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Sa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S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对75例RA患者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9例及健康正常人47例血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和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抗Sa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阳性确诊率为100%,阴性确诊率为71.2%;RF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9.2%,阳性确诊率为71.2%,阴性确诊率为80.0%。结论:抗Sa抗体检测对RA的辅助诊断价值优于RF。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RA、44例其他疾病、83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56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阳性者43例,44例非RA疾病对照组中抗CCP抗体阳性的有6例,正常对照组83例中抗CCP抗体均为阴性。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8%和93.7%。56例RA病人中RF阳性者44例,44例非RA疾病对照组中RF阳性的有23例,正常对照组83例中RF阳性的有29例。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59%。抗CCP抗体检测和RF的检测对RA病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76.8%)和特异性(93.7%),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用于RA的临床检测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畸性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实验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和类风湿因子(RF)对RA的诊断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抗-CCP,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检测RF.结果 80例成人RA患者抗-CCP和RF阳性率分别为82.5%、62.5%;90例非RA患者抗-CCP和RF阳性率2.0%、13.1%;儿童20例JIA患者抗-CCP和RF阳性率分别为55%、45% ;30例非RA患者抗-CCP和RF阳性率3.0%、6%;总体抗-CCP和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7%、59%,特异性分别为97.5%、88.4%结论 抗-CCP在RA诊断中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抗RA33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未肯定诊断的关节痛关节炎病人28例,确诊为RA的病人19例、健康对照者20例,ELISA法定量检测抗RA33抗体,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CRP,并随访观察。结果 三组间RA3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RA33结果与RF、CRP无相关性;28例诊断未明的关节痛/关节炎患者,9例RA33抗体阳性中3例(33.3%)确诊为RA,19例抗RA33抗体阴性患者中3例(15.8%)确诊为RA,随访后确诊为RA和非RA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A33虽然可以出现于RA的早期阶段,但单纯RA33阳性并不足以诊断为RA。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对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RF,ELISA检测抗CCP、抗RA33,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KA、APF。共检测了68例RA、98例其它非RA风湿性疾病和40例健康人,并分析5种诊断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结果:68例RA患者中RF,抗RA33,AKA,APF,抗CCP的灵敏度分别为76.47%,33.82%,35.29%,39.71%,80.88%;特异性分别为91.84%,92.86%.97.96%,98.98%,98.98%;阳性预测值为86.67%,76.67%,92.31%,96.43%,98.21%;可用度分别为69.04%,39.78%,47.27%,50.85%,80.79%;抗CCP与RF无显著性差异,与抗RA33,AKA,AP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对RA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5例RA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IL-1、IL-6、IL-8和TNF-a在RA患者中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提示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是对观察R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免疫调控功能又一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亢沛沛 《黑龙江医学》2021,45(5):550-551
目的:探讨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A患者7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RA组,另选择同期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纳入非RA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检测抗CCP抗体中经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893,一致性较好;胶乳免疫比浊法在检测抗CCP抗体中经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849,一致性较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6.15%、93.06%、94.67%,均略高于胶乳免疫比浊法的91.03%、88.89%、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均具有较佳的一致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效能略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顽痹"、"历节病"范畴.由于其病势缠绵难愈,给临床辨证带来殊多困难.本文通过122例活动期RA的科研病历分析,以期探讨中医证候分型与ESR、ASO、CRP、RF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未分化关节炎(UA)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对192例UA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CTP和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单一检测指标阳性与UA转化为RA的关联强度中以CCP抗体最高,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为50.52(18.849~135.397);其次是ICTP,其RR及95%可信区间为29.77(12.253~72.348);ICTP和CCP抗体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93.33%;ICTP、CCP抗体和RF共3项指标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100%.结论 ICTP和CCP抗体的出现是UA患者发生RA的高危因素;ICTP、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阳性对UA向RA分化发展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藤通痹丸治疗RA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7例RA患者,按就诊前后区组化原则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运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ELASA方法检测血液IL-6、TNF-α水平。结果:RA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状态,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在低IL-6、高TNF-α血症。经2个疗程治疗后,RA患者的免疫功能失调状态明显改善,IL-6水平提高,TNF-α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变化,治疗组又有优于对照组之趋势。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TNF-α水平变化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免疫功能失调,血液中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IL-6水平低下,TNF-α水平升高。服用三藤通痹丸后,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IL-6水平提高,TNF-α水平下调。说明三藤通痹丸改善RA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提高RA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因...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致残较多的难治疾病。近年来国外对RA患者免疫功能作了大量研究,本文对28例RA患者作了多项免疫指标的观察,探讨RA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1材料及方法1.1观察对象。RA患者28例,RA阳性16例,阴性21例,女16例,男12例。年龄在25~35岁。病程l~3年,均符合类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30例,女14例,男16例。年龄在22~35岁,所有对象检查前未用皮质醇等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1.2检查项目及方法。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s…  相似文献   

12.
