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手足口病致下肢迟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手足口病所致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丙种球蛋白、利巴韦林、神经生长因子及弥可保等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行病原学检查、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肌电图、神经电图等检查及心肌酶检测.结果 手足口病所致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麻痹前期均有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症状,瘫痪前驱期多伴有单峰热;76.2% (32/42) 的患儿脑脊液压力、生化或细胞数异常;咽拭子EVPCR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均显示有17例患儿肠道病毒EV71阳性;88.1%的患儿在病程的3~8 d患肢肌力开始恢复,病程2个月时,69.0%(29例)的患儿达到痊愈标准.结论 手足口病致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主要由EV71感染所致,经积极治疗后患儿肌力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常规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分析其神经电图的异常形式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神经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下降,个别可伴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轻度减慢,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未见异常。结论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变多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轴索变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HFMD合并AFP患儿79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综合康复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上肢瘫痪29例,单侧下肢瘫痪26例,单侧肢体瘫痪7例,双下肢瘫痪11例,四肢瘫痪6例.影像学检查结果示病变多位于第2~7颈椎和(或)第12胸椎至第1腰椎.周围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示上、下肢神经损伤最多.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瘫痪预后下肢好于上肢,单下肢好于双下肢,四肢瘫痪者预后最差.结论:对于HFMD合并AFP患儿,进行MRI和周围神经功能检测可对其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早期预测及评估,以便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减少瘫痪的发生,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小儿弛缓性麻痹10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非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3):51-51
弛缓性麻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明确弛缓性麻痹发生的病因 ,对治疗和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我们从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弛缓性麻痹 10 3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3例中 ,男 5 9例 ,女 4 4例 ;年龄 8个月~ 3岁 2 6例 ,4~ 6岁 4 8例 ,7~ 14岁 2 9例 ;病程最短 12小时 ,最长 4 8天 ,平均 4天。1 2 临床表现 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92例 ,慢性起病 11例 ,均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诉就诊 ,临床表现为肌肉弛缓性麻痹。其中四肢瘫 5 6例 ,双下肢瘫 2 2例 ,偏瘫 16例 ,单瘫 9例 ;肌力Ⅲ~Ⅳ级者 34例 ,0~…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复杂途径快速传播。发病以婴幼儿为主,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1];少数重症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疾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现将我科2012年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胃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探讨MRI在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2011年7月~2012年8月经临床确诊为EV71感染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头颅及脊髓MRI资料.结果 病变累及延髓26例,桥脑被盖部23例,中脑9例,小脑齿状核2例,节段脊髓7例.病变对称性分布,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结论 EV71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常累及脑干,易累及脊髓前角,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对急性脊髓炎恢复期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脊髓炎恢复期患者50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15例,对两组治疗后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MRI进行考核。结果治疗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MRI病灶分布减少的节段数亦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脊髓炎恢复期患者中使用鼠炎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以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死亡。我院于2009年5月21日收住1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该例患儿合并病毒性脑炎,病情凶险,进展快。为救治该患儿,我院要求临床药师参加全院会诊,并实施药学监护。患儿最终救治成功,并于5月28日治愈出院。现将该例患儿药学监护过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对10例诊断为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患儿进行临床、MRI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有感染史,均有双下肢或四肢瘫痪,大多数有浅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中T2加权扫描均可见高信号,病灶边缘不清,脊髓增粗仅4例,程度轻,脊髓受损范围及有否增粗与预后未发现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感觉障碍轻,恢复快,MRI为诊断本病敏感、可靠、特异性较好的非创伤性检查,预后与脊髓受损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4期)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诊断和治疗的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17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17例患儿年龄(19.8±11.1)月,入院时病程(3.180±0.834)天。其中EV71感染15例,COA16感染2例。影像学检查:头颅MRI阳性6例,头颅CT阳性2例,脊髓MRI阳性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脑干受损14例。治疗上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支持,维持血压、血糖及内环境稳定,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及头部亚低温治疗。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5例(放弃时间分别为入院后1、3、7、30、50天)。