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对接受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进行置管溶栓治疗分为置管溶栓组28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溶栓效果及两组滤器捕获率及滤器回收率有无差异.结果:置管溶栓组24例血栓溶解率超过50%;血栓捕获率及滤器回收率明显高对照组(均P<0.05).结论:置管溶栓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栓脱落率,使用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经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证实的136例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溶栓前病程的长短,将其分为三组.A组46例,病程≤3d;B组44例,3d<病程≤7d;C组46例,7d<病程≤14d.患者治疗方法均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置管溶栓,同时行常规消肿、活血化瘀等,比较三组患者7d疗程后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7d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A组为95.65%,B组为90.91%,C组为69.57%,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和B、C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VT置管溶栓治疗时机的选择上,病程≤3d与3d<病程≤7d,还不能认为有差别,而病程≤3d、3d<病程≤7d均明显优于7d<病程≤14d.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滤器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护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其中观察组3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抗凝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下肢周径差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下肢症状快速缓解,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对照组28例患者肢体肿胀缓解较差,2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观察组患者术1、2周的下肢周径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对减少致死性肺栓塞、快速缓解下肢水肿及减少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有显著效果。临床护理是治疗安全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5例病程≤7d的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直接溶栓,同时行常规抗凝、活血化瘀等治疗,设为研究组;33例给予常规溶栓、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双侧肢体周径差为(7.35&#177;1.42)cm,治疗后3、7和14d双侧肢体周径差分别为(4.21&#177;1.12)cm、(2.87&#177;0.98)cm和(1.22&#177;1.02)cm,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双侧肢体周径差为(6.97&#177;1.27)cm,治疗后3、7和14d双侧肢体周径差分别为(5.72&#177;1.31)cm、(4.58&#177;0.88)cm和(3.18&#177;1.24)cm,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前双侧肢体周径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双侧肢体周径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双侧肢体周径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P〈0.01);14d后,研究组髂-股静脉完全再通率(71.88%,23/32)和临床治愈率(71.88%,23/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36.36%,12/33),P〈0.01;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从下肢DVT理想治疗目标角度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将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例在抗凝的同时配合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17例仅行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后早期,两组健患肢周径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缩短,两组间术后健患肢周径差亦有明显缩短。随访18~30个月,两组血栓溶解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导管溶栓能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其他治疗前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其中20例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气压梯度治疗,另26例实施手术治疗,并同时采取抗凝、溶栓及气压梯度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有无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及体症,定期透视滤器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其中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3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8例。经治疗46例患者中44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无肺栓塞发生。对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者中的36例进行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中,对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10例下肢DVT患者接受IVCF植入术,术后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全组病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随访期间无PE、严重出血性疾病及滤器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IVCF植入的应用不仅有效预防PE的发生,而且使溶栓治疗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2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大腿消肿率、小腿消肿率、静脉通畅率、溶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时间为(5.2±1.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P=0.000);观察组血管通畅例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留大量血栓例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能缩短血流恢复时间,且深静脉通畅率远优于系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catheter direct thrombolysis,CDT)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仁济医院(东院)血管外科,经CDT及后续腔内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全组93例(93侧肢体),其中男35例,女58例;左下肢80例,右下肢13例;年龄28~88岁,平均60±29岁.病程5 h至15 d,平均(6.28±7.08)d.结果 93例患者中,置入滤器者30例,未置滤器者63例(67.7%,63/93).左下肢DVT未置滤器者占93.6%(59/63).溶栓后复查数字减影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77例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溶解,其中70例于患肢髂静脉检出狭窄或闭塞性病变,57例接受了后续腔内治疗.全组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术后肺CTA检查:3例PE,均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者;1例可疑PE,系未置入滤器者.结论 对于左下肢DVT且血栓未累及下腔静脉者,行CDT治疗时不必常规置入腔静脉滤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10~14d,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3例未能通过髂静脉;治疗后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治愈11例,其中8例病程≤10d,显效42例,有效16例,有效率100%;其中5例接受髂静脉球囊扩张术,3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耻骨上静脉转流术。