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呼吸通气治疗对稳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病人49例,均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且住院期间均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为购置呼吸机,院外接受长期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病人23例及拒绝购置呼吸机,院外给予长程氧疗的病人2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动脉血气(PaO2、PaCO2)、6min步行实验(6MWT)、1年住院次数及肺功能(FEVl、FV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无创通气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PaCO2较前下降、PaO2升高、6MWT增加、年住院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而无创通气治疗1年后肺功能FEVl、FVC并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COPD稳定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动脉血气、6MWT、减少住院次数,但在改善肺功能方面的作用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老年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以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3 d 后观察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更有助于改善老年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荣军医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诊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氨溴索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指数的变化及未急性发作的人次比例。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0),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力肺活量(FVC)两组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3个月疗程内观察组未急性发作的人数为27例(65.8%),对照组15例(3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配合舒利迭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平喘及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血气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呼吸苦难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戴智康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55-295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在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85、0.93、0.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1.98、13.75、9.51、5.87,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鼻灌洗液、痰液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和(或)炎症递质与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44例,给予常规治疗20例,辛伐他汀40mg/d治疗24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患者血清中IL-8、IL-6、CRP、VEGF浓度,并观察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及呼吸问卷(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10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IL-8[(6.0±2.3)ng/L]较治疗前[(6.9±1.9)ng/L1轻度降低,VEGF[(687.9±30.2)ng/Lvs(650.8±32.2)ng/L]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CRP、IL-6水平显著减低[治疗前分别为(4.2±3.6)mg/L、(4.7±1.7)ng/L;治疗后分别为(2.2±2.0)mg/L、(4-3±1.8)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分和SGRQ各项分值中症状评分明显减低[(3.9±1.0)VS(3.2±0.9);(28.7±11.4)vs(27.9±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改善不明显(P均〉0.05)。常规治疗组所有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均无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COPD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并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汀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未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 SF-36)。结果2组治疗前CRP、IL-6、ET-1和I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EV1、FVC、6min步行距离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FVC、6min步行距离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水平升高、6min步行距离增加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明显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水平,增加步行距离,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68例,根据顺序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5mg,1次/d,睡前口服,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R%)、2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25%)和50%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S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肺功能指标FEV。%、PEFR%、FEF25%和FEFSO%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分别为(84.72±8.16)、(86.38±9.52)、(86.57±8.78)、(84.26±7.86),对照组分别为(70.38±7.06)、(72.40±9.08)、(72.94±8.12)、(71.27±7.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日夜间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0.51±0.19)、(0.46±0.18),对照组分别为(1.02±0.32)、(1.12±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问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ventilation, BiPAP )对老年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患者稳定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Ⅳ级COPD的78例老年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期间家庭型无创呼吸机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和BiPAP组。对照组37例,BiPAP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噻托溴铵治疗,BiPAP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BiPAP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运动耐力评分及呼吸困难程度分级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运动耐力评分及呼吸困难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而且BiPAP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BiPAP治疗老年稳定期Ⅳ级COPD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噻托溴铵治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监测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生存质量:治疗前,两组SGRQ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呼吸症状和疾病影响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②肺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时,仅FEV,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FEV1、FEV1%及FEV1/FVC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③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除PCO2外,PO2和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个月后,PCO2、PO2和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简单易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喘舒片联合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症状改善、全身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患儿接受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方案治疗,观察组患儿另外给予喘舒片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日间症状积分、夜间症状积分、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日间症状积分、夜间症状积分、CRP、TNF-α、IL-6、PEF、FVC及FEV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间症状积分、夜间症状积分、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EF、FVC及FEV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显著性(χ2=0.154,P=0.695)。结论:喘舒片联合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肺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7d后mMRC评分、辅助呼吸机动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IL-6、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pH、PaCO2及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H、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叶军盼 《中国药房》2010,(40):3804-3806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各2.0mL,bid,采用压缩雾化吸入机雾化吸入,连用1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患者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泡/次,2次/d;同时雾化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1粒/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1 m L/kg加入5%~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白细胞(WBC)、血氧分压(p O2)、二氧化碳分压(p CO2)、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65%、9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和FEV1%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WBC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 O2和p CO2均好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D和呼吸困难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有效改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清 《中国医药科学》2012,(19):180-18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间歇使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方法将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无创呼吸机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1d后、3d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7d后呼吸困难评分及平均住院天数情况。结果经间歇使用无创通气患者1d后、3d后呼吸频率、心率下降明显,血氧饱和度上升明显,7d后呼吸困难改善明显,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呼吸适用于基层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济且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中重度COPD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健康教育、运动训练外,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均采用体质指数(BMD、气流阻塞程度(Obstrucdon)、呼吸困难指数(Dyspnea)、运动耐力指标(Exercise)即BODE评分评定患者康复情况。同时采用生存质量评分(QOL)评定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的BODE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也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患者的BODE评分,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及改善患者的QOL水平。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营养干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胡杰贵  陈春燕 《安徽医药》2011,15(10):1240-1242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变化及30 d和60 d再住院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及30 d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COPD组(25例),COPD合并糖尿病组(25例),同期体检健康的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MMP-9,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结果 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组血清MMP-9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糖尿病组血清MMP-9和CRP水平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组Pa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糖尿病组PaO2,水平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组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糖尿病组肺功能水平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糖尿病检测各项指标更差,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80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耐力、生活质量与药物副作用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与FEV1/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MR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6±0.39) vs.(1.58±0.76)],6-MWT高于对照组[(223.24±17.55)m vs.(185.98±19.20) m];治疗后6个月前三个月呼吸困难、现阶段呼吸困难、导致呼吸困难原因、咳嗽与气喘、呼吸困难的影响与治疗效果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总体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在治疗中重度稳定期COPD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