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评估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经皮介入治疗10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65例,女性40例,共有冠状动脉瘘150支,单支63例(60.00%),两支40例(38.10%),三支2例(1.90%)。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63支(42.00%),前降支-肺动脉瘘70支(46.67%),前降支-左房瘘10支(6.67%),回旋支-肺动脉瘘5支(3.33%),回旋支-左房瘘1支(0.67%),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支(0.67%)。冠状动脉瘘直径(8.59±5.18)mm,弹簧圈封堵103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1例。术后冠脉造影无残余分流75例(71.43%),其中20例术后6月复查冠脉造影未见残余分流;30例存在残余分流(28.57%),术后6月复查冠脉造影,可见4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定期随访,22例(包含2例定期随访患者,20例术后残余分流患者)术后12月行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分流。75例患者术后6月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较前减小,左房(32.78±5.08 mm vs 31.61±4.09 mm,P<0.05);左室(49.14±5.05 mm vs 44.79±5.28 mm,P<0.05);右室(19.78±3.55 mm vs 18.27±2.26 mm,P<0.05)。结论: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4、5肋间闻及3/6级粗糙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双室增大;X线胸片示肺野清晰,主动脉结缩小,左心缘饱满并向左侧扩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窦扩张(开口14mm),右冠状动脉增宽。走行迂曲。沿右侧房室沟下行。于左室下壁二尖瓣后叶后方引流入芹审(开口14mm);冠状动脉造影昆示(网1):右冠状动脉明显迂曲。增粗,直径超过10mm,与左心室相接,瘘管中途未见明显分支显示。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探查见:右冠状动脉增粗,直径12mm左右,于心室下壁右冠状动脉末端可触及连续性震颤。瘘管中途可见3支冠状动脉分支,建立体外循环后。于心室下壁右冠状动脉末端剪开右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7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一年入院。体检:一般状态良好,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律齐, 心脏杂音不明显,心前区未触及震颤,未及枪击音及水冲脉。辅助检查: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增大,右冠状动脉增宽达14 mm,远端开口于左心室后下壁上部,瘘口直径约12 mm。多普勒超声:在左心室内探及以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流速约4 m/s。心血管造影:右冠状动脉明显增粗、迂曲,其远端漏入左心室流入道。左冠状动脉造影时, 左冠状动脉及分支无异常,但显示前降支及对角支形成的迂曲侧支循环,致使右冠状动脉左心室后支(2支)显影(图1、2)。患者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修补术。术中见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直径12 mm,于左心室背侧注入左心室,与左心室间沟通口直径7 mm。切开冠状动脉,缝合修补瘘口。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2岁。因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术后12年,活动后胸闷、心悸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年于2006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因发现心脏杂音入我院胸心外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室瘘”。1994年11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手术矫正术。术中发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室瘘口位于三尖瓣隔瓣与后瓣交界处,  相似文献   

5.
轨道辅助封堵迂曲粗大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伴轨道条件下释放封堵器治疗迂曲、粗大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患者4例,非选择性主动脉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建立动-静脉轨道,沿轨道静脉端插入长鞘至CAF最窄部位的动脉侧,保留轨道并沿长鞘推入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于CAF最窄部位,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见残余微量血液分流或完全堵闭,观察心电图(ECG)无异常后释放封堵器。结果:4例迂曲、粗大CAF封堵成功,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分别追踪观察30个月、8个月、2个月和1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IE)复查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正常,ECG:3例恢复正常。结论:对迂曲、粗大的CAF,用伴轨道释放封堵器的方法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用国产器械同样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左室瘘(CALVF)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就诊的4例CALVF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7岁,平均(30.0±7.3)岁。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对其CALVF进行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左室瘘封堵术。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等6~12个月。结果 4例患者中累及右冠状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1例,远端均与左心室交通,且均可见粗大迂曲瘘管,瘘管最宽直径18~40 mm,平均(26.5±10.0)mm。瘘口直径7~19 mm,平均(12.0±5.1)mm。4例患者均建立右肱动脉和右股动脉通道,经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CALVF进行封堵治疗,成功率100%。随访6~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瘘管和瘘口粗大的CALVF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患儿 ,女 ,3岁 4个月 ,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院就诊 ,体检 :神清、无发绀 ,两肺清 ,心率 1 0 0次 /min ,律齐 ,心前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 :左房内径 2 3mm ,左室舒张期内径 33mm ,右室内径 1 6mm ,主动脉根部内径 1 8mm ,左冠状动脉口及左主干异常增粗 ,内径 5~ 6mm(图 1 ) ,并呈囊状扩张 ,右冠状动脉口内径 2mm ,左侧粗大冠状动脉迂曲向右室嵴行走 ,在右室嵴部可见一 6mm大小无回声区 ,彩色和脉冲多普勒检查示五彩分流束 ,湍流频谱持续整个心动周期 ,流速 3m/s(图2 )。