出院时完全治愈4例,遗留斜视(外展神经损伤)3例,面瘫(面神经损伤)2例,吞咽功能障碍(舌咽神经损伤)2例,肢体活动功能障碍4例。结论手足口病为EV71感染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年龄为1—3岁为多,经积极综合治疗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1-17),观察其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及对脊髓组织AC-cAMP系统的影响。强啡肽A(1-17)5、10、20nmol可引起大鼠双后肢弛缓性瘫痪,并在给药10min强啡肽A(1-17)10、20nmol显著抑制脊髓组织cAMP含量和AC活性,呈量效关系,2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选择性k型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30nmol可明显对抗强啡肽A(1-17)20nmol所致的后肢瘫痪并完全阻断其对AC、cAMP的抑制作用;L型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100nmol亦可部分阻断强啡肽A(1-17)对脊髓的影响;而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PV10nmol则无效。提示k型阿片受体和L型Ca2+通道参与了强啡肽A(1-17)所引起的大鼠运动障碍及对脊髓组织AC、cAMP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GSS型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GSS型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82例。结果82例患者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的42%和56%恢复到术后的89%和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3°矫正到术后平均3.1°;术后随访8~24个月,8例完全性瘫痪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66例不完全性瘫痪患者有1~3级恢复。结论GSS型内固定系统可满意复位伤椎,且固定确切牢固,能有效起到脊髓减压的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晔  谈友芬 《中国医药》2011,6(2):161-162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浓度,肌电图检查28例,脊髓MRI检查16例.结果 15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17例正常;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异常26例;脊髓MRI检查4例患者出现脊髓后索长T2高信号影;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痉挛性瘫痪、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等.经3~6个月治疗,症状缓解者27例,部分改善者5例;排尿排便功能改善4例;舌炎改善5例;胸腹部束带感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1例;贫血改善8例.5例病程在1年以上,维生素B12治疗后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而成残疾状.结论 维生素B12缺乏是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重要原因,但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并不能准确反应机体是否真正缺乏维生素B12,维生京B12水平正常者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考虑,以免误诊.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enrological manifestation of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SCD) in 32 cases. Methods The serum levels of Vitamin B12(Vit B12) and folic acid were measured,the nerve conduction (NCV)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in spinal cord were examined respectively.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ll cases. Results The serum level of Vit B12 decreased in 15 cases but showed normal level in 17 cases. NCV were reduced. The high signal intensity in dorsal columns of spinal cord in MRI was found in 4 cases. After 3 to 6 months of treatment,27 patients got their symptom relieved,and 5 got partly improved. Four cases got improvement on urination and defecation;5 cases on glossitis and 8 cases on anemia. Five cases had not obvious improvement on limb mobility due to a course longer than one year. Conclusion Vit B12 de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 in SCD and SCD should be diagnosed with clinical feature and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main important in preventing permanent damag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面神经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神经生长因子综合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10,20,30d时的神经电生理及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两组患儿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明显恢复,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瞬目反射(R1)潜伏期缩短,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痊愈,无病情加重、复发等情况;对照组患儿有1例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改善小儿面神经炎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用SD大鼠在胸8~胸9平面切除半侧4mm长脊髓制成半切模型,取自体肋间神经桥接脊髓缺损,并在局部持续灌注含NGF、BDNF生理盐水3天。3个月后由结构及功能二方面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鼠后肢感觉、运动及运动功能改良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均优于对照组;肋间神经植入区见轴突再生,胶质细胞增生减少,雪旺氏细胞增殖;示踪剂通过植入区的近远端界面;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大部分恢复;MR示脊髓连续无中断。结论 肋间神经移植 NGF、BDNF能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抑制胶质细胞增生,在局部使雪旺氏细胞增殖,利于脊髓再生。  相似文献   

18.
重症手足口病52例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诊治过程中的经验体会,以提高对该病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11月收治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转归。结果 52例重症患儿中无并发症者14例,并发支气管肺炎12例,并发脑炎20例,脑脊髓炎2例,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肺出血1例,急性迟缓性麻痹2例。52例重症患儿中最终死亡3例,其中1例因脑脊髓炎并发脑疝而死亡,1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1例因肺出血死亡。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疾病早期有共同的临床特点,如能在神经系统受累早期识别并处理,能防止患儿向危重症发展,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