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模拟失重条件下与听觉方位区分关联的脑电位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明模拟失重条件下听觉方位区分的脑反应特性 ,进一步了解模拟失重条件下脑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1 4名右利手正常被试者以头低位倾斜 ( - 1 0° ,HDT)模拟失重 ,头高位倾斜 ( + 1 0°,HUT)为对照。要求被试者对声音信号进行音调选择方位区分。结果靶和非靶信号均产生了明显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s) ;与HUT相比 ,HDT条件下ERPs的变化表现为慢电位的负向偏移 ;ERPs的变化有一定的方位和脑区特征 ,即以右后方位的T ERPs受影响最大 ,右前方位受影响最小 ,且T和NT ERPs均以F5 区受影响最大。结论HDT对听觉方位区分时脑功能状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听觉空间方位区分作业中的两类脑慢电位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听觉方位区分ERPs的类型特征及其受模拟失重影响的差异。方法 1 4名右利手正常被试者。以头低位倾斜 ( - 1 0°,HDT)为模拟失重 ,头高位倾斜 ( + 1 0°,HUT)为对照。要求被试者对不同方位的声音信号进行音调选择方位区分 ,每种体位作 4套测试。记录 9导脑电。结果 1 )根据靶刺激ERPs的特点将被试者分成I类 (n =7)和II类 (n =7) ,其主要差异为II类被试者的ERPs出现显著的负慢电位 ( 1 5 0~ 75 0ms) ,行为指标亦表明II类被试者的错误率和反应时均高于I类 ,提示II类被试者的心理负荷比I类重 ;2 )II类ERPs受HDT条件影响的时间比I类更早 ,负向偏移更大 ,表明头低位模拟失重对II类ERPs的影响程度要大于I类。结论ERPs中的慢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心理负荷和脑功能状态 ,在航天航空作业人员的选拔和训练中应注意听觉ERPs的特征及其承受心理负荷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模拟失重对快慢反应被试视觉选择注意ERPs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不同反应类型被试者脑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14名右利手正常被试者。以头低位倾斜(-10°,HDT)为模拟失重,头高位倾斜( 20°,HUT)为对照。刺激为等概率出现在左、右视场的红、绿闪光刺激,要求被试者对靶刺激(红光或绿光,在被试者中交叉规定)进行方位区分反应(DR),忽略非靶刺激。每种体位2h,均作5套DR测试。记录9导脑电。结果1)根据反应时的长短将被试者分成快反应(n=7)和慢反应(n=7)两组,其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快反应组的N1和P3的幅值更大、前脑区负向慢波NSW的潜伏期更短、幅值更大,提示快反应被试者的觉醒水平和注意程度较高、主动抑制能力较强,脑功能状态较好;2)HDT引起ERPs中P2和P3成分幅值的降低,慢反应组ERPs受HDT影响的程度比快反应组更显著。结论模拟失重对慢反应被试者ERPs的影响更严重,为航天脑功能的评价和航天员的选拔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模拟失重条件下与选择心算关联的脑电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研究模拟失重对脑功能状态的影响,在15名正常被试者中比较了头低位倾斜-10°(HDT,模拟失重)和头高位倾斜+20°(HUT,对照)条件下视觉选择心算的事件关联电位(ERPs),在每种体位的2h期间各进行5套测试。结果表明:靶和非靶闪光信号引起不同的正慢电位;靶信号的正慢电位时程和幅值显著长于和高于非靶信号,尤以后脑区为最;与HUT比较,在HDT条件下正慢电位的幅值降低,且在第4及第5套记录时更明显。提示模拟失重对高级脑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倾斜床模拟推拉动作下心率和血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倾斜床模拟推拉动作模型 ,并观察其引发的心血管反应性特点。方法以 1 0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为被试者 ,随机进行 3次 90°立位 (HUT)和 90°倒立位 (HDT)体位转换试验 ,HUT 1min→HDT 1 0s→HUT 1min ,第 2、3次体位转换时HDT的持续时间分别为 1 5s和 2 0s。床体旋转速度为45°/s。间隔 4s监测一次血压 ,连续记录心电图。结果在HDT期间 ,各时间心率和血压较基础HUT明显下降。随后HUT时 ,除 1 1~ 1 5s血压外 ,其余各时间心率和血压较基础HUT明显下降。结论采用倾斜床可以模拟推拉动作所引起的心血管的反应 ,故其可作为推拉动作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复杂程度不同的视觉作业中的非靶ERPs特征 ,探讨脑对非靶刺激的加工机制。方法 2 6名健康青年男性被试者 [( 2 1 .2± 3.3)岁 ]。刺激为等概率出现在左、右视场的红、绿闪光刺激 ,要求被试者对靶刺激 (红光或绿光 ,交叉规定 )进行拨开关 (SR)或方位区分 (DR) ,忽略非靶刺激。结果与SR相比 ,DR非靶ERPs在额区产生了 1 0 0~ 70 0ms的峰值在 380ms左右的负向慢波 -工作记忆负波(WMN ,workingmemorynegativity)。 结论ERPs负成分WMN的产生表明对非靶刺激除了感知加工过程 ,还可能涉及到对工作记忆中模式的消除和重新提取等脑活动过程 ,而这种脑活动主要发生在额区  相似文献   

