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医德教育进行了探讨。以生理学为例,提出基础课教师应重视医德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跨世纪高尚医德的新一代人才。 相似文献
2.
就语文教学进行医德教育的有利因素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医德教育,作者从利用课文内容,口语训练,作文教学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服务学习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将服务实践与学术课程相整合的素质教育方式。通过研究服务学习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关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探索了服务学习在培养临床研究生医德上的具体应用。对部分参与服务学习医德教育学生的医德状况进行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结合个别访谈,显示服务学习模式的应用是提升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医德认知,提升其医德境界,规范医德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道德是医学领域中一切工作人员与病人社会关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是一种有特定范围的道德观。在我国则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伦理关系都应体现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规范。医德决不仅是服务态度、文明礼貌问题,也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因素。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医学科学人才,医德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7.
论医德建设的目标模式与医德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活动中各种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医德价值观念的混乱、医德规范的失准、医德秩序的失衡无序密切相关。这种混乱无序的状况,对于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及早构建和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德建设目标模式,重构医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力促医德秩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8.
医德是衡量医护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医德教育的渗透,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下笔者谈谈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医德教育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建构医学院医德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存在着急需整合各种教育要素的构成方式,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文章结合对传统模式弊端的解析,从医德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评价和育人理念等五个方面,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新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可行性办法,即遵循人性原则,注重人文养成。 相似文献
11.
医生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导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准则[1-3]。临床医学研究生是以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医生为目标,是我国医学高层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医德植根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其主要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医乃仁术、义为利本、精勤不倦等方面。传统医德的这些优秀成果对于当代医德教育有着多方面的启示,如加强德性教育、加强医德情感的培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游小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2):1494-1495
医学道德思维是医学工作者对医德实践对象进行感知与判断,形成相应医德理念,并进行内在反馈和调适,从而使医德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思维方式。医学生医学道德思维的养成教育,可通过调整医德教育理念,合理设置医德教学课程体系,选择与运行多元实践性教学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胡树煜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3):227-230
通过对医德教育评价体系现状的分析,根据医德教育评价体系遵从的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那比第安原则,从体系结构、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方面建立了医德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并进行了理论考证和实践应用。该医德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能考核院校在医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所做的大量具体工作,对医德教育评价起到促进作用,为各医学院校在医德教育评价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诊断学课程设置处于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专业课之间 ,它起到了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作用。其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临床实践活动组成 ,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等。然后将结果进行辨认分析 ,最终提出符合机体受损的实际的临床诊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也是引导医学生跨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 ,培养一名具有较高医疗技术和较好医德的临床医生 ,在强调诊断学教学规范性、完整性、超前性的同时 ,必须加强医德教育。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衔接 ,成功的进行校园到医院、学生到医生的过渡 ,真…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医德教育创新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生应力求成为德高、医精、学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其中“德高”是灵魂和核心。医学生是向医生过渡的阶段 ,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厚德济人”的良好医德 ,我们设立医德医风教育德育示范基地 ,把医德教育当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 ,通过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的医德教育 ,把社会主义医德理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学生内在的医德修养 ,使医学生能够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1 构建立体化的医德教育格局首先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建立合理的机构设置。设立医德医风教育基地 ,以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将医德教育的实践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通过医德宣誓、学英模、红丝带宣传、新医改论坛、校企交流等系列医德教育项目的实践,构建起多元化的医德实践教育状态,并实现人才质量显著提升。要使医德教育活动品牌化发展,需走可开放的,持续发展的医德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
医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医学生形成稳定的医德心理特征,传统的医德教育内容、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心理学研究认为内隐学习对培养医学生医学学习、技能训练、医德素质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了解和合理利用内隐学习规律对促进医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妇产科实习中部分学生以“今后不从事妇产科”为由,放松对妇产科的实习,个别老师因此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因而出现散漫,劳动纪律差,偏科等现象.尤其是目前医务界对妇产科形成了“脏、累、忙”的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及对今后从事专业的选择.这对妇产科学科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如釜底抽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