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延长尿激酶溶栓时间窗,减少尿激酶用量,减少出血并发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皮下肢深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15例,对照组27例。介入治疗组的15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溶栓导管泵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照组30例患者经足背静脉泵入尿激酶。结果介入治疗组血栓完全消失8例(53.33%),部分消失7例(46.67%),无明显好转0例(0%),治疗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对照组血栓完全消失2例(7%),部分消失25例(83.33%),无明显好转3例(10%)。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患肢深静脉置管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适应证、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无滤器保护B超引导置管溶栓治疗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男性2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8岁.中央型3例,混合型51例.病程≤7 d者45例,8 ~30 d者9例.B超检测为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经导管泵入尿激酶30万U/2 h,2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U,2次/d;或持续泵入普通肝素18 U· kg-1 ·h-1.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溶栓疗程6~10d,溶栓前评分10.8±1.0,溶栓后评分4.6±2.1;溶栓率(58±18)%,病程≤7 d与8 ~30 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34).治疗14 d后痊愈20.4%(11/54),显著好转64.8% (35/54),好转14.8% (8/54),总有效率100%.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溶栓前血氧饱和度(91.0±2.6)%,溶栓期间为(90.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P=0.05).无血尿及脑出血等并发症,导管感染率7.4%( 4/54),穿刺部位有少量出血20.4%(11/54).随访6 ~21个月,随访率66.7% (36/54);31例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失或活动后轻度肿胀,2例患者活动后肿胀较明显,多普勒超声提示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复发.结论 对于完全性、无漂浮血栓、下腔静脉无血栓的早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滤器保护导管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演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造影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30例,其中有肺部临床表现21例,胸部影像学证实19例,DSA显示下腔静脉内血栓6例。溶栓介入治疗前置放IVCF 30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未放IVCF 1例。置放IVCF后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或经导管血栓内抽吸、局部溶栓、导丝搅拌增加溶栓接触面积;经非患肢静脉给予抗凝、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30例放置5种构型滤器32枚,其中2枚为临时滤器,置入取出均顺利,滤器无移位,术中无并发症。痊愈9例,有效14例,改善6例,无效1例。因没有及时置入IVCF进行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腔静脉血栓6例,后置入IVCF 5例疗效良好,未放IVCF 1例,12天后因肺栓塞死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向肺栓塞演变具有一定价值,其置放术安全可靠,便于临床及时溶栓抗凝治疗,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胫后静脉置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男性30例,女性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置管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肢胫后静脉途径置入溶栓导管,持续溶栓、抗凝治疗.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溶栓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39例患者经置管溶栓患肢肿胀缓解,7例患者肿胀缓解欠佳,4例患者经对髂静脉球囊扩张后肿胀缓解,3例患者经对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肿胀缓解.治疗期间6例患者出现穿刺处渗血给予加压包扎,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置管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低,通常率高,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后下肢消肿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胫后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提高早期静脉通畅率,缩短肿胀缓解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盆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预防围术期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1例下肢/盆腔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411例置入永久型滤器的患者未纳入研究,其余患者根据是否置入可回收IVC滤器,将患者分为滤器组(n=843)与对照组(n=637);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症状性P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滤器组218例置入Optease型滤器,平均于(14.3±3.6)天取出可回收滤器;625例置入Celcet滤器,其中578例行滤器取出术,566例成功取出滤器(97.92%,566/578),滤器平均留存时间(15.8±4.1)天。与对照组[1.57%(10/637)]相比,滤器组PE发生率[0.12%(1/843)]明显下降(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中,滤器组和对照组PE发生率分别为0.14%(1/700)、1.47%(9/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盆骨骨折合并DVT患者置入可回收IVC滤器预防围术期症状性或致死性P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置入腔静脉滤网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预防作用。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DSA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其中12例在滤器置入术后立即行下肢深静脉取栓术,2例保守治疗。结果1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问85~115min,平均95min。无并发症。随访1-14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PE发生。术前曾出现PE的5例滤器置入后未再发生PE。结论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是一种简便、安全措施,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新方式及其对深静脉血栓后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自2002年5月~2003年1月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入院时出现肺栓塞)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5例在滤器置入术后立即实施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另外4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本组9例均获成功,随访1月~7月,平均2月,无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曾出现肺栓塞滤器置入后未再发生肺栓塞。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拴形成后肺栓塞的发生,对不易搬动、危重、肾功能不全和对造影剂过敏的患是最佳的选择,免除了X射线的辐射,安全、方便、经济、易于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