制基因及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cl-2、PC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P法检测bcl-2、PCNA基因在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各检测指标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结果: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bcl-2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有下降趋势。PCNA指数P I均数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为(48.9±21.6)%,P I均数随膀膀癌的分期、分级升高而升高。bcl-2阳性组中P I均数低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bcl-2在肿瘤发展的早期发挥作用。联合检测bcl-2和PCNA基因表达有助于更准确地解释和描述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法观察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9例(22.5%)PTEN表达阳性。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PTEN的改变有增高的趋势但与肿瘤的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进展中有重要作用,PTEN基因可作为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研究显示,P53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T4期)表达水平高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is-T1期);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 P53检测能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ΔNp63、VEGF和PCN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ΔNp63、VEGF和PCNA的表达,并将三者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ΔNp63、VEGF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58.3%和84.3%;与对照膀胱组织相比,其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理分级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低级别、浅表性尿路上皮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ΔNp63、VEGF和PC.NA的过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相关,且三者在其浸润转移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朱清毅  吴宏飞  钱立新  张炜  郑肇巽 《江苏医药》2003,29(6):411-413,F002
目的 探讨PA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肾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及ll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中PAX2和PCNA的表达。结果 在肾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中PA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和18.2%,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PAX2的阳性表达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与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PCNA在肾细胞癌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并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但与组织类型无关。PAX2和PCNA阳性表达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PAX2和PCNA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及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例正常膀胱组织和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 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MMP-2、TIMP-2在膀胱正常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而在35例膀胱癌组织中均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71%和51.43%。MMP-2随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5),TIMP-2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和TIMP-2相互作用对于膀胱癌的侵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MMP-2可能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PCNA基因和 P2 7kipl基因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 PCNA、P2 7kipl基因的表达 ,分析各检测指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结果 :PCNA指数 PI均数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为 (48.9± 2 1.6 ) % ,PI均数随膀胱癌的分期、分级升高而升高。 P2 7kipl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 5 8.0 % (2 9/ 5 0 )。其阳性表达率随膀胱癌的分期、分级升高而降低。 P2 7kipl蛋白阳性组中 PI均数显著低于 P2 7kipl蛋白阴性组 (P<0 .0 5 )。结论 :联合检测 PCNA和 P2 7kipl基因表达有助于更准确解释和描述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nm23与E-Cad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表达与BU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BU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nm23与E-Cad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黏膜nm23与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00%,BUC组中nm23与E-Cad阳性表达率降低,分别为45%、43.3%,癌组织中nm23与E-Cad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黏膜(P〈0.01);BUC不同分级、分期、初发与复发癌组织间nm23与E-Cad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3比G1+G2表达低,浸润性BUC比浅表性BUC表达低,复发BUC比初发BUC表达低;多发BUC比单发BUCE-Cad表达低;nm23表达在单发与多发BUC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E-Cad和nm23的表达在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528,P〈0.05)。结论:nm23表达降低与E-Cad蛋白异常表达与BUC病理分级、浸润及复发关系密切,nm23与E-Cad蛋白可以作为判定BUC恶性程度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27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27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和46例前列腺癌中的PCNA、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6.7%,前列腺癌强阳性表达率为82.6%,两者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27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0%,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7.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27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及前列腺癌中PCNA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同时检测P27、PCNA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