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似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等。对两组患者定期行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中发生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3例,发生率为7.5%;发生便秘患者2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20例,发生率为50.O%;发生便秘患者共15例,发生为37.5%。观察组心律失常与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情况,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对治疗便秘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发生率、便秘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51.35±12.47)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首次排便时间(86.74±13.98)h,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40.63%),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9.1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便秘症状评分(12.36±3.08),且明显低于组间干预前的便秘症状评分(11.49±3.21),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9.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40.6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的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倩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79-18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发生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预防便秘常规药物治疗及发生便秘后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预防便秘的常规药物治疗外,还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胀、腹痛、焦虑、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便秘孕妇的效果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住院的便秘孕妇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及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总满意度及排便间歇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排便间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可提高便秘孕妇的治疗效果,改善便秘症状,缩短排便间歇时间,并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76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分别给予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参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明显变异临床症状,通过全面诊断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率,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晶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48-14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患者45例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31.5±6.4)h]、住院时间[(15.2±4.3)d]、心绞痛发作率(8.9%)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50.6±8.9)h]、住院时间[(21.7±6.8)d]、心绞痛发作率(2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明显低于对照组(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佰得临床推广估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用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患者42例为对照组,护理干预患者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开始溶栓时间(4.6±0.5)h、住院时间(11.4±2.3)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5.7±1.2)h、(15.2±3.1)d,观察组栓塞血管再通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庆市市立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和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47例实施传统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卧床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I-74)对进行生活质量改变情况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西医多元化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腹部环形按摩,子午流注卯时指压穴位及中药袋熨敷,特异性拍打腹部等多元化中西医综合护理,但不使用任何缓泻剂.治疗5d评定临床疗效,记录首次排便时间、排便引起的并发症、排便即刻及排便后20 min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排便即刻及排便后20 min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后2周内无任何排便诱发的并发症,对照组因排便引发并发症发生率(35.7%)明显高于观察组(0.0%),P< 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中西医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标本兼顾,明显改善排便症状,有效降低由便秘诱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积极改善预后,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便质、便状、便感、排便方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便质、便状、便感、排便方式等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症状评分排便时间为(1.32±1.00)、便质便状为(0.20±0.03)、便感为(0.22±0.04)、排便方式为(0.00±0.00),对照组分别为(1.58±0.83)、(0.56±0.13)、(0.88±0.15)、(0.77±0.20),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症状,提高产后女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8例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本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评估表进行便秘风险评估,根据得分的高低不同分为3个等级,并依此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发生便秘33例,发生率为13.4%,对照组发生便秘53例,便秘发生率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便秘风险因素评估能有效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的高危人群,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的超过65岁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腹部按摩、规律排便训练等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腹胀、便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腹胀、便秘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便秘的发生,减少老年患者术后由于制动引起的腹部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张新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2,(4):132+134-132,13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子宫肌瘤术后患者10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分别为(35.1±11.3)h、(63.7±17.5)h;对照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分别为(60.4±10.8)h、(92.7±15.7)h。观察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术后肠蠕动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评价分析生大黄粉穴位敷贴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行混合痔手术治疗且术后伴有便秘的患者6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5.27±3.26)岁,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45.89±3.42)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穴位敷贴。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3%(31/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持续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6.204、5.418、5.109,均P<0.001);观察组排便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06%(2/33)比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结论 运用生大黄粉穴位敷贴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疗效肯定,可以有效地在术后尽快实现自主排便的功能,显著地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持续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防止便秘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链式流程与家庭时机理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3例, 年龄(57.18±4.19)岁;观察组男29例, 女12例, 年龄(57.23±4.41)岁。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链式流程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时机理论管理。比较两组急救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照顾者压力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 对照组出诊反应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院前急救时间比观察组长[(1.88±0.33)min比(1.11±0.22)min、(15.22±2.64)min比(12.44±2.37)min、(5.64±1.40)min比(4.97±1.31)min、(26.20±3.64)min比(24.43±3.21)min], 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9.76%(4/41)比29.28%(12/42)], 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970, 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宫颈癌手术患者,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31.6±8.2)h、首次排便时间为(32.6±8.6)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6.5±5.1)h、住院时间为(16.3±2.1)d;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为(44.9±10.6)h、首次排便时间为(47.7±11.2)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8.6±9.3)h、住院时间为(21.2±3.2)d。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还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