超声诊断为 ,左冠状动脉右室瘘 ,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见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冠状动脉心房瘘3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方法将微导管定位于瘘管的中段,经该导管输送Cook弹簧圈用于封堵直径<8mm的瘘管;巨大瘘管(直径>8mm)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封堵。如瘘管形态不适于行弹簧圈或ADO封堵,则采用带膜支架。结果:采用Cook弹簧圈栓塞3例,ADO封堵1例,带膜支架封堵2例,另1例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致瘘道夹层而自行堵闭。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微量残余分流2例,术后心电图无特殊改变,临床症状缓解,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随访4个月~2年,无不适症状。结论: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瘘创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合适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小儿冠状动脉瘘患者。结果 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 7例 ,右心房瘘 2例 ,左心室瘘 2例 ,肺动脉瘘 1例 ;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 8例 ,右心房瘘 1例。经心血管造影和 /或手术结果证实 ,超声诊断准确率 10 0 %。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描述小儿冠状动脉瘘起源、走行、开口、瘘口数目 ,有无分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能为选择治疗方案、术中监测和评定预后提供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8例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瘘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全部采用外科治疗,统计其疗效。结果 单纯冠状动脉瘘20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右冠状动脉瘘18例,左冠状动脉瘘8例,双冠状动脉瘘2例。瘘入右心室13例,瘘入右心房12例,瘘入左心室1例,瘘入肺动脉2例。心腔内双瘘口及三个瘘口各有1例,余26例为单一瘘口。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8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同期矫治。全组无死亡及残余瘘,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效果肯定,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应同期矫治。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和(或)瘘人心腔的位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2007-2013年,我们共收治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患者,现将有关诊治体会情况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67岁.3例有活动后心悸、气短,2例伴心绞痛.查体:心前区可闻及全期连续性杂音,较柔和,Ⅲ级.心电图检查ST段下移2例,心前区导联T波完全倒置1例.2例经心脏超声可见扩张的冠状动脉,确诊后手术.2例经冠状动脉CT确诊,其中1例因合并冠心病又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走行、狭窄及瘘口部位.1例为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未确诊,行二尖瓣置换术,开胸、切开心包后确诊.病例中,右冠动脉-右房瘘1例,右冠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动脉-主肺动脉瘘2例,左冠动脉-左室瘘1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4岁,反复头晕5年,胸闷、胸痛1年,加重3d。1年前患者休息时突然出现气促、胸闷、胸痛,活动有受限来我院就诊。心脏超声:全心增大,右冠状动脉(冠脉)明显增宽,开口内径10~11mm,最宽处内径16~17mm,呈瘤样扩张,右冠脉迂曲盘绕,与冠状静脉窦连通,瘘口直径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至2005年,应用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CAF 11例,其中单支瘘管起源于左冠状动脉5例,右冠状动脉2例,双侧起源4例。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导管弹簧栓堵闭术,另3例未进行有创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结果8例手术及介入治疗均成功,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均无残余瘘发生。结论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CAF的主要确诊手段。外科手术和经导管栓堵术闭合CAF均安全有效,应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进行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9岁,因盗汗、反复咳嗽4年余入院。体检:神清,HR104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的舒张期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音,腹软,双下肢不肿。心脏多普勒超声示:心脏增大,冠状动脉左室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行主动脉(AO)根部造影示:左冠状动脉(LCA)明显扩张,并可见造影剂从左回旋支(LCX)进入左心室(LV),形成LCX LV瘘(见图1),右冠状动脉(RCA)未见明显异常。讨论冠状动脉瘘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LCA、RCA的主支或分支直接通入心腔、冠状静脉窦、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或支气管血管。Ser 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腋下小切口入胸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治疗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的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患儿31例,其中经胸骨正中开胸完成手术矫治的患儿16例(正中组),男性9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11.8个月(6~32)个月,中位体质量12.7 kg(7.5~29 kg)。其中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右侧组)行手术矫治的患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10.8个月(5~28个月),中位体质量11.6 kg(5.6~18)kg。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结果:右侧组术后无死亡。术后残余瘘2例。正中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术后残余瘘2例。右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正中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38个月,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矫治手术,手术安全可靠,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