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δKt/V)与血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关系 ,探讨Kt/V标准差 (δKt/V)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参数以及δKt/V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测定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Kt/V ,计算δKt/V ,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δ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90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低呈正相关 (r1 =0 .4 0 0 ,P <0 .0 1 ;r2=0 .2 5 5 ,P <0 .0 5 ;r3=0 .36 7;P <0 .0 1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高低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亦是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与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δ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δ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δKt/V)与血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关系 ,探讨Kt/V标准差 (δKt/V)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参数以及δKt/V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测定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Kt/V ,计算δKt/V ,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δ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90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低呈正相关 (r1 =0 .4 0 0 ,P <0 .0 1 ;r2=0 .2 5 5 ,P <0 .0 5 ;r3=0 .36 7;P <0 .0 1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高低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亦是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与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δ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δ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бKt/V)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关系,探讨бKt/V在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随机抽取每位透析患者5次Kt/V,计算бKt/V,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相关关系. 结果血液透析患者бKt/V与透析开始后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1=0.400, P<0.01; r2=0.255, P<0.05; r3=0.367; 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慢性血液透析患者б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б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Kt/V值及尿素清除率 (URR)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探讨血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在线血流量 ,根据血流量不同分为 3组 ,I组血流量 30 0ml/min ,Ⅱ组血流量 2 5 0ml/min ,Ⅲ组血流量2 0 0ml/min ,计算各组Kt/V值与尿素减少率 ,观察血流量与Kt/V值及尿素减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组之间Kt/V、URR比较P <0 .0 0 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血流量与Kt/V、URR之间呈正相关 (r1=0 .4 4 8,P <0 .0 0 1;r2 =0 .4 13,P <0 .0 0 1;)随着血流量从 30 0ml/min降到 2 0 0ml/min ,Kt/V、URR分别从(1.33± 0 .33)、(6 8.19± 8.86 ) %降到 (0 .99± 0 .31)、(5 8.5 9± 13.19) % ,分别降低 2 5 .5 6 %、14 .0 8%。结论 进一步从定量水平明确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与Kt/V、URR密切相关 ,透析时保证足够的血流量是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尿素清除分数Kt/V是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由Daugirdas公式,即Kt/V=-ln(R-0.008t)+(4-3.5R)×UF/W计算而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抽取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标本检测血尿素氮,患者不易接受.且计算公式复杂,限制了该公式的普及运用,导致临床上对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缺少实质性的依据.本中心运用Biotrack HM3000尿素监测仪检测患者的Kt/V,结果发现:使用尿素监测仪检测的患者的Kt/V值与Daugirdas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关性好,而且不需抽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前瞻自身对照研究探讨无创联机尿素清除率监测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透析时间(86±23)个月,透析中血流量220~3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根据患者既往的Kt/V值设定当次透析的Kt/V值,利用联机尿素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 OCM);同时透析前后取血液透析患者全血检测尿素氮浓度,根据Daugirdas公式计算并校正Kt/Ve值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不同体表面积、超滤量对二者的影响.结果本组60例患者利用OCM与常规方法所得的Kt/V值分别为(1.50±0.18),(1.62±0.48),直线回归分析相关指数γ=0.747,P<0.001.不同体表面积≥1.73m2及<1.73m2的两组患者,OCM监测的Kt/V值分别为(1.28±0.07),(1.67±0.45)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常规计算的Kt/V值分别为(1.47±0.15),(1.52±0.19),二者无显著差别.