7.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早期和晚期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任务负荷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以探讨听觉ERPs各种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方法 被试者为12名右利手正常在校大学生(20-23岁)。要求被试者对4个方位的声音信号进行难度负荷不同的3种作业任务:全反应(AR)、方位区分反应(DR)、音调选择方位式区分反应(SR)。对-t和方差分析统计3种任务的听觉ERPs成份。结果1)SR反应时最长,DR次之,AR最短;2)早期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P1波幅随负荷的增加进行性增强;AR-ERPs的NI峰值相近,均高于SR(T)-ERPs;DR-ERPs与SR(T)-ERPs中前脑区的P2波幅无明显差异,均显著低于AR-ERPs,P2的潜伏期随负荷的增加明显缩短;3)晚期成分的任务负荷效应;随任务负荷的增加,N2(N2a/N2b),P3和SW波幅明显增强。结论 听觉ERPs早期成份和晚期成份均有明显的任务负荷效应,晚期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可能与早期的警觉激活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观察线性改变前庭刺激时晚期选择注意加工的动态变化.方法 33名被试者进行了匀角速度旋转(10°/s)和4种水平匀角加速度旋转刺激,角加速度分别为0.6°/s2、0.8°/s2、1.0°/s2和1.2°/s2.前庭刺激时被试者完成相同的等概率听觉认知任务.听觉刺激为1 000 ms随机间隔的中文数字2到9,任务要求被试者听到奇数(靶信号)快速按键,听到偶数(非靶信号)不按键. 结果与对照和4种水平匀角加速度旋转相比,匀速旋转时非靶信号ERPs的N2幅值在前中央脑区显著降低,靶信号ERPs的N2幅值在F4、Fz和T4电极位置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匀速旋转时靶信号ERPs的P3潜伏期显著缩短.4种角加速度水平,靶信号ERPs的P3潜伏期在0.8°/s2和1.0°/s2刺激时较长,在0.6°/s2和1.2°/s2时较短.结论匀速旋转对晚期选择注意加工有激活作用,相对于匀速旋转,匀角加速度旋转对选择注意加工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有几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锻炼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头低位-20°倾斜的方法模拟失重。24只雄性健康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21d组(HDT)和每天2h头高位45°对抗组(HUT),每组8只。实验21d后测试离体股静脉轴向和环向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结果在相同应力下,模拟失重组兔股静脉环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轴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模拟失重组相比,在同等应力情况下,环向形变明显减小(P<0·05或P<0·01),轴向形变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对照组相比,轴向及环向形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顺应性显著增加,每天2h头高位45°锻炼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顺应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模拟失重条件下与视觉注意关联的脑电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模拟失重对脑功能状态的影响,在9名正常被试者中比较了头低位倾斜(HDT-模拟失重)和头高位倾斜(HUT,对照)条件下视觉选择反应了事件关联电位(ERPs)。主要结果为:靶非靶闪光信号均引起显著的正慢电位;与HUT比较,在HDT条件下额区的正慢电位幅值显著下降且在非靶反应中更为突出,由于上述正慢电位可能与视觉选择反应中的注意过程有关,本文结果表明,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脑的功能状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  相似文献   

11.
极低频磁场刺激对模拟失重条件下选择心算脑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极低频磁场(ELMF)在航天医学中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在40名20~25岁健康男性青年中,比较了头低位-10°(HDT)模拟失重条件下5Hz的ELMF刺激前后选择心算事件关联电位(ERP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ERPs中的正慢电位(主要位于后脑区)随头低位时间的延长,幅值呈现进行性下降趋势;ELMF组在ELMF刺激前后此正慢电位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ELMF刺激抑制了模拟失重期间选择心算ERPs中正慢电位的下降。此正慢电位可能反映了一种集中注意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主动脑抑制过程。结论所用的ELMF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模拟失重条件下的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头低位卧床7d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短期模拟失重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时心血管功能下降机理积累资料。方法6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7d。分别观察卧床前、后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心肺循环功能检测选用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结果头低位卧床7d致被试者立位耐力降低,卧床后右心室射血期(j-z)缩短,右心室排血效率降低(Q-j/j-z升高),提示右心功能减退。心血管调节适应性反应减弱,右心功能储备降低。结论c波高度(hc)、c波高度与Z波高度的比值(hc/hz)可作为评价立位耐力或预测立位晕厥的指标;小循环心功能检测法评价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visual ERP changes during 2 hour HDT (-10 degree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during HUT (+20 degrees) in 15 normal subjects. The stimuli consisted of two color LED flashes appeared randomly in left (LVF) or right (RVF) visual field with the same probability. The subjects were asked to make switch response to target signals (T) differentially: switching to left for T in LVF and to right for T in RVF, and making no response to non-target signals (N). Five sets of tests were made during HUT and HDT. ERPs were obtained from 9 locations on the scalp. Mean amplitude of the ERPs in the period 0.30-0.55 s were taken as the amplitude of slow positive potential (P400).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1) The mean amplitude of P400 decreased during HDT which was more significant at the 2nd, 3rd and 5th set of tests; (2) spatially, the reduction of mean P400 amplitude during HDT was more significant for signals from RVF and were more significant at posterior and central brain regions than those from frontal locations. These data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higher brain function was affected by the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and that this effect was not only transient but also with interesting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低位后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的耐力和心血管反应。方法8名被试者在下体负压倾斜床上进行“直立位-倒立位30s-直立位联合下体负压(-60mmHg)致晕厥前症状”的模拟推拉效应试验及单纯直立位 下体负压(-60mmHg)致晕厥前症状的对照试验,用阻抗法测量了试验过程中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8名被试者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为4.5±2.4min,显著低于对照试验时的8.4±2.1min(P<0.01)。在倒立位,被试者HR较直立位基础值降低,SV和CO较直立位基础值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和基础值相比,直立位下体负压时HR增加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试验(P<0.05),而直立位下体负压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试验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P<0.05)。在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时,对照试验的PP和基础值比较显著降低(P<0.05),TPR比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倒立位后,再进行直立位下体负压作用,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缩短,心血管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15.
24h头低位卧床对心血管功能及立位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24h头低位卧床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头高位倾斜心血管反应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学员6名,年龄22~23岁,进行了24h头低位卧床实验,卧床期间用阻法测量了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并观测了卧床前后头高位倾斜时的心血管反应和卧床期间尿量的变化。结果 在卧床期间受试者心率较卧床前(立位)显著减慢,第6、12、18h的心率较卧床开始时(0h)显著降低。SV和SI在卧床0、6、12和24h较卧床前显著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