许俊英  曹美芳 《安徽医学》2021,42(10):1152-115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及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4(OLFM4)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RA患者158例设为RA组,选取同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46例设为非RA组,再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4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以上3组对象血清中RF和OLFM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单一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OLFM4单一检测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28、90.6%、91.8%,RF单一检测诊断RA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97、87.5%、89.9%;RF、OLFM42者联合检测诊断RA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3、92.3%和91.1%,其中,AUC和敏感度高于OLFM4单一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3,P=0.036;t=2.136,P=0.047).结论 RF和OLFM42个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抗角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一琳  刘小玲 《海南医学》2005,16(1):49-49,132
目的 探索AKA在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Beckman公司生产的Array-3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RF定量及IFA方法检测AKA,通过对43例确诊的RA且RF为阴性的患者(201U/ml)进行AKA检测,其他风湿性疾病3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25例,健康成人48例进行AKA检测。结果 AKA在RF阴性的RA组阳性率为30.2%,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3.3%,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零。结论 AKA对RA患者的诊断可弥补RF的不足,特别是对RF阴性的RA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RA患者96例,非RA患者52例和对照组90例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抗CCP抗体诊断RA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94.37%和62.50%,R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例RA患者为RA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抗体、免疫学指标、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评估RA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对RA患者甲状腺功能状况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及抗甲状腺抗体的差异.对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异常RA患者的自身抗体、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DAS28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甲状腺功能异常30例(15%),高于对照组7例(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状腺功能减低10例,亚临床型甲减6例,低T3/T4综合征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RA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促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红蛋白浓度(HGB)、胆固醇(TC)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以甲状腺功能减低最常见.RA伴发甲状腺功能异常与HGB、TC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4例。结果单用RA治疗,6例完全缓解(CR)率为83.3%,RA合并化疗8例CR率为87.5%,两组总的CR率为85.7%。在治疗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出血倾向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240例患者中150例出现了RA,RA的发生率为62.5%.高侧壁梗死、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53%、24.56%明显低于心下后壁梗死患者发生率44.86%(P<0.05).而高侧壁梗死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前壁梗死患者发生率36.84% (P <0.05).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下后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为72.46%,而再灌注时间为6~12h的患者RA发生率为49.02%,即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明显高于再灌注时间为6~12 h患者RA发生率(P<0.05).单支血管病变患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RA发生率分别为84.9%、70.7%显著高于两支血管病变患者52.1%(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RA患者和无RA患者再梗死、死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再灌注时间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同,及时发现RA并给予有效处理,可使相关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抗Sa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S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对75例RA患者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9例及健康正常人47例血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和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抗Sa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阳性确诊率为100%,阴性确诊率为71.2%;RF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9.2%,阳性确诊率为71.2%,阴性确诊率为80.0%.结论:抗Sa抗体检测对RA的辅助诊断价值优于RF.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用免疫电镜法检测秋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毒。在29例病人粪便中检出了病毒颗粒的16例(55.2%),即轮状病毒11例(37.9%),小圆形病毒1例(3.4%),其中,同时具有轮状病毒和小圆形病毒者3例(10.3%),类冠状病毒1例(3.4%)。免疫电镜的检出率比直接电镜法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54抗体、抗S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抗 CCP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RA54 抗体、抗 Sa 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 RF。结果 抗CCP、抗RA54、抗Sa抗体和 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5.5%(63/66)和41.4%(55/116),90.9%(60/66)和30.2%(35/116),93.9%(62/66)和36.2%(42/116),80.3%(53/66)和 49.1%(57/116)。在 59例 RF阴性 RA患者中,16 例(27.1%)抗CCP抗体阳性,14例(23.7%)抗RA54抗体阳性,19例(32.2%)抗Sa抗体阳性。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98.5%(65/66)和46.6%(54/116)。而当3种或 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 100%(66/66)。结论 4 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