不同超滤量≥3Kg及<3Kg的两组患者,Kt/V值无显著差别.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单次血液透析OCM和常规方法所得的Kt/V值相关性较好,而且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保证患者单次透析的充分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Kt与胱抑素C清除率的相关性,证实Kt在评估中分子透析充分性上的优势。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行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资料。根据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计算目标透析剂量Kt[1/(0.0237/BSA+0.006)]。根据Kt/V计算实际Kt值;对透析前胱抑素C水平、胱抑素C清除率(cystatin C reduction ratio,CCRR)进行单因素分析;对CCRR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Kt及Kt/V达标情况进行分组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透析前胱抑素C水平不受透析患者一般资料影响;与Kt/V和Kt均达标患者相比,在Kt/V达标而Kt不达标组,CCRR更低(t=3.394,P=0.001),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更高(Z=-2.621,P=0.008)。单因素分析中CCRR的影响因素较多,但经多因素分析后仅Kt差值(实际Kt值-目标Kt值)与CCRR线性相关(β=0.797,P=0.014)。结论胱抑素C可用于评估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Kt可用于评估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水平,弥补Kt/V在评估充分性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13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透析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50例(对照组),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1.3)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原发病等临床资料,检测并计算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等实验室指标。结果透析组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血红蛋白、白蛋白、Kt/V水平患者SF-36总分、KDT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血红蛋白、白蛋白、Kt/V是维持性透析患者SF-36和KDTA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人群相比显著降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率、血红蛋白、白蛋白、Kt/V均为影响维持性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实际临床应用中Kt/V值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国人分别根据单室与双室模型所测定BUN及Kt/V值(Kt/Vsp与Kt/Vsq)间的差异以及复用透析器对Kt/V值的影响.方法 18例规律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测定Kt/V值42例次.观察比较Kt/Vsp(单室模型Kt/V)与Kt/Vsq(双室模型Kt/V)、BUNsp(单室模型BUN)与BUNsq(双室模型BUN)间的差别,以及不同复用次数透析器对Kt/V值的影响.结果国人单室模型与双室模型的Kt/Vsp与Kt/Vsq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前者均值较后者高0.145.BUNsq值是BUNsp值的111.6%.透析器分别复用1~2次组与未复用透析器组相比其 Kt/V 值无显著性差别 (P > 0.05). 结论 Kt/Vsp 与 Kt/Vsq 间有显著性差异, 但较国外报道的差异小 (0.145对0.200).BUNsq与BUNsp的差异也较国外明显为低(111.6%对170.0%).复用透析器1~2次对Kt/V值无明显影响.每周透析两次需要较每周透析3次更高的Kt/V值.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对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剂量和酸中毒状态分别对机体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306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检测透析前血清HCO3^-、pH、血清白蛋白、标准化蛋白代谢率(PCRn)、Kt/v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参试患者均为标准HCO3^-透析,持续时间平均(100±37)月,排除标准为:合并慢性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恶病质状态。结果平均年龄为(61±13)岁,Kt/v为(1.34±0.15),PCRn为(1.09±0.06)g/(kg·d),血清白蛋白为(39.3±3.3)g/L,BMI为(20±2.3)kg/m^2,HCO3^-为(21.0±2.4)mmol/1,pH值为(7.36±0.06)。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Rn(P〈0.05)、HCO3^-(P〈0.05)、pH(P〈0.05)显著正相关,但与Kt/V和BMI无显著相关性,血清HCO3^-和PCRn显著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清HCO3^-浓度和PCRn对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显著性意义,而Kt/v对血清白蛋白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将参试患者分为2组,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36.9±2.3)g/L,而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41.1±2.8)g/L(P〈0.05);相应组PCRn分别为(1.08±0.07)g/kg/d和(1.09±0.06)g/kg/d(P=NS)。同时结果提示血清白蛋白浓度与透析剂量无显著相关性(Kt/V范围:0.95到1.82)。结论对于Kt/v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酸中毒对血清白蛋白水平为负性影响,同时与膳食蛋白摄入(通过PCRn进行评估)无关。当机体存在中度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状态时,PCRn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膳食蛋白摄入情况,可能与机体内源性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Kt/V达标情况     
1 全部患者Kt/V达标情况 图1 全部患者Kt/V达标情况(构成比,%).选取2006年到2011年透析龄大于90天的每位患者每年度的最后一次化验,共20077例次患者资料.图例为Kt/V.  相似文献   

12.
早期透析和晚期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早期透析和晚期透析对其累计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并要求Kt/V>1.2的患者115例,回顾性分析晚期透析和早期透析与累计生存率的关系.并就其与透析前血压、血清白蛋白(Alb)等因素做一比较.结果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平均年龄(52.7±14.3)岁,男女之比为68/47.晚期透析与早期透析的累计生存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Independent-sample T检验对其与年龄、血压及血Alb的关系行分层分析.晚期透析组与早期透析组在SBP、DBP、MAP及Alb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资料显示,晚期透析与早期透析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预后的重要原因,晚期透析预后差可能与其并发症有关,包括低血压、低白蛋白血症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并记录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体质量、透析方式、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Kt/V、残肾功能,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达标组和控制不良组,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Kt/V、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干体质量是否达标、残肾功能以及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并记录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体质量、透析方式、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Kt/V、残肾功能,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达标组和控制不良组,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Kt/V、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干体质量是否达标、残肾功能以及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t/V、干体质量达标率、是否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Kt/V值、干体质量不达标、未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个体化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进行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临床指标和透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先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8周,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均设为140mml/L;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治疗8周.比较2个阶段治疗结束后患者血压、体质量、血清尿素氮、肌酐、红细胞压积、Kt/V值等指标的变化和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经2个阶段治疗后,各l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个体化透析治疗期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透析过程中低血糖、肌肉抽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透析失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可有效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对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ADPN)水平,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健康对照组2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腹膜透析患者30例,ELISA方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浆ADPN,每例透析患者测定血清白介素IL-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计算KT/V,主观营养综合评估(SGA)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①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9),较血液透析组明显升高(P=0.007)[(2.335±1.673)mg/L Vs(1.442±0.632)mg/L Vs(1.256±0.613)mg/L],而血液透析组血浆ADP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膜透析患者体重指数(BMI)≥25kg/m2较BMI<25kg/m2其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SGA评分营养良好者较营养不良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ADPN的独立影响因素是BMI,回归方程为Y(ADPN)=-3.451 0.611X1(BMI);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患者ADPN水平与年龄负相关(r=-0.478,P=0.01),与透析充分性Kt/V正相关(r=0.518,P=0.016),与SGA评分负相关,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Kt/V是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DP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ADPN)=2.263-0.556X1(年龄) 0.403X2(Kt/V);④所有透析患者的血浆ADPN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IL-6和TNF-α无显著相关,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肾功能与透析治疗对血浆ADPN的水平调节只起很小的作用,腹膜透析患者的ADPN与体重指数正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的ADPN与年龄负相关,与透析充分性正相关.所有透析患者的营养水平与ADPN正相关,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ADPN与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亦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4月汕头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94例,根据患者KT/V水平分为A组(108例,KT/V<1.4)和B组(86例,1.4≤KT/V<1.8)。比较两组年龄、透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尿素氮、肌酐、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的差别。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各个指标与KT/V相关性。结果与B组相比,A组左房直径(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LVPWD)明显增大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KT/V与LAD及LVPWD呈负相关(r=-0.233,-0.246,P<0.05)。结论KT/V水平与LAD、LVPW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充分性护理评估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1个月以上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进行透析充分性的护理评估;对照组给予普通透析护理,未进行透析充分性的护理评估。比较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尿素清除数(Kt/V)的变化,即透析充分性的变化。结果:经临床观察1个月,观察组Kt/V值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透析充分性护理评估和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提高长期病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Kt评估透析充分性的优势。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7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患者资料。根据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计算目标透析剂量Kt[1/(0.0237/BSA(cm)+0.006)];根据Watson、HW、Chertow公式计算人体尿素分布容积V值及实际Kt值。应用ROC曲线分析Kt与Kt/V、URR一致性;根据Kt/V及Kt达标情况分组,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男65例,女38例。计算所得Kt值与Kt/V(AUC分别为0.826,0.797,0.700;P值分别为0.001,0.001,P=0.001)、URR(AUC分别为0.881,0.734,0.724;P值均0.001)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Watson法ROC分析曲线下面积最大。Kt/V达标率69%,Kt达标率44.7%。与均达标患者相比,Kt不达标但Kt/V达标患者在体质量(Z=-2.658,P=0.008)、BSA(Z=-2.822,P=0,005)、性别(χ~2=4.4543,P=0.035)、插管比例(χ~2=4.612,P=0.032)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Kt作为衡量透析充分性的指标,可筛选出部分Kt/V达标但Kt不达标患者。该部分患者尤其见于男性、体质量较大、BSA较大、应用深静脉插管。联合应用Kt及Kt/V可更全面的评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解放军第455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86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所有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抽血送检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等,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清尿素氮浓度,记录超滤量、透析后体质量和透析时间,根据公式计算血清白蛋白校正钙(Ac-Ca)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占同期血液透析人口的51.4%。老年组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原发性高血压,占35.4%,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分别占21.1%和19.7%。非老年组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3.2%,其次为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分别占23.7%和12.2%。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透析龄更短,干体质量更轻,使用维生素D和/或钙剂的患者数更少,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血清BUN、Scr、P、iPTH、Alb、标准蛋白氮呈现率(nPNA)浓度更低,Hs-CRP更高,低iPTH血症(<150pg/L)的发生率更高(分别达55.8%和3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Hb、AC-Ca和Kt/V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血磷、白蛋白和nPNA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现象,其发